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一书。日前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书中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教育与研究、队伍建设)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曾维康 《今传媒》2010,(4):10-13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彬教授应笔者之约,就其《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说,该书的写作"其实是无心插柳"。2001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百年.百年里涌现了无数体现马新观的经典新闻作品和其他传播形态的作品,研究这些宝贵的新闻与传播的历史实践,是深化研究马新观的突破口.本文回顾了"狼牙山五壮士"新闻报道与传播形态的80年历程,提供了大量原版历史资料.一组英雄集体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传播作品为什么能在长达80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报道与传播,取得如此辉煌的传播效果?作者认为,除了马宝玉等五壮士的事迹本身惊天动地,展现了对侵略者的斗志与民族气概外,也因为新闻与传播的领导者、写作(创作)者真正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文艺思想.这是一次接力式的有组织的新闻与传播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基本要点: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尤其是新闻通史或新闻事业史的研究。但是作为"新闻思想史"的研究还不全面。本文归纳出现有的三种新闻思想史的研究视角:阶级分析视角、新闻本位视角和新闻传播视角,并通过这三种研究视角来分析新闻思想史理论框架构建的不同角度,并提出对新闻思想史研究视角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5.
王雄 《现代传播》2006,(2):34-37
电视"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在现有电视体制、收视环境下追求自身新闻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和成功.但它已经显露出内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悖论,突出表现为"名"与"实"、"新闻的量"与"新闻的质"、"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等范畴之间的紧张关系.克服上述紧张关系的唯一出路,既不是该种新闻节目样式的惯性发展,也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6.
新闻点子很重要,活跃在新闻传播中.对此,人们有所研究①,但未尽其义,有待进一步深化. 所谓新闻点子,专指传播新闻的点子,经营管理新闻事业的点子不在其内.考证"点子",有两种含义:①主意,办法;②关键,要害.它是一种统称,指新闻传播者处置一切新闻传播业务的具体构想与方略,由一篇篇新闻作品体现出来;特指报道与评论新闻时那种高明的主意,乃至出人意料的绝招.  相似文献   

7.
"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彬 《新闻大学》2007,(1):39-43
为了摆脱新闻史研究的尴尬处境,可以借鉴“新史学”的路径,探求一种“新新闻史”。所谓新新闻史,就是立足当下,面向历史,以社会史的范式和叙事学的方法,综合考察并书写新闻传播的历史衍变与现实关联,使新闻史研究的轴心从思古幽情的畴昔转向生机盎然的当下,从而使新闻史成为当代新闻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和专业认同的命脉,成为影响现实、左右实践、推动学术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花枝春满、蝶舞蜂喧"(见方汉奇:《报史与报人》,第38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蒸蒸日上的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却留有一块"蛮荒"之地——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如今,白润生先生主持的"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上下册)问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字新闻传播技术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中的一个子课题,其主题是考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字新闻传播技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文章在这一主题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段历史根据一定原则进行了分期研究,并进一步厘清文字新闻传播与传播技术之间的辨证关系,同时也对技术史研究的核心关注点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民生意识、民生视角、眼睛向下的亲民色彩等,为新闻实践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民生新闻所带来的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新闻叙事框架".从根本上来说,民生新闻体现了叙事观念的全新转变,即人性化与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1.
赵耘曼 《传媒》2018,(12):65-66
"现场新闻"是融媒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产品.与传统现场相比,这种现场是真正的现场、全面的现场、受众的现场."现场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产生模式,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提高了传播效果,对媒体、受众和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新闻"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规律下,提高这种产品的理论化水平、提高现有媒介技术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用户参与互动的水平,朝着融合新闻生产平台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娱乐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传播现象.本文从分析新闻娱乐化的产生背景和客观现状入手,指出了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度"的把握的重要性,对如何把握新闻与娱乐的"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14.
论"支票簿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通常容纳了错综复杂的变革力量,因此,势必使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新闻传播系统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我国的新闻传播系统中,"支票簿新闻"就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姚远 《新闻世界》2010,(4):94-95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滕锐  张平 《传媒》2021,(20):94-96
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