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大数据环境对组织知识创新生态发展的影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知识生 态系统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和大数据 生态系统的基本研究内容,为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生态提供基本参考。【结果/结论】提出了大数据知识生态 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了系统构成要素;分析了嵌入大数据文化的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新特征;基于大数据、知 识生态系统论和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该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运行演化机理的研究。【创新/局限】从生态学角 度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环境融入知识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微  卢国强  赵旭 《情报科学》2022,40(7):177-185
【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 行为的研究体系进行梳理分析,为促进国内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利用主题 并含检索在知网及 Wos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通过热点关键词统计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为用户 交互行为的机制模型、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以及反向行为五个热点研究主题。【结果/结论】在理清当前学术研 究脉络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具有前瞻性的方向,即继续深入用户会话交互行为的数据挖掘;探 索反向行为与超越价值中心逻辑行为的机理;构建获取信息过程中知识筛选体系。【创新/局限】总结国内外虚拟学 术社区用户交互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海涛  宋拓  孙彤  魏明珠 《情报科学》2020,38(4):163-170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知识聚合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方法/过程】运用定性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知识聚合的研究起源、发展及研究热点进行总结,最终呈现出国内外知识聚合的发展状态。【结果/结论】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聚合的应用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聚合的理论发展方面;从研究趋势看,国外学者是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模型构建及实践分析,倾向于对知识聚合的纵向研究,国内学者将现有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结合,实现对知识聚合的横向拓宽。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旨在拓展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为大数据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以 经济学、信息生态学及大数据有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大数据及大数据生态系统内涵的深入剖析,提出构建我国大 数据生态系统的四大机制,并以阿里巴巴大数据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 四大机制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张肃  靖舒婷 《情报科学》2017,35(11):61-65
【目的/意义】从知识生态视角研究众创空间的发展,构建并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有助于明确众 创空间运行需求,帮助建设和管理。【方法/过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的基本内涵,对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进行了 定义并明确其要素组成,构建了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分析众创空间知识生态系统运作的知识分布、 知识互动、知识竞争和知识演化的特点,解释其知识共享机制和方法。【结果/结论】研究指出,应不断优化众创空间 知识生态系统的环境和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梳理并分析期刊间知识扩散模式和研究应用,以促进期刊全方位发展,并为期刊定位及规划发展策略制定提供新的角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对国内外期刊间知识扩散相关文献进行提炼总结,系统分析期刊间知识扩散路径模式以及相应的测度指标。【结果】在明确知识扩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扩散路径、测度指标和相关应用等方面对期刊间知识扩散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归纳扩散过程中的内在演化路径及规律。【结论】未来可考虑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借鉴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构建多层网络的融合分析,进一步考虑多维影响机制来优化知识扩散模型,同时关注引文内容对扩散程度的影响,优化改进现有指标以全面衡量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对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热点以及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揭示我国知识服务领域发展趋势,促进 国内知识服务的发展。【方法/过程】从作者共被引分析视角切入,以CNKI中近十六年国内知识服务领域的文献为 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6年我国知识服务领域的49位核心作 者的研究方向,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49位核心作者在知识服务领域的相关性和交流影响力并绘制可视化 图谱。【结果/结论】可以发现知识服务领域的核心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安珈锐  刘培旺 《情报科学》2022,40(10):156-163
【目的/意义】实验法在我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但目前缺乏对实验法应用情况的系统梳 理。本文拟对我国图情领域应用实验法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与分析,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 我国图情领域运用实验法的216篇研究论文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实验法的应用现状、应用特 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结论】从重视方法使用的合理性阐释、拓宽方法的应用范围、保证研究的信 度和效度、促进研究深度、加强对方法使用的反思五个方面提出图情领域实验法应用的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探 讨了实验法在我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数据 来源,提高研究的完整性,促进实验法在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和共生互利进行结合,可以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持续 进行。【方法/过程】采用生态学领域的共生互利的理论来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分析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 享中的共生互利主体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共生互利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共生互 利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提出了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共生互利的保障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云中  柳迪  张原铭 《情报科学》2018,36(9):153-158
【目的/意义】形式概念分析已逐渐发展为国内外解决特定知识发现问题的关键理论和工具之一,梳理基于 形式概念分析的知识发现研究进展,并探寻国内外研究的类同及差异,有助于促进形式概念分析在知识发现领域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法/过程】以 Web of Science和 CNKI中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采用 CiteSpace4.0、SATI3.2、 SPSS22以及 Netdraw等计量分析软件从文献来源、年代分布、有效引文、学术期刊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和国内外对比。【结果/结论】揭示了国内外利用形式概念分析实现相关领域知识发现的研究起源、知识基础、研究 主体、研究热点及前沿主题,以期对同类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健  崔阳  陈海涛  张拭瑜 《情报科学》2018,36(6):126-130
