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李萍)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成为热门话题。记者在京城商业区发现,不仅商场里生意红火,书店里也是人头攒动,走出书店的人们手中拎着包装精美的“贺岁”礼品书。记者走访了京城几大书店发现,最吸引读者眼球的还是那些摆放在醒目位置的礼品书,价格从百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今年的礼品书,尤其是少儿类礼品书、休闲类书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类图书最为畅销。一位正在北京图书大厦购买礼品书的读者对记者说:“孩子特别喜欢《哈利·波特》,春节的礼物点名就要这套书。只要孩子爱看,再贵也得买。”据该大厦的一位营业员介绍,礼品书…  相似文献   

2.
四、文章是别人的好? 1988年台湾有项“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不买书”。另外一项调查则说:“有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不曾考虑到送书。”前者“百分之六十五不买书”,与学校教育制度有关,升学主义致使书店采取以补习参考书为主干的经营方式,正是多年的痼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临近开学,南京各大书店里的人气开始旺盛起来,由家长、孩子组成的“购书大军”正抢购着各种中小学教辅读物。由于南京今年继续实行“一费制”,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家长为了买齐孩子学习所需的各种辅导书,少则跑两三家书店,多的甚至要跑六七家书店才能买到。南京市民自发形成了“南京书店一日游”!记者2月9日下午2:30在湖南路新华书店二楼看到,文教类柜台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来这里买书的有同学结伴而来的,但更多的是家长领着孩子前来的。有一位李先生甚至从江北地区赶来。不少学生的怀里已经抱了一摞书,还挤在人群中不停地…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发展超级书店林穗芳书越出越多,书店越来越少,卖书买书越来越难,研究如何使发行工作摆脱这种困境,已成为出版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我国年出书量早在1992年就已超过9万种,但读者比图书产量更关心的是在市场上有多少种书可供选购。订书如“隔山买牛”,书店要...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书刊市场真繁荣.面对许多装帧精美,内容诱人的书,真不知道该买什么。走到书店信手买几册自己中意的书.拿回来慢慢欣赏真是最大的幸福。每当这时.我又会想起“文革”中买书之难。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一些旧书店很有特色,颇受人们欢迎。在华盛顿的威斯康辛大道上,有一家小巧的旧书店,名曰“昨日书店”。其特点是,在市中心大书店里出售的新书,仅几天,读者阅过便转售该店,成为二手货,价格即便宜一半。一般人待新书出售一周或十天,再到“昨日书店”去买,看后还可再出售给该店。  相似文献   

7.
联邦德国一位科学家指出,不久将会有一种立等即印的图书出版系统面世。届时,试者在书店购买的不是现成书,而是立刻印刷的书。这种出版系统可避免目前书籍的积压浪费或供不应求状况。这种先进的图书出版系统可使书店只陈列样书即可读者决定购买某一本书时,可告诉店员并付款,店员随即电告该书的出版社,后者找出录有该书全文的CD-ROM光盘。通过专用传输线在几秒钟内就可将信息传到书店出激光打印机将整书内容打印出来,并自动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读书人感叹:要想买的书买不到,不想买的书到处都是。 一位原先每月都要买一大摞书的朋友对笔者大发牢骚:“现在对书店的兴趣越来越淡。书不谓不多,装帧也趋考究,但一看重复雷同的脸庞,心头就有些恼火……” 的确,这些年,出版热门书籍可谓经久不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三毛的散文,明清艳情小说,梁凤仪财经小说,以至气功、易经、看相算命……尤其是1995年,众多出版社竞相炒起了“名著”——古今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是个图书采购人员。由于我所在单位离书店较远,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要买的书。这在小书店尚可做到,可象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市那样的大综合店,上下两层楼,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太容易的。有一次,我听说王府井新华书店开始出售《春秋时期的步兵》,因我们急需,所以赶快去买。在一楼转了一圈没有找到;上二楼看了一遍也没发现;到服务台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在只有两个书店,一个是新华书店,一个是快要倒闭书店。”此话出自爱书之人“坚果兄弟”之口。近日,他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雅库艺术空间发起开办一家叫做“30天就倒闭”的书店。说是书店,实则是一项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人买书的时候,通常想到的都是去书店。书店是购买——当然也是销售图书的最佳场所,然而并不是唯一的场所。书业中的“特卖场”指的是使用传统书店以外的渠道销售图书,它可以是在零售点(比如在一些宠物店摆放一些关于拉布拉多猎狗的书籍)也可以批量卖给组织机构,随后这些机构进行再次销售或者把这些书捐赠给其他单位(诸如卖给其它多级销售渠道)。 一些书在书店的行情不好,是因为他们不适合“书店图书”这一“形象”。书店的顾客对于书店里的书有自己的看法,不符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从书店的多少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漫步今日长沙街头,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各种小书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往说起买书,长沙人会习惯性地想起袁家岭、五一路等繁华路段的国营书店,这些大书店,品种多,都是正版书,买起来舒心,收藏起来放心。但这样的大店对有几百万人口的长沙来说似乎还有点“供不应求”。而今天,你若想买什么书,说不定才出巷口就可看到  相似文献   

