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韩毅教授所著《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一书(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是一部近年来国内少见的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并对我国经济史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的本质是一门以经验为依据的科学。经济思想史从来就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的历史、理论与现实三者关系上,对经济思想历史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学科,经济思想史,即以经济思想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思想、经济观点,研究它们的产生、发展及其  相似文献   

3.
吴赟 《现代出版》2007,(4):14-18
在当前我国的出版学研究中,经济学分析是一个薄弱环节.与教育经济学、电信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学科相比,出版经济研究已经落后.就出版学学科发展与理论建设而言,较为成熟的出版经济理论体系远未形成,相关的理论研究多停留在学科体系设想和基本范畴研讨阶段.  相似文献   

4.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学术史研究人数的增加,研究兴趣向新的学科历史转移。除了政治史、法制史等传统研究之外,还有国际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科技史等。一些研究历史的学科,如经济史和社会史已经发展了许多分科,如商业史、劳工史、农业史和运输史等。每个分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各自的方法学和专门的刊物。研究人员利用史料来扩大所研究具体学科的新范围。考古学家利用史料来鉴定具有潜在意义的遗址,对发掘出来的古物进行解释和修复;语言学家通过对地名普查、方志等档案资料的研究,了解到语言和方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董永飞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141-143
《信息经济学》一书对国内存在的两种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进行有机融合,对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提出新见解;阐述信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辨析信息经济与其他新型经济的辨证关系;注重基础理论,强调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其不足有两点:一是在不对称信息经济的研究中未提及博弈论的理论;二是缺少对信息经济学新兴的一些研究领域的介绍,如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学、信息机构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7.
孙墨 《图书馆》2022,(8):7-12
近代以降,许多中国传统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及学科价值受“西学东渐”之风影响而衰微严重。古典目录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中第一要紧事”,学科价值被忽视、贬斥极深。在“黜经重史”的风气下,古典目录学的传统学术考辨特点与史学治学方法及学术目的交叉相关,导致古典目录学的独特学术价值随着自身研究畛域界限的模糊而被渐渐忽略。文章通过将史学与对古典目录学易混淆的学科思想范式、研究方法与学术目的进行比较析辨,旨在呈现两者的会通与迥异,从而在学科认知上突显古典目录学在传统文化的接受与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彰显古典目录学的独特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考察了图书馆学方法应用与研究的现状,发现一方面图书馆学拥有庞大的方法体系,成了引进其它学科理论方法最多的一门学科;另一方面,实际研究中传统方法仍占统治地位。文章从图书馆学研究须有方法上的保障这一基本命题入手,认为方法论研究的核心是专门方法的建立,以是否产生独特的应用效能、是否体现图书馆领域的特殊规定性为标准,图书馆学更应注重对相邻学科专门方法的移植来建立自己的专门方法。为保证方法体系的系统完善,专门方法的建立必须与一般方法、哲学方法的研究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9.
史学领域的一个新动向,是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尤其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下同)的渗透,已经向传统史学发起"挑战"."正如今天的自然科学家,不论自己愿意与否,都不可抗拒地被迫考察理论的一般结论一样,每个研究理论问题的人,也同样不可抗拒地被迫研究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0.
也谈新史学:关于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闻史研究中,有学者对目前我国广为应用的实证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认为新闻史研究应当更多地借鉴西方"新史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且重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的命题。文本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对"新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检视,认为西方"新史学"的诞生及其某些思想具有合理性,但是,不能将这种合理性无限放大。因为总体看来,"新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是从主观出发的,并且是从现时的主观出发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片面性。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借鉴西方史学理论的同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同时要考虑到所应用的学科领域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陶希圣通过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集结起了一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史学流派。中国经济史研究室既有史料搜集与整理的实绩,也有专题研究的佳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读完陈其泰先生所著《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感受颇深。这部书无论是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对具体问题的结论上,都有新意,是近几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本书的突出特色是,转换视角,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史学的确立与转变作整体性研究。作者提出:史学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一个时代的文化走向、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史学研究新趋势与档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中国档案》2005,(8):34-36
19世纪前,传统史学研究以“今天的历史即过去的政治,今天的政治即未来的历史”作为理论基础。20世纪以后,这种具有一定狭隘性的传统史学被新史学所取代。新史学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上层政治,还包括经济、文化,甚至特定时期内普通人的思想和生活。因此,对于新史学来说,开辟新的史料源变得十分重要。另外,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交流、融合,充分吸收其他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理论,使得历史研究在方法上也发生了变化。史学研究出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需要,开始最大范围地运用和发掘档案史料。当代史学研究新趋势对档案利…  相似文献   

14.
<刑法志>是<汉书>十志中的重要篇目,"十志为史学上有关学科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是很有地位的.有的为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经济史、水利工程史、学术史、历史地理各科的开创性著作."[1][2]<刑法志>便是我国法制史的发端,在历史编纂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档案学者为什么要具有大历史的视野和档案史学者如何参与大历史的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说明了档案史研究与大历史之间的关系,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说明了档案史在档案学中的基础地位;较具体地阐述了档案史学者如何在本学科范围内、一级学科范围内参与历史研究,以及如何参与各种专门史、断代史和文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情报学的经济学化研究历程及其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当前情报学研究所呈现出来的"经济学化"研究趋势是经济学向情报学扩张与渗透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又一具体表象,并对情报学的经济学化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文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同样具有"考证、辨误、补遗、存史"之功能,对于社会史、经济史、民族史、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史等研究,都是不可缺少且直现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北京成立,一大批专著和论文也相继出版发表,这些都标志着我国信息经济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时至今日,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学者们对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的热情有增无减,各大专院校的信息管理及部分经济学系,都将其列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左玉河在《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口述史"一片火爆的背后,暗藏着三种较大的隐患。一是理论先天不足。自1980年代口述历史从西方引入并在国内兴起以来,中国口述史学理论的阐发,多介绍西方口述史学理论,西方口述史学的理论性著作陆续被翻译出版,但还是难以掩盖口述历史理论异常薄弱、滞后的窘境。不仅缺乏独到的研究成果,远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而且连口述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学科归属等问题也模糊不清。"口述图书出版先行一步,口述史学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制约着口述历史的发展。二是口述历史实践缺乏工作规范。目前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呈现出各自为战、杂乱无章的局面,不权缺乏一套关于口述历史采访、出版、研究的规范、章程和工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