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瓯国是西汉初年在今浙南温州、台州、丽水一带建立的地方性封国,最早被载入《史记.东越列传》。公元前192年东瓯立国并建都,开启了温州行政建制历史的先河,对今天温州行政区划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史料文献和考古资料考察,东瓯国都城在今温州城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但疆域面积有限。其西界疆域当难逾越飞云江流域,界限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温州民间东瓯王信仰情况,促进东瓯文化研究,对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东瓯王信仰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东瓯王信仰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活动内容丰富,成为温州民间一大宗教信仰。这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说明了东瓯国国都就在温州市,而不在其它地方。  相似文献   

3.
《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东海王国都城东瓯,刘宋裴《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今之永宁也。”唐人司马贞《索隐》引三国吴韦昭曰:“今永宁。”姚氏云:“瓯,水名。”《永嘉记》:“水出永宁山,行三十馀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史记》第九册,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 979- 2 980页)闽中郡治东冶,《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今建安侯官是。”《索隐》引徐广云:“本建安侯官是。…  相似文献   

4.
温州诗歌源远流长,古往之墨客骚人,登高以思、临流而叹者数不胜数,家传户诵、巷咏途歌者代不乏人,谐声叶韵,唱响于瓯越大地。张一平先生之《温州诗歌史(先秦至两宋时期)》一书中,从东瓯国颂诗、江左仕宦游寓永嘉诗、山水诗人谢灵运、温州唐韵之歌、宋代温州诗歌等五部分阐释温州诗歌发展的流变史。作为一部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的学术论著为补缺当前地方诗歌史领域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明史·顾锡畴传》谓顾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温州总兵贺君尧所杀;而卢若腾《留庵文集·东瓯稿》却云浙东总督刘孔昭(诚意伯)发兵南下,杀顾于江心寺。顾锡畴为何人所杀,当时即成为疑案。此中事实,涉及南明隆武时的温州各派利益,真伪尚须考辨。  相似文献   

6.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下辖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永嘉、乐清、洞头、文城、瑞安、平阳、苍南、泰顺等11个县(市、区),全市人口620.5万人。温州山水钟灵毓秀,雁荡云影,瓯海潮踪,素有“东瓯(温州)山水甲东南”之美誉。依山傍海的优越环境,源远流长的商业贸易和讲究功利的历史传统造就了温州人争强好胜、敢居人先、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温州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孕育出伟大的温州模式,只用10年时间,温州经济就翻了两番,从1978年到1996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5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3220元,这几…  相似文献   

7.
银川市 平罗县平罗中学 中宁县宁安乡弟一完全小学 银川市第七中学 惠农县下营子中学 固原地区 贺兰县第一中学 石嘴山钢铁厂小学 海原县海原中学 永宁县永宁中学 银南地区 彭阳县第一中学团委 银刀市第。十一小学 中卫县第一中学 浸源县城关第一小学 银川市城区第二小学 吴忠市回民中学 隆德县城关第一小学石嘴山市 青铜峡市汉坝小学 西吉县西滩回民小学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灵武县城第一小学 农垦系统 石嘴山市第一职业中学 盐池县城第一小学 宁夏国营前进农场中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相似文献   

8.
<正> 陈风是春秋时代陈国之诗。陈国之地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的西部,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近代研究《诗经》者,几乎公认为国风的大部是民歌,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陈风存诗十篇,我们逐篇考察后,认为都是陈国国都的诗歌,并不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民歌。逐篇略述于后。《东门之粉》的第一章:“东门之粉,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据《水经注》可知,宛丘在陈城南道东,即在陈国国都南边的路东侧。现在淮阳县城仍有宛丘遗址,在城南东侧三里处,是  相似文献   

9.
范阳生 《职教论坛》2001,(10):34-35
东海之滨的温州,是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城市,经过市场经济风雨的洗礼,一个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做出很大贡献的民营企业——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正如飞龙出海,腾空而起。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继权,虽然没在职教战线上工作,但他却早已是职教圈内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为此,笔者走进亚龙,走近陈继权,了解他们和职业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教育要先行,亚龙献真情”亚龙公司,坐落在温州东瓯工业区,现代化的标准工业园区占地70亩,这在寸土寸金的温州,是一笔不菲的资产。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是温州永嘉县连续4年的纳税大…  相似文献   

