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朝代划分、科举功名等级、考据学、史料学、状元效应理论及古代府县行政区划学理论,对南宋至清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考证,认为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具有人数相同、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均出于府衙所在地、两府文科状元较多,武科状元绝少三个共同点;使用数量统计学,得出了明清两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存在差异之结论。最后,采用藏书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出现人数较多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古代藏书文化分析,宁波与湖州两府均有藏书家。书籍增多,对促进两府文科状元产生,起到间接作用;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系两府产生较多状元之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2.
千年慈城科举史出了五位状元、五百多位进士。慈城科举长期兴盛发展的具体原因有:本地的教育传统是其重要因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背景支撑;发达的经济是其根本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3.
作为长三角较为发达的城市,宁波的物流业给经济发展贡献了应有的一份力量.但令人遗憾的是物流最终要的功能之一——仓储业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宁波仓储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宁波仓储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宁波仓储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物流和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浦东、宁波两地五年来经济发展的调查,认为浦东开发开放五年来对宁波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兼有。首先使宁波城市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其次也撼动宁波经济快速发展;第三,推动了港口建设的长足发展。但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表现在宁波招商引资受浦东制约;两港优势互补工作步履艰难等。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重庆地区在整个科举时代教育最发达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学校类型最齐全,科举考试中,进士数最多。明代重庆"伟人才士接踵辈出"的发展动因在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地方官吏的大力倡导;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重教勤学的历史传统;迁客骚人的文化影响;以及交通条件的迅速改善。这些事实表明,科举制度下的重庆教育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当时的政治,而且也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福建进士数虽由宋代全国第一下降为明代第五,但明代福建仍为科举大省,在诸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其人均进士数、人均一甲进士数和人均庶吉士数,皆为全国第一;莆田、晋江二县进士数稳居全国冠、亚,晋江、闽县、莆田三县的人均进士数更是包揽全国冠、亚、季。此外,福建的人均进士家族数不仅居全国榜首,而且还产生了明代唯一的延续二百多年的七代进士家族。所有这些,既是明代福建拥有强大科举实力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又与其深厚的科举积淀、浓厚的科举氛围、显著发展的经济、发达的教育文化以及家族制度等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宁波市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绩巨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宁波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宁波职业教育为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目前,宁波共有高职院校6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1所,省级示范高职1所;高职高专学生共有5.46万人。宁波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9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1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0所。从宁波职业教育这些年  相似文献   

8.
宁波民办教育的历史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自民国初至解放前夕创办了一批民办私立中学。宁波民办私立中学发达并具一定特色,其原因除社会经济比较发展、富商较多外,还有学校本身办学宗旨明确、拥有一支名师队伍、崇尚节俭、和衷共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科举制度在沿袭唐代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福建士子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尽情施展才华,使福建一跃而成为宋代少数几个科举大省之一.发达的科举在促进福建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民间重学风气的形成,以及各种人才的大量涌现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同时,文化的繁荣又促使科举进一步发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
蒙元时期活跃于浙东的几代文人,其活动中心多在婺州路,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文学家和理学家。元代婺州路文化的发达与元代短暂的科举有着密切联系。科举的实行促进了该地区理学的繁荣和理学"流而为文"的转变,被称之为浙东"正学"。科举的兴盛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进而促成了以金华为中心的浙东文人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推动宁波工业设计的发展,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建立自主品牌,为企业从初级制造加工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转型做出贡献。通过对宁波工业设计产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如何促进宁波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对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宁波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城市进步的重要象征之一.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宁波市物流业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推动宁波现代物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既是一种科学的思想观念,又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在参考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餐饮业发展现状,对宁波市餐饮业现有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为目标,探求符合宁波市餐饮业现状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宁波市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宁波市餐饮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立法、宣传和贯彻清洁生产理念来展开;同时提出了四种餐饮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宁波市餐饮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民初台州首富黄楚卿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黄楚卿利用海门交通方便,黄家经商的基础,抓住甲午战争后国人振兴实业拯救国家民族的时机,大力发展从传统的盐业到新兴的电业等民众日常生活所需的产业门类,迅速发展致富。并积极兴办学校,资助建立西医院等,从洋人手中收回海门港码头产权等,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捍卫国家主权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宁波市强化其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宁波市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产业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内外部一系列的局限和挑战。在我国经济持续利好发展的有利条件下,如何未雨绸缪,积极规划,迎接挑战,将是摆在宁波市相关物流企业,特别是宁波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经济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坚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配套改革,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综合协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本文对宁波市农村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关于宁波市未来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相关性分析,对宁波旅游产业2006—2012年产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宁波旅游产业发展首要因子是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水平,应继续巩固其主导地位;接待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技术运用是未来需要着力拓展提升的关键要素;而交通建设、生态环保及人才培养方面需迎头赶上,并积极谋求创新转变。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宁波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需借助“十二五”发展契机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已是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建设力量,而且在城乡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他们中不少人由于学历低、高职业技能缺乏、劳动收入低的,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社会生存状况,同时也制约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大作用的发挥。因此,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并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波、重庆两市发展外贸经济的分析,两市近年的贸易出口额都有较快增长的态势.重庆要实现外贸经济跨越式发展、进军国际市场的目标,除依靠政府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之外,还应依托行业优势,走发展产业集群、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宁波是“红帮裁缝”的滥觞地,其服装业在全国都赫然有名,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了WTO等背景下,它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面临很大的挑战。当下,宁波的服装业存在的问题中最主要的是营销意识较为淡薄。为此,相应的对策有:重视市场调研,发展国际品牌,注重营销的多样化,构建国际先进的快速反应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