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功平 《教师》2010,(20):76-76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有奉献精神,必须把生命的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全部献给学生。转变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章松 《江西教育》2003,(19):27-27
一天,我用红纸写了一张肯定后进同学迈出可喜“第一步”的表扬贴进光荣窗后,立刻涌来了许多同学的围观。在这些观看人群中,有赞颂的、有讥笑的……事后,我对此事反复思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进生的转变,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有些同学为什么不赞扬,不鼓励,还讽刺讥笑呢?我做为班主任对此事一定要鼓励支持。其理由是:“第一步”是可喜可贺的,古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后进生的“第一步”就是可贵的第一个“跬步”。众所周知:没有第一步,赛跑就不能跑完千米、万米全程。开好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后进生都能迈出这“第一步”,那该…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自然而然分为“优等生”和“后进生”。“优等生”往往经教师稍加指点便立有起色。相对而言,“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些许特别之处,授课教师一再反复强调,他们却屡犯同样的错误,某种程度上让授课教师喜欢并关注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作为教师,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尊重后进生的人格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4.
后进生相对于优等生而存在,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其转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永恒的论题。后进生个性心理差异较大,但他们心理上有惊人的相似点,即渴望着得到真诚的信任和爱心。以“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知心”为桥梁,经过“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心病还须心药治(?)是不无道理的。那么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呢?一、师生关系——知心我认为,正常的师生关系是“知心”关系。“知人知面要知心”。孔子云:“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可以说,知心是转化后进生心理的前提。师生要产生良性的心理相容,要求教育工作者“钻到儿童肺腑里去”,我看“钻”是有道理的。笔者曾多次“钻”过。一位后进生贪玩成性,一贯逃学,成天在录相室、电子游戏机室混,还常偷家里的钱,谁的话也不听,一旦挨打就出走,害得全家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我并不急于转化,而是花了十天时间与孩子交往,做到不揭短,不提过去,热情谈心。我同他一起看过录相,  相似文献   

5.
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永远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去交流,在同一个班级里,无论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而后进生与优等生相比,后进生更是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的扶持和关心,这样才能结出灿烂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易使我们的思维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前些年,我们曾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错误地放弃学生的“大多数”,总把99%的关怀体贴,全倾注在几个能为学校、班级、教师争光的“尖子生”身上;而这几年,似乎又形成了另一种倾向——“平分草料”甚至“克扣草料”,任“千里马”倒于“槽枥间”。 笔者发现不少教师,错误地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提高全民素质”中“面向大多数学生”理解为“忍痛委屈优等生,照顾照顾中等生,特殊优待后进生”。他们认为,优等生再垮也是中等生;照顾和优待了中等生与后进生,就等于抓住了“大多数”。中等生保本;后进生成绩不扯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的转化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柳斌就曾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后进生中确有个别难教育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后进生都是不可雕的“朽木”,他们还是可以教育的,也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就能产生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效果。首先,后进生以年龄特征、心理矛盾为内因,在一定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位优秀教师向我述说他的教学创新.在他的班级里.学生被化分为三个群体: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老师对待这三个群体学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优等生放、中等生导、后进生扶。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而优等生因为学有余力,老师则充分放手给他们,让他们去接触更高深的东西。对于布置的作业,老师也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等级相应选择完成。  相似文献   

9.
洪林 《教书育人》2001,(1):42-42
马卡连柯说过:“转化一个差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后进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复杂、最困难又极为耗时的一项工作,所以转化一个后进生意义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后进生也不例外,之所以有时转化未能成功,很可能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当。如果教育者胸怀爱心,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运用周密有效的教育方法,则后进生是完全能够全面转化的。笔者半路接手一个班级,班内后进生多,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一直处于落后位置。我按照以前当班主任总结出的“四步转化法”,开始了我的班主任工作,一学期后,这个班甩掉了“差班”的帽…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优等生教育中存在着异化现象: 第一是驯化。所谓驯化就是指优等生能够听话、自觉地接受书本知识,并不断地去顺应、接受新知,以致成为一个不较真儿的乖学生。这种教育的后果会导致一些优等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个性得不到发展,最后成为一个没有棱角的人。 第二是牧化。所谓牧化就是指在教学上以一种类似于放牧的方式管理优等生,任其发展。这大概是由于素质教育比较多地强调面向全体的缘故。根据“木桶原理”,教师自然而然地会在一些后进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相反,优等生由于学得比较轻…  相似文献   

11.
王莉 《教育论坛》2005,(6):30-31
马卡连柯说过:“转化一个差生与输送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后进生转化虽是一项极为辛苦复杂的工作,却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班主任不仅要重视优等生的培养,还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握好关键环节,持之以恒,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素质教育应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首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优等生和后进生学习差异的表现:认知因素,动机因素,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对后进生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一个班里.往往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一般说,“后进生”学习基础较差,性格不稳。意志薄弱,而且常常自我原谅,自我放松。“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自我控制能力诸方面比较差,而自卑感很强,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十分严重,加上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又成了转化“后进生”的主要障碍。如何转化“后进生”已是每个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特别强调“听”、“说”、“读”、“写”,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授课,每每出现不同样的学习效果,这是很正常的客观存在。而缩短英语学习中后进生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使所有学生比翼齐飞,取得理想的成绩,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这样一个字——“活”。这里所说的“活”不是无章无序的放纵,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都要召开家长会。据了解,不少学校的家长会,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一般采用的模式是班主任介绍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和主要表现,成绩排名,布置后期工作,催缴有关的费用。在会上,对优等生赞扬,对后进生提出批评甚至大发脾气。结果呢?优等生的家长越来越“光彩”,后进生的家长越来越烦恼,有些望子成龙心切而教育方法又不当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是打就是骂,往往遭到子女的冷落甚至顶撞,导致优等生越来越骄傲,后进生越来越没有信心。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他不仅要…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学,我们班换了一位新老师。这位老师来到班级后放的“第一把火”就是重新排座。这下可好,碰巧小调皮马壮壮和小辣椒刘丽丽成了同桌。他俩可是针尖对麦芒,保不准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闹得天翻地覆呢!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一节课两个人就开始了“桌面大战”,开始是胳膊碰胳膊,然后又开始了“地下大战”,腿碰腿。哦!原来都是怪桌上的那条“河界”——文具盒啊!一转眼,下课铃响了起来,我们班的“告状大王”林博迪面带笑容地走到了老师面前:“嘻——嘻——老师,你可不知道,上课的时候马壮壮和刘丽丽正为那条‘河界’打得激烈呢!”其实林博…  相似文献   

17.
贺艳 《中国教工》2010,(10):37-37
案例: 进入高三学期后,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座位让班主任贺老师颇为头疼。为了不落下每一个学生,贺老师曾试过让优等生与后进生同坐、优等生包围后进生、学生“自由组合”等方式,但部分学生的听课质量依然不高,成绩进步不大。  相似文献   

18.
周婷 《华章》2012,(28)
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相似文献   

19.
叶毅 《中等职业教育》2005,(2):48-48,47
转化后进生必须“对症下药”,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平等对待后进生与优等生,要对后进生实施量化管理并监督其执行。  相似文献   

20.
融立 《家长》2012,(6):29-31
“中等生”既可以成为“优等生”的“后备军”,也可能成为“后进生”的“预备队”。孩壬走向何方,关键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成绩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他们可能会被教过他们的老师忘记名字,其某些言行也经常被家长无意中忽视。然而,他们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