【目的/意义】为了进一步的优化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创造效益。【方法/过程】借鉴 生态学与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给出企业知识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取了企业知识的协同演进要素,通 过对知识生态模型的运行机制分析,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知识的生态化流程。【结果/结论】最后,得出了知识种群是 通过生态化的方式来影响企业的知识创造进程,进而促进整个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达到最优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我国科技交流系统中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发展路径,为国家科技高端交流平台的后续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新视角和可行建议。【方法】运用知识服务创新理论,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相关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并提出国家科技高端交流平台的阶段性发展路径和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结果】国家科技高端交流平台的核心是围绕国家科技安全,开展以科技工作者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服务创新,具有生态系统结构,其发展包含规划、培育和评估3个主要阶段,且每一发展阶段的目标和内容各有侧重。【结论】国家科技高端交流平台是面向国家安全和科技工作者需求的高质量知识服务创新生态系统,在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和治理模式上,其应根据不同的平台生态系统建设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文献数据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有助于探测某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 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情报工作,对于研究人员、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交互式可视化技术 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基于经典LDA模型进行主题识别,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领域主题网络识别 关键主题词;最后,基于JS(D3 工具)绘制可交互的关键主题词关联与检索知识图谱,发现关键主题词的隐含联系, 辅助进行领域知识挖掘与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我国医疗健康信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 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整合是交叉研究领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交叉领域知识整合过程的理解有助于促进交叉领域的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方法/过程】本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交叉领域文献题录数据、引文上下文和参考文献文本信息中抽取知识短语,以引证关系和词汇匹配关系为线索,提出吸纳知识和内化知识的识别方法,深入揭示交叉领域中“知识吸纳-知识内化”的知识整合过程。【结果/结论】以电子健康领域(eHealth)为例,揭示了该领域的知识内化总体特征和不同来源学科所提供知识的内化特征差异。【创新/局限】本文结合引文内容对交叉领域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全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为理解交叉领域的知识生长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未来研究可以结合参考文献全文以进一步优化这一方法,同时在更多的交叉研究领域开展实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利用超级 IP理论对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构建有利于数字图书馆更好的吸引用户和 服务用户,从而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超级 IP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内容、人格、流 量和场景四个维度对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的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三部分进行详细了的问题分析和优化构 建。【结果/结论】本文最后构建了基于超级 IP的数字图书馆生态系统模型,并以吉林省数字图书馆为例,对其网站 场景和服务功能进行了重新的构建,希望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雷潘珺 《情报科学》2017,35(12):10-15
【目的/意义】图书情报领域知识图谱等相关概念容易出现混淆及使用困惑的现象,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区 分。【方法/过程】通过对知识网络、知识地图、知识链接和知识图谱等概念的内涵、底层网络形态、研究方法、研究内 容、研究技术与工具、应用领域等维度的综合对比分析,总结了这些相似概念间的差异和联系。【结果/结论】通过对 比分析,指出科研人员在科学活动中要进行有效准确的学科定位,把握学科内涵及范畴,看清学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吕鲲  郭淳  罗星雨  吴晔 《情报科学》2022,40(6):44-51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 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方法/过程】根据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现状,结合信息生态理论,构 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并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得出关键构成要素,在此基 础上,通过Vensim PLE软件仿真验证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结果/结论】针对关键构成要素,总结高校智慧图书馆信 息服务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方式,为其服务模式的改善提供新思路。【创新/局限】借助信息生态理论与系统动力学 模型研究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但尚未进一步对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志超  盖双双 《情报科学》2019,37(10):158-163
【目的/意义】回顾和梳理国内知识元研究的现状、理论源头和发展脉络,以期为知识元的相关研究提供参 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从时间维度系统阐述国内知识元研究的主要发展脉络、主要研究问题和特 点。【结果/结论】基本形成了基础理论来源、定义及其与相近概念辨析、结构与表达、知识网络与知识服务、科学计 量与学术评价、突发实际应急管理等五大研究分支;国内知识元研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善于借鉴知识工程领域 的技术和方法;知识元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知识链接为基础的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研究,以及以内容单 元为基础科学计量和学术评价两个方面;基于知识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内近几年形成的独特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李欣颖  徐恺英 《情报科学》2022,40(6):185-193
【目的/意义】通过对近 5年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掌握国内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 【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CiteSpace软件,对近5年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 论】总结出医疗健康情境、生活情境、工作情境及社交媒体情境四个情境下的研究热点;归纳出扩充及细化研究群 体、注重研究理论与模型、注重研究方法、关注医疗健康领域及关注社交媒体的应用 5个未来研究趋势。【创新/局 限】未来将对国外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与国内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李通 《情报科学》2019,37(11):133-137
【目的/意义】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多元化的时代,图书馆用户所提出的知识需求愈加专业化、多元化,人们 提出了智能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并对其运行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对图书馆内知识资源的优化,更新 升级相应的知识服务。【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对智慧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进行概述,从社会发 展、知识富集、需求驱动等多个方面对其知识生态系统的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智能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的生 命周期进行着重分析,最后从保障、合作、循环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运行机理,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 考借鉴。【结果/结论】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两方面还存有较 大的欠缺,相关的研究分析也相对薄弱。由此,图书馆的建设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相关的研究和 实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