13.
近来,书店里的书多起来了,这是一件好事,但还远远不够,有好些书人们想买而买不到,这说明书刊种类和数量是供不应求的。可是另一方面,书店里却有不少书积压着,堆积如山,无人问津。倒底是书刊多了还是不够?可以说好的书太少了,而不太需要的或质量不高的书太多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受“四人帮”流毒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于书的热爱,缘于小时候经常逛书店。我们这群“无产阶级”只能一起去书店过过眼瘾而已,确实遇上有心怡的书,就和玩伴们一起凑钱买上一本轮流着看。由于我们经常逛书店,那里的叔叔阿姨们都能叫出我的名字来,而大人们一旦找不到我们,不用去别的地方,只要到书店准能找着。而我又特别羡慕卖书这一行。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能像她(他)们一样,能看到各种书籍,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出版发行工作的情况,可以拿商务印书馆和生活书店作代表。“一·二八”以后。商务重整旗鼓。以发行教科书为根基,又出版各种所谓“杂书”。在《新闻报》上每天登一方块广告,标榜日出一书。广告就以“每日新书”相号召。通过自己在全国的分馆。专门发售本版书刊。生活书店自己出书不多,但总经售(代理发行)的书却不少,新知书店出版的书。也是全部按六折委托它  相似文献   

16.
打从大学开始,就养成了阅读与购买大陆简体书的习惯,后来还在专卖简体书的明目书店打过好几年工,毕业后还是继续逛台湾的简体书店买简体书,将近二十年的岁月,同时看着简体书与繁体书,不断来回比较简体书与繁体书,  相似文献   

17.
打从大学开始,就养成了阅读与购买大陆简体书的习惯,后来还在专卖简体书的明目书店打过好几年工,毕业后还是继续逛台湾的简体书店买简体书,将近二十年的岁月,同时看着简体书与繁体书,不断来回比较简体书与繁体书,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三小联”,是指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二百多家私营书店分别按照出书类别(通俗读物、连环画、儿童读物)联合组织的三家书店——通联书店、连联书店和童联书店。为了称呼上的便利并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相区别,人们往往简称它们为“三小联”。“三小联”存在时间并不长(仅四年多),但它们是上海书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标榜专门销售某一类主题图书的专业书店纷纷出现,成为台湾书店经营的新潮流。去年,位于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的老字号书店台湾中华书局首创“传记之家”这一主题性书店,颇受读者和同业好评,经营业绩日益增长。迄今该书店已拥有3000多种名人传记,备书量达1.5万册以上。“传记之家”不仅经营别具一格,环境上也努力追求舒适和温馨。店内设有咖啡座,供读者小憩。“传记之家”还根据售书情况每月推出“畅销传记排行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买断承包”是买断库存利润承包的简称。它专指国有书店把备存图书折价归部门柜组承包经营。书店分期收回价款,承包结束存书归承包者,承包期内上交一定利润,进销经营一概自主的一种书店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有的承包部门还另建帐簿,自理收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