10.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11.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2.
外文文献是研究近代温州社会稀缺而又重要的来源。苏路熙作为英国著名汉学家苏慧廉的妻子,她在《中国之行》中以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晚清温州社会全景图。这幅全景图涵盖温州城景、重大历史事件、来温重要人物和温州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温州近代史和晚清温州社会最为重要的外文文献,应该受到温州地方史和民俗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五日,永宁县回民中学五十岁的体育教师,共产党员李杰同志在医院被无情的癌症夺去了生命。 追悼会原定一百多人,但来了近三百人。会场被得知消息的人挤满了,迟来的就站在门口。他们大多是李杰的学生,其中有父子,有母女,有兄妹,有姐弟,会场里不时传着唏嘘的抽泣。 追悼会结束。人们仍围着送李杰的骨灰前往革命公墓的汽车,哭声和喊声惊动着永宁县城。 “李老师——老李——爸爸——李杰——”不同的人在呼喊。  相似文献   

14.
刘禹  张俊  王旭忠 《中国教师》2011,(14):22-25
<正>永宁县地处宁夏平原中部贺兰山东麓,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南18公里,有汉、回、满等13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18%。该县共有中小学56所,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学校,虽然师资相对充足,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相对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工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随着中国古都和名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视角、区域经济因素、重要人物决断等在国都定位研究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如何在把握前人审时度势的能力,及对未来形势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基础上,扭住历代王朝和近代国家迁都和重新定都之关键点,揭示国都选建与内外部形势之间的关联性,判断环境条件对于都城建设所起过的支撑作用,将中国历史上众多都城  相似文献   

16.
宋代温州瑞安许峰曹氏家族,自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曹逢时首登进士第始,相继产生50位进士(文科27名、武科3名、特奏名20名)、5位侍郎,是温州士大夫家族的典型。卢良秋《温州瑞安曹村进士数考证》谓曹村共出进士82位,为中华进士第一村。该文考证失实,统计的数字并不准确,误将乡贡进士、漕贡进士等都计算在内。本文据清孙衣言《东瓯备志长编》中《曹氏门阀》一章及其他有关史料,对曹逢时生平略作考索,订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之误,并对曹氏家族的宋代科第仕宦史实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17.
归绥城在清代边疆内地化背景下建立的蒙、汉、慢3座文庙,不仅是重要的祭孔设施,而且从意识形态的层面加强了对蒙古地方各族官民的统治,为边疆内地化提供了文化支持.清廷修建文庙更多地是基于教化各族居民的需求而非理性的城市建设,加之塞外多民族杂居,文风欠佳,归绥城的文庙不论在择址上,还是在规模与空间布局方面,多没有达到规制要求.蒙、汉、满3座文庙作为归绥城空间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归绥城的文教区、城市天际线以及街道名称等人文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中都遗址系元代四大都城遗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也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座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处,今名白城子。《大清一统志》载:“此城土人名插汉巴尔哈逊城,周四里,门四,故址犹存。”插汉巴尔哈逊系蒙古语,意为“白色的城”,此乃白城子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这个“天子”,其中也包括了刘邦。虽然秦王朝似在西南地区推行了这种政策,但真正明确提出并发展成型的是刘邦。也就是说,刘邦首先对百粤与西南地区采取了怀柔的羁縻政策,让保境安民的南越、闽越、东瓯与西南夷诸国继续给予实行自治的权利,对安定西汉的统治和团结少数民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这个“天子”,其中也包括了刘邦。虽然秦王朝似在西南地区推行了这种政策,但真正明确提出并发展成型的是刘邦。也就是说,刘邦首先对百粤与西南地区采取了怀柔的羁縻政策,让保境安民的南越、闽越、东瓯与西南夷诸国继续给予实行自治的权利,对安定西汉的统治和团结少数民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