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331-331
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等特点,因而在科研及各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方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总的来说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试样转化为基态原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某些情况下还是非常严重的。在原子吸收法中干扰效应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类:物理干扰、化学于扰、电离干扰。我们油田生产过程中的采出液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总矿化度高、各别采出液粘度高等特点,本文针对采出液的特点分析其产生干扰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的定量测量是一种相对的测量方法,具体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本文对这两种定量分析法测定油田采出液中的金属离子含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土壤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居住问题。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人们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为工农业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及时的检测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元素的分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土壤的情况,从而对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分析,从而更好的防止一些土壤毒性的问题,就不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本文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入手,重点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势和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管素红 《内江科技》2006,27(2):134-134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地层水矿化度高,采出液中富含H2S、CO2酸性气体,对井筒内管柱、泵、套管腐蚀严重。针对孤东油田采出液特性,研制了一种具有缓慢释放特点的长效固体缓蚀剂,经过室内综合评价,60℃的溶解速度 3.68g/cm2d,缓蚀率95%,并在现场应用29井次,取得了延长生产周期280天的良好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三次采油技术是老油田原油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次采油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其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和高产出,投入产出比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三次采油技术应用当中,追求提高采收率值与追求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很难取舍。本文提出了驱油剂效率的概念,根据概念采用驱油剂的投入产出比这个分析模式,分析了影响驱油剂效益的因素:原油价格、驱油剂价格、采出液处理价格、采出液含水率及注入采出液量等,思考了提高三次采油驱油剂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样品涉及的重金属检验手段通常会实施原子吸收光谱法,但是这一手法落实过程里将面临众多问题,概括来说涵盖四类,既有相对易于消除的物理干扰还有电离干扰,同样存在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的光谱干扰以及化学干扰。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原子吸收仪需要配备单元素阴极灯,酌情降低狭缝宽度,还有添置基体改进剂,以及给不同操作匹配适当的火焰情况等操作,均能够有效规避上述不便处理的两种干扰。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表现出了一定的环保效果,同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所辖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油田,在投产时大多采用压裂,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开采层系不同,在注水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在层内、层间、平面注采矛盾突出;注采调整缺乏充分的依据。通过油水井生产过程监测和动态分析,进行注水井与油井连通层位的对应调参,提高注水效果及注水开发采收率,从注水井和油井两方面入手,在以上研究分析、动态描述、注采调整等措施的基础上,摸索整理出一套适合本区的注采开发思路,最终解决油藏平面、层间与层内矛盾,实现注水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油田采出水防垢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阶段,采出水结垢已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出现,严重影响了油田正常生产。常见的危害油田生产的结垢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以Ca^2+、Mg^2+离子为主的碳酸盐垢和以Ba^2+,Sr^2+离子为主的硫酸盐垢。根据不同的结垢原因,对防垢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化学法防垢和物理法防垢的利弊,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并筛选出适合不同结垢趋势水质的药剂及加量,并对今后如何正确使用物理防垢技术,使其在污水防垢中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而污水的排放量也进一步增大,随意的污水排放将严重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需对水质检验予以足够重视。而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水质检验方法逐渐得到重视。在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质检验中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9.
杨东  武燕  蒋莉莉 《内江科技》2012,(6):113-114
文、卫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断块小,油田开发初期油层出砂严重,本文介绍了文、卫油田地质特征、油层出砂原因和油田开发过程中几种防砂方法的试验情况,并结合油田特点讨论了几种防砂方法在文、卫油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一直是开发过程中的重难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的产量和含水率,而要对注采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就必须弄清楚注采井网之间的注采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合理的作出调剖、堵孔、补孔等措施,从而提高产量,降低含水率。由于成本和施工条的的限制,很多油田没有动态测井资料或者资料不全,这使得对油田井间注采对应关系的研究更加困难。本文通过油田基本都具备的常规测井资料和生产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生产资料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来研究注采井间的对应关系。实践证明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很好的确立了油田的动态生产关系,为油田生产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在火焰中喷入试样,让即将要测定的金属元素通过离解,将原子蒸汽生成。利用基态原子对吸光度的测量,对标准系列与试样开展对比,能够确定出试样当中此元素的浓度。钙是经济价值丰富的轻金属元素,在现代的工业中被普遍的应用。并且,人体中不能够缺少的元素之一就是钙。本文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油管现场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管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材料,随着使用周期的增加,油管的损坏程度增大,产生失效的几率越高,若不及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的技术检测,会对油田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详细阐述油管无损检测技术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的意义、使用原理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植物中微量元素测定方面有着其它分析方法不能替代的优点。综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常见的光谱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分类与研究进展,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贾明杰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2-132,127
古城油田、井搂油田、杨楼油田主要以稠油热采生产为主,根据多年来现场资料综合分析判断,稠油热采井故障主要有四种类型,本文将针对稠油井砂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析原子吸收分析法的干扰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今广泛应用的原子吸收分析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常遇到的几种干扰的产生原因,并说明了抑制或消除该干扰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郝学宁 《青海科技》2006,13(6):51-52
本文就土壤农化分析工作中,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土壤、植物体中的中微量元素,从样品制备到选择最佳分析条件和消除干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皮蛋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络合滴定法测定法过程简单易行,结果重现性强,准确度高,适用于铅含量相对较高的皮蛋中铅的测定。而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高,可以检出皮蛋中少量的铅含量。市面上散装的皮蛋铅含量远超国家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8.
廖茂林  雷占祥  赵辉  李颖  张琳 《科技通报》2019,35(3):45-51,78
针对目前高含水期强边底水油藏注采液量优化是以人工设定方案,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优选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等问题,基于井间连通性计算模型,建立注采液量优化数学模型,以经济净现值NPV作为目标函数,结合油田实际制定相应约束条件,运用收敛性很好的GSPSA算法进行优化计算,能够自动进行注采液量优化,极大节省生产优化时间。国外实际油田应用表明,示踪剂试验验证该模型可靠性较好,生产优化目标函数收敛,区块优化的注采液量达到了很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铅、镉、铜和锌是食品分析中的必测项目,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测定这些元素较理想的方法之一。通常使用的是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但是由于这些元素在食品中的含量较低,有时不能满足分析要求,需要使用灵敏度更高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而使用这一设备条件要求较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缝式原子捕集管  相似文献   

20.
采用HNO3和HClO4消解粮食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铜、锰、锌、铁含量。对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粮食中四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