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晨 《科教文汇》2012,(13):24-25
稷下学宫是中国教育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旨在研究稷下学宫始末、理清其办学理念及特色、总结出稷下学宫的性质及特点、阐明稷下学宫的办学意义,为当今我国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有许多管理与教学特色,如兼容并包、来去由己的办学方针;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要求严格、全面发展的管理模式;尊师重教、待遇优厚的用人机制及学术领袖的非官僚化。通过对这些特色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有许多管理与教学特色,如兼容并包、来去由己的办学方针;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要求严格、全面发展的管理模式;尊师重教、待遇优厚的用人机制及学术领袖的非官僚化。通过对这些特色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5.
危琼辉  王建设 《科教文汇》2007,(2):172-172,174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与山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遗产中,山水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山水文化广泛地存在于城市建设规划中。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集中地表现在城市中,它形成于城市,融于城市,可以说中国古代城市弥漫着浓厚的山水气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观念,最早可能产生于西周文王时代的《易》、东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古代文人大力宣传山水自然观,奠定了山水文化坚实的思想基础。一、山文化与城市建设山是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的地貌,从古到今,每个位于丘陵或山区的城市要搞建设均要与山发生联系,要么改造山体,要么把它当作一种特有的文化物质加以考虑,造…  相似文献   

7.
古代西域借词形式灵活,內容丰富,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古代西域借词不仅是我国古代民族友好交往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也对今天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传承古西域文明的重要地域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新疆一带,必将迎来经济文化发展的飞跃,这和古代西域借词所揭示的意义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教育观之我见 中国要走向世界之林的前端,首先要研究、借鉴、总结各国教育模式,要形成中国式的、有特色的教育,就应从现在抓起,和国际接轨。中国的振兴在教育,为此,作者就中国古代教育观、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西方教育模式之比较、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式及创办特色教育、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合格人才和面向21世纪的国际竞争等问题采访了陕西经贸学院院长、教育学家樊光鼎教授。 樊光鼎教授说,我国开办私学是从孔子开始的,当时创办私学有3个进步意义:一是有力地冲击了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加速了“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的历史转变;二是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改进培养了一批人才;三是揭开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为封建制的确立准备了各种理论和政治方案,成为封建制形成和发展的思想上的先导。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有独特之处,如“性相近,习相远”,否定了“天命说”和“血统论”,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作用。他提出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21)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语文学习当中的重点。文言文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学好文言文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气质,同时也是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做出了总结和思考,希望与广大的同学共勉。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文化极为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宋敏求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所藏的书籍不仅数量丰富,质量精审,还乐于将所藏之书借与人,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法古代律实践与法律文化当中,家长权、家长制以及家长观念对现代社会影响甚深。与西方"亲权"制度不同,家长权乃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特有的一种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它反映了中国伦理特有的"差序格局"[1]。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法所蕴含了何种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乃至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概因家长权不仅是古代中国家族关系中的核心伦理概念,更是中国古代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家长权与皇权)紧密的结合之事实写照。我国古代家长权确立于汉代,后随法律儒家化而逐步加强。理解和反思中国古代家长权之构成及其中法理,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家庭的伦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贾晨阳  陈利 《今日科苑》2009,(16):155-156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有关体育的认识,直到今天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学派学者对体育也有许多见解。本文通过对古希腊与先秦在体育思想方面的比较,凸现两者的不同,呈现东西方有关体育观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向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形式多样也其一大特点,作为古代建筑文化中的代表"阙",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精品,而且,已知阙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为悠久仿木结构建筑遗迹,在其盛行于我国汉晋时代,所以又有"汉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渠县的汉阙文化的研究,能够帮助现代人们了解当时的雕塑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汉阙文化不仅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更是世界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白银及银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材料,我国古代先民对白银的认识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现代考古资料表明,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战国时期的匈奴墓葬中,就出土银器5件;在准葛尔旗西沟畔的匈奴墓葬中,也出土了极为珍贵的有铭金银饰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文明源于黄河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几千年来,它哺育了生活在流域内的人们,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夏、商、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隋、唐、北宋等王朝的都城均建立于黄河流域,说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里一直是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黄河流域曾经如此辉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唐、宋以前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黄河流域细腻而疏松的黄土层,适宜粟、稷等旱地作物的生长,也较适宜远古  相似文献   

16.
所以,跨界在设计界和艺术界可能只是一种时髦的创意方式,可是在中国这却是一次可以影响甚远的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犹如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争鸣,只不过参与的人和层次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2)
宋元婺州书院林立,吕祖谦、许谦等为代表的一干学人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为理念和模式,积极倡导和实践"立德树人"和"民主精神",形成了一整套书院管理的学规制度,彰显了大学精神,促进和规范了当时的书院。书院学规作为我国大学章程的独特渊源,不仅体现了我国大学精神的文化脉络,也为我国现代大学管理(特别是大学章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中,私家藏书楼独树一帜,它们在古代藏书楼中所占数量最多,也最为丰富多彩。石仓藏书私家藏书楼是指民间私人贮存藏书的处所,或斋室,或阁楼。民间私人藏书出现的时间稍晚于官府藏书,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百家争鸣、诸子竞说的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氛围,为早期私人藏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孔子就是我国最早的藏书家之一。但当时的私人藏书尚未普及至寻常人家,其规模和影响远不能与官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要求之一。现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和普及,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其向深度化、丰富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本文从概念入手,在分析现代大众传媒在大学校园应用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凌云 《百科知识》2003,(12):44-44
公元前5世纪到前3世纪,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图书买卖的记载。这个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科学文化空前繁荣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 7 5-前2 2 1年),在我国的古籍上迄今还没有查到那时有了图书买卖活动。但从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看,从图书已在民间流传的情况来看,可以断定已经出现了图书买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