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Beth Levin在《英语动词分类和变式》中把动词分为49大类。以认知功能模式的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以Levin的搬运小类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动词共有的概念语义和动词可以准入的小句变式,以及动词进入不同变式的语义条件,构建搬运事件的概念框架,同时指出Levin搬运动词分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的讨论热点。因此,基于Levin的动词分类,以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投掷事件的概念框架,借此以讨论动词类型和变式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3.
施琳 《海外英语》2012,(14):234-236
该文以概念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为领属事件构建了作为感知运动系统和语言表达系统连接部的领属事件框架,并设法找到其涵盖的两部分:共享的概括性概念内容和各变式的特异性概念内容。并以领属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来寻找动词准入变式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4.
Levin在研究任命动词和其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有遗留问题。本文作者试图根据概念框架理论来对Levin对于任命动词的分类、动词类型和变式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并试图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以概念框架理论为基础,分析雕割类与工具类动词的各种小句子变式,旨在发现这两类动词与其句子变式之间的语义连通关系,初步探讨语言系统建构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钱亚萍 《海外英语》2014,(21):240-241,24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8.
程骋 《文教资料》2012,(4):34-35
本文主要在认知研究的范式下探讨英语小句,尤其关注语言系统的认知操作。投掷类事件Levin在研究投掷动词和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分类上也存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概念框架来解决。概念框架涵盖各变式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共性概念内容及其特异性概念语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言系统的一致事实,概念内容在认知操作过程中与感知运动以及语言表达相连通并相互激活.该连通部可称作概念语义.概念结构根据其表达的特征,又可归入各种相应的概念域.研究运动动词类小句(简称运动小句)表达及其概念框架可知概念框架涵盖各变式共享的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概念内容并从概括性内容细化延伸获得特异性变式概念内容.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98):97-99
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文章将围绕变式理论展开研究。研究主要论述变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该理论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当具备的特点,建构研究基本理论框架,最后提出设计小学数学概念变式教学方案的方法,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运用变式理论教学能够更快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能让学生充分消化知识,并对知识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认知功能模式分析了英语中运送事件及其变式,并对运送动词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重新分类.揭示了运送事件中运送动词的概念语义与其变式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指导运送动词的归类,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同义词的研究和词语的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艳金 《考试周刊》2014,(51):66-67
一些非移动动词经常转化词义,用来表示移动的含义。究其原因,是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方式导致了移动的产生,并在构式的作用下实现了词义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的实现能用概念框架理论加以解释,并得到一些发声动词在移动事件中用法的绝好佐证。  相似文献   

13.
李海亭 《英语辅导》2008,(2):105-109
本文根据现代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关理论论述以动词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认知语法认为动词所表达的概念比其它词类要复杂,所依赖的认知能力也比其它词类复杂,动词所表达的过程常常要涉及其参与者;框架语义学认为语言所表达的是事件,其中动词的选择决定句子所突显的不同部分,以及句子的主语、宾语等其它句子成份;系统功能语法中对过程的分类也表明动词的选择不仅决定其它句子成份,而且能够体现句子表达所采用的是一致式还是隐喻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分析英汉听觉动词概念隐喻为基础,对英汉听觉动词语义扩展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Talmy的认知语义概念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为基础,对汉语"V着"和"V了"存在构式语义互换产生的原因及适用动词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说明,研究认为适用动词必须和"V着"和"V了"存在构式所表达的概念语义结构内容相统一,从而得出"V着"和"V了"存在构式对适用动词的认知语义选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带假宾语的英语结果构式的独特性解释上,动词与构式互动并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动词提供可供选择的非典型事件参与者并限定结果短语的句法、语义特征。构式于更高层面上对动词提供的非典型事件参与者和与之有规约性联系的结果短语作出选择,分别赋予它们受事论元和结果目标论元使之在句法上得以表征。建基于事件框架语义理论和论元结构构式理论的整合模型能够清楚地展示动词和构式对"假宾语"现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词重叠的两种形式VVO和ABAB,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两种形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全新的解释。首先,笔者依据范畴化理论分析了VVO式和ABAB式的关系,运用运动事件框架的卫星框架语言理论分析了VO的扩展形式,结论是:动词重叠VVO式和ABAB式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VVO式的语法意义是对具体的动作方式的凸显,并不表示量的多少;ABAB式的语法意义是对抽象概括的非具体动作事件的凸显,也并不表示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8.
在“非宾格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格动词的习得进行了研究。中国学生对作格动词误用的根本原因是对作格动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概念界定。提出把中动语态引入现行英语语法体系、增加作格动词的输入频率和重视作格动词用法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玲 《海外英语》2013,(7X):264-266
从认知功能模式出发,以"破损动词"小类为研究对象,该文探讨了动词和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详细且系统的分析,发现Levin教授对"破损动词"的分类有部分不妥之处:1)在"破损动词"小类中,不是所有动词都共享相同的变式。2)动词crash,chip不应属于"破损动词"小类。基于此发现,该文将"破损动词"小类再细分为两个子类,并分别细化了各自与变式的对应关系和语义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构式语法框架内讨论了双及物结构的构式义与动词义之间的关系。认为双及物结构具有"致使-拥有"的构式义,它对进入该结构的动词进行语义框架的核查,只有动词适切才能与该结构相容。当进入该结构的动词具有"给予"义时,动词语义向句法投射,构式义得到强化,此时的结构为典型双及物结构;当动词不具备"给予"义时,句法辐射动词,构式义赋予进入该结构的动词"致使-拥有"义,此时的结构为非典型双及物结构。动词词义与构式义的互动形成一个连续体,处于两端的动词分别为具有"给予"义和"损耗"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