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哈尔滨新闻网讯(武文)日前,网友评出了中国最牛的十个汉字,并称在这十个汉字中能认识五个以上,绝对就可以称得上大师了。这十个汉字分别是姦、鱻、(?)、(?)、羴、毳、(?)、赑、垚、犇。网友对这十个汉字分别进行了注释。一、最色的汉字"姦"。这个字读"奸",好似奸的异体字。《说文》解释为"私""窃"的意思。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个字充满了色情和暧昧的情调。二、最滑的汉字"鱻"。三条鱼,味道鲜美。这个字读作"鲜",同时,也是鲜的异体字。原指生鱼,解释为"新鲜","明丽"的意思,也指鲜美,应时的食物。三、最闹的汉字"(?)"。这个字读作"标"。三条狗纠缠在一起,象形字,表示狗奔跑的样子,引申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行进在塞外的大街,还是置身于江南的小巷,都经常看到“犇羴”酒店、餐馆的牌号。“犇羴”为何?查辞海可知:“犇”:“奔”的古体字。有(1)急走,跑;(2)逃亡;(3)旧时指女子私往就男人等三个义项。“羴”;“膻”的古体字。有(一)读 shān。(1)羊臊气味;(2)腹内的脂高。(二)读 dàn。(1)袒露;(2)胸腔。共两个读音,四个义项。“”:’鲜”的古体字。有(1)鱼,生鱼;(2)  相似文献   

3.
<正> 一在浩繁复杂、若干万个不同形体的汉字中,有几十个结构之法相同而甚为有趣的“磊”型组合字。仅于人们常用的《辞海·语词分册》中,就收有犇、贔、骉、蟲、猋、矗、麤、毳、轟、卉、姦、皛、晶、磊、淼、聶、掱、品.森、惢、羴、猋、劦、(?)、鑫、(?)、焱、垚、嚞、众等三十余。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有一字作(?)等形,从自从鱼,应隶定作(?)。自即鼻的象形初文,《说文》自下说“鼻也,象鼻形。”后世作鼻,从自畀声,变象形为形声字。自字本义古书中不见用,甲骨文中有“疾自”(乙26385)的用例,疾自即患鼻疾,可证《说文》对自的说解是正确的。王宇信等同志在《试论殷墟五号墓的“妇好”》一文中,解释”已卯卜毂贞:勿(?)妇好囗御囗”这条甲骨文时说:“字旧无识。此字鼻下有鱼,当即腥字, 《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曰‘鱼臭曰腥’”。说此字为鱼臭的会意字,这是很正确的。察《通俗文》“鱼臭曰腥”之腥当为腥字的后起义,本字应作(鱼生),《说文》鲤下说“鱼臭也,从鱼生声。”甲骨文  相似文献   

5.
释“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甲骨文编》卷八兀后有(?)字和(?)字,编者把它们隶定为(?),并说“从二兀,《说文》所无。”其实,此字就是丽字的初文,即伉俪本字。  相似文献   

6.
一、释“瘜” 甲骨文(?),从肉从自。①王国维疑为鼻液之滋字。②《甲骨文编》隶定作(?),以为《说文》所无。③《甲骨文字典》同。④按字从肉从自,自亦声。自即鼻之初文,应释(?)  相似文献   

7.
仁·智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为两人相偶、亲密无间之意。所以《说文·人部》释义为:“仁,亲也。从人、二。”仁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金文中才有,最早出现于中山王鼎。从中山王鼎的字形来看,应当是两人并列同坐,相与存问,意示亲敬。与《说文》的义相合。  相似文献   

8.
对于甲骨文“鼎”字的本义,学界大都从训诂及甲骨文献角度对其进行阐释。“鼎”字是象形字,有相应的器物可参照,因此应用考古学角度研究器物功用及发展,并将其与“鼎”字相对应,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甲骨文“鼎”字字形■分别依据方鼎及扁足圆鼎所造,此二字的本义亦与其所依据器物用途相关。■字与祭祀相关,而■字本义则是指实用器中的鼎。■二字的发展演变亦与器物鼎的发展演变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等学者的“一字重音”说不符合古代汉语实际,有商榷的必要,理由有四:1、比较原始的表意图象、甲骨文中的“合文”不能说明“一字重音”;2、“一字重音”说忽视了汉字记音是一字一音节的基本原则;3、“一字重音”说忽视了有些词是单音与双音异名同实的情况;4、记录合音词的字不读复音。  相似文献   

