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凯塞夫妇有一儿一女,女儿妮娜读初中,儿子诺斯读小学五年级。他家屋后一棵6米多高的榆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几只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鹦鹉。每隔几天,诺斯便会爬到树上去看,凯塞夫妇交代他要注意安全,并在树下守护。  相似文献   

2.
圣诞节节前,丈夫凯的公司让他回德国总部。当时我们住在智利,由于我的工作,我和儿子克里斯又在智利多呆了一个星期,在圣诞夜的前一天我们才赶到法兰克福。凯与前妻有两个孩子:儿子艾瑞克,女儿斯丹芬妮。凯和艾瑞克到机场接我们。凯离婚后房子给了前妻和孩子,我们每次回德国都是住在凯的爸爸老阿什处,老阿什的家就在凯公司总部的城市Erlangen,离法兰克福3个小时车程。来以前我们商量好,这次我们自己租公寓,我可不想整个假期都和凯的家人在一起。我最受不了凯的妈妈,那位住在柏林和丈夫离婚已经三十多年的女人,她和凯的前妻有很好的交情,每年她们都会带着凯的孩子们一起到老阿什那里过平安夜。两位盛装的艳丽女人蝎尽全力向前夫展示她们风韵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凯塞窗设计的FIR数字带通滤波器,利用凯塞窗自由选择主瓣宽度和旁瓣衰减的办法,通过MATLAB进行滤波器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凯塞窗函数设立的滤波器,是使主瓣具有最大能量意义下的最佳窗函数。  相似文献   

4.
由作家匪我思存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来的微电影《乐俊凯》成为2013年度的热门电影,但剧中人物把乐(yue)俊凯读作乐(1e)俊凯也遭到了很多观众的吐槽,到底是读乐(1e)俊凯还是乐(yue)俊凯呢?  相似文献   

5.
新年计划     
我的名字叫盖尔。我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朱莉,另一个叫凯。我们都有新年计划。我想成为一名歌手,因此我要去上些关于演唱方面的课,今年我还打算学钢琴。朱莉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而凯想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因此,朱莉每天都要踢足球,凯要努力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6.
德国打工记     
沈浩 《成长》2006,(6):47-47
我所在的城市是斯图加特。斯图加特对中国留学生的意义就像是延安之于中国革命一样,这里是打工者的天堂.因为这里不光是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也不光是有博世等大公司的巨大厂房,更关键的是这里有数以干记的中小企业。而德国人的习惯是到了七八月份就开始带薪休假了,这时就需要大量的临时工来代替.并且德国人有聘请学生的传统。所以到了暑假中国留学生就会从德国的各地涌向斯图,尤其以东德为甚。有一个小插曲足以证明我说的确是实情:我一个同学在东德的凯美尼茨找了个女朋友,问他怎么认识的,他说他女朋友刚来凯美尼茨的时候,中国学生都去斯图加特打工了,整个大学里就只剩下两个人,他去帮她报名注册找房子就这么好上了。  相似文献   

7.
到德国留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深深地感到,在这里许多事情与我们在国内读书时不相同,从选专业到入学考试,读专业到就业等等。写出我的这些感受,给将要到德国留学的朋友一些小小的提示。 到德国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多学点知识,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学位比较难拿,而且学制也比较长,在德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相似文献   

8.
<正>听闻德国人是最爱阅读的,百闻不如一见,在德国行走,时时处处让我感受到德国人对书籍的狂热。在德国出行,乘坐火车最实惠,德国的火车安静、整洁,虽然人多,但一点也不嘈杂,火车上几乎人手一本书,大家都沉浸在书香里,静静地读。  相似文献   

9.
<正> 巧克力!什么是巧克力?我读小学的时候,记不清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从苏联小说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大意我到今天还记得很牢: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群德国兵进了苏联某村庄,大人们都扛枪打游击去了,村里只有几个小孩。德国兵想打听游击队的下落,小孩不说,  相似文献   

10.
严文华 《大学生》2012,(5):18-19
雷锋精神在企业企业也需要雷锋。有一次,我与一位在跨国企业工作多年的中方管理者聊天。他谈及自己的经历时,认为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年轻时做的份外之事有关。他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德国读的,毕业  相似文献   

11.
亚洲妈妈     
<正>妈妈要求河马多读书,多读经典书,河马抱怨自己有一个要求很高的亚洲妈妈,他很羡慕同学,可是意外地发现同学也有一个亚洲妈妈。开学第一天,凯登叫住我:"河马,放学后到我家去,我给你看个东西。""行啊,我也要给你看个东西。"我说。进了房门,凯登径直把我带到他的房间。桌子上摆了一台崭新的电脑,我立即试了试,说:"这么快的电脑,玩游戏好方便啊,你爸爸让你玩吗?""让,他还跟我一起玩呢。"凯登的眼睛放着光。  相似文献   

12.
幽默歇后语     
小静都是,有一次我去理发,结果理发师把我头发给剪糟了,我表示抗议,理发师傅去不闻不问,我气愤地说了句“凯有此理”!结果发现自己居然也能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13.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研究苯的分子结构,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坐马车回家,昏昏欲睡中梦到一条蛇在咬自己的尾巴,醒后他突然意识到,苯分子应该是六角形的环状结构……可能有100本科普读物上都讲过这个故事,但恐怕也都没细讲其中的心理学根据。  相似文献   

15.
严谨是德国人的一个身份标签。在德国留学的杨婷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她和朋友去市场买了5个土豆。没想到土豆全用纸袋子包着,然后卖菜的人还塞了一张说明书,告诉他们土豆可以怎么煮、怎么炸之类的。德国所有的公交车、地铁,每个站台都有时刻表,每天几点几分有车,非常清楚,固定不变(除了罢工)。车子一般准时到站,所以,出  相似文献   

16.
来德国读博士相对美国有一定的优势,就是一般只需要3年左右。就学术来说,在德国读博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很多人会问,我不会德语,我该如何申请呢?现在除了在德国读完Diplom或Master的学生外,对于国内的有研究生学历的申请人,德国目前的博士机会还是很多的。德国著名的马普所(Max-《留学生》PlanckInstitute)的某些ResearchSchool2005甚至可以录取只有bachelor学位的申请人年第一期(一般这类项目所附近会有大学开相关专业的Master,录取人会先完成一个Master,然后到PhD,与一般Master不同的是,你有一份博士的资助)。…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课文讲的是一位德国的小女孩——乌塔,14岁就自己挣钱,独自游历欧洲的真实故事。读完课文,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在中国,孩子差不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很少有家长放心让子女独自一个人出远门的。  相似文献   

18.
盛虹瑾 《早期教育》2001,(19):36-36
读了由查德博士和凯兹博士的《探索孩子心灵世界》一书,书中对方案教学和动态发展的介绍,令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9.
一、中学科学美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秀人材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全面的教育能使学生在意志、理智、情感、体魄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成为优秀人材。德国科学家凯库勒(1829~1896年)建立苯分子环状结构理论的经过就是突出的事例:1847年凯库勒考入德国吉森大学建筑系。由于听了一代宗师李比希的科学课,被李比希的  相似文献   

20.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为使文笔声调铿锵,每天早上都要读两三页民法。美国女作家卡瑟在开始写作前,总要读一段《圣经》。美国笑匠塞甫是坐在马桶上获得写作的灵机妙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