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于文利 《语文天地》2012,(14):14-15
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堂预习活动中,教师只有深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取恰当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才能有效掌握预习内容的关键信息,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一、移情生趣——培养学生自学兴趣是搞好语文课堂预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又称兴致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预习中设疑,对于指导学生搞好预习是很重要的一把钥匙。怎样在预习中设疑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听课效率。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就是“授人以渔”,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并达到预习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授新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不仅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的有效措施,而且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主要一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钻就越有兴趣;熟悉了课文,带着问题上课,学起来积极性就高了。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讲课就会抓关键,读讲得当,主导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正>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自学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预习活动,为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对学科进行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搞好预习,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重视预习。而好的预习作业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8.
指导学生预习是搞好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阅读课文,教师只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不必费很多时间去讲……要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工作抓好了,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人只强调课外预习,而且主要是预习生字(当然这种预习是必要的),或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预习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9.
回归教育本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学讲计划"的核心。践行"学讲方式"要求教师要搞好学情研究,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并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学法。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一环。预习好了,教师上课上得省力,学生听课听得轻松,师生双边活动就会丰富、生动、融洽,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分析课文,把握住重点、难点,也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增强能力。 为搞好预习,同时便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根据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基本要求出发,提出了“三步三读法”。  相似文献   

11.
姚文伟 《考试》2009,(4):33-33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一是预习生词;二是预习对话、课文;三是预习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12.
陈惠锋 《甘肃教育》2002,(10):22-22
语文课教学中,将预习放在课内进行,不失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好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搞好课内预习,学生不仅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在预习上耕耘不息而收获了了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搞好数学课预习□玉门市玉门镇小学白银军1预习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符合认识规律,又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和倍、差倍问题前,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预习题:爸爸的体重中国千克,妈妈的体...  相似文献   

15.
指导小学生搞好语文课前预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预习活动中,能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又可以将自己的预习与老师的讲授相比较,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的了解,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们应当把抓课前预习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抓好。预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的,提出预习的要求、内容和形式。这样,学生预习时才“有章可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一种课堂前的准备,是课堂学习前的自学。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所以搞好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置预习题可以从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写演讲稿,融表演艺术于语文教学中;设疑陈难,提出问题;让学生写教案提纲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听课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思维活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一、说明预习的作用要使学生去完成课前预习,就要给学生说明清楚预习的作用、好处,使学生明确预习是为了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减少随意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要给说明学生预习是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安排的,它符合教学规律,能为学好新课做好准备,它能使听课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得主动,使书上的东西转…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普遍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又无不把搞好在教师精心指导下的“预习”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三项工作,这就是:提示预习要点;指导读书方法;检查预习效果。下面以《一夜的工作》一课为例,谈谈怎样抓好这三项工作。一、提示预习要点:预习前,教师应把通过阅读学生应该领会的内容,列出预习提纲,进行提示,使学生预习时有章可循。预习提示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预习《一夜的工作》这课,可以列出这样的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