10.
众人皆知“千里马”,而“千里牛”却鲜为人知。在人们印象中,牛是一种行动缓慢的动物,于是人们常用“老牛拉破车”来比喻行动缓慢,办事效率低。其实,我国古代曾有“千里牛”,它们几乎像骏马一样行动敏捷。先说一个文字证据。“奔”字古写作“犇”。为何用三个“牛”字,而不用三个“马”字?“犇”本作牛惊解,因受惊的牛跑得飞快,故跑之急速曰“犇”。用三个“牛”字,正是形容跑得非常快。再说  相似文献   

11.
说字小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说“敝”《说文·七下·■部》:“■,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敝,帔也。一日:败衣。从■,从攴,■亦声。”殷墟甲骨文有“敝”无“■”。“敝字作帔断帧等形(《甲骨文编》337页“敝”字、336页“敝录”合文),左旁可以省作“巾”。从甲骨文字形看,“敝”字显然象击巾之形,巾旁小点表示击巾时扬起来的灰尘。从“攴”从“巾”,击巾的  相似文献   

12.
从半坡陶文看甲骨文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从半坡陶文看汉字起源》一文对半坡陶文的辨认结果,利用“黄帝史官仓颉造字”传说,对甲骨文中“黄”、“帝”等字进行辨析,证实半坡陶文是商甲骨文的重要源头,从而使汉字八千年的发展史连续贯通。  相似文献   

13.
同源字例释三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夭”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人形上下摆动臂膀跑动的样子,经过商、周、秦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夭”字。到了周代,人们开始在“夭”字正面加一个“止”字旁,便同源派生出了“走”字。“示”本是一个表示古人在宗庙中所设神主牌位的象形字,同源派生出了后世的主和室(主字异文),“眚”和“省”古本同源,眚字从目表意,从生表声,眚的本义是省视、省察。  相似文献   

14.
(?)字甲骨文中屡见,前人多与(?)字一起释为“见”.实际上,甲骨文中(?)与(?)有别,(?)是“见”字,(?)则是(?)的异文,以释“望”为妥.“望”字甲骨文多从竖目作(?)(《铁》222.1)(?)(《存》7.2)(?)(《粹》》》1108)(?)(《后》1.10.3)等形,但也有从横目作(?)的(见《明藏》499、《缀》334、《京津》4386、《佚》654、《七》x28、《屯南》135、2234等).所以我认为,甲骨文“望”、“见”之别,不在目的竖(?)与横(?),而在人的立(?,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序》云:“仓颉之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甲骨文作?(铁一·一八·四),金文作?(鼎),有人以为象有孕之妇形,有生育义,但未为定论。“字”,金文作?(字父己),有人释上为妇女之下身,下为“子”,有生育义。《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易·屯》:“女贞不字,十年乃字。”看来,“字”理解为生育、繁殖是有道  相似文献   

16.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一文有多处错误,其中,有的属于知识错误,有的属于逻辑错误。一、知识错误 1、这些“龙骨”并不是真正的龙骨头,而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当时使用的象形文字。从诸多的资料来看,已发现的殷商时文字有三千五百个左右。从六书上说,有象形字,也有会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等。(见胡裕树编《现代汉语》增订本170页,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67页)单说“象形文字”是不能概括甲骨文的六书情况的,仅从初中语文第四册“后附”《汉字形体的演变》表中所列的甲骨文字便可看出这一点:“刃”是指事字,“武”是会意字,“龚”  相似文献   

17.
戍戎戊戌     
戍、戎、戊、戌这四个字的形体区别甚微,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甚多。“戍”字读shù,甲骨文作“(?)”,象人持戈之意。到了小篆则化成“(?)”。许慎《说文》:“守边也,从人持戈。”这便是这个字的本义。教材用例有: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18.
近年"司母戊"大方鼎之"司"字改释为"后"字。甲骨文时代,"司"、"后"各有字形,字义也判然有别。《说文》司"从反后"是就秦篆说事,是秦篆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19.
考定甲骨文“匕”为“臂”之初文,并对“比”、“皆”、“并”诸字作了补充说解,特别是对长期存在的甲骨文“比”、“从”混淆不分的问题作了分析,即“从”从二人,义为“随从”,“比”从二匕(臂)·义为“偕”,即“偕同”,或用作副词,则训“俱”。甲骨文“”从“匕”声,义为“鸟母”·后又称“雌”。甲骨文“ ”、“ ”、“ ”也从“匕”声,与“ ”字音同义近·后来都为“ ”字所兼,三字遂废。  相似文献   

20.
常用字辨正     
常用字辨正李乐毅原是“竹”字。《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甲骨文未见;金文见于“中山王圆壶”等铜器铭文。“竹”字用作偏旁,被称为“竹字头”。注意,无论是“竹”字还是“竹字头”,楷书的第二、五笔都是横画而不是点。含有“竹字头”的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