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肖永强 《物理教师》2008,29(3):25-26
现行教材介绍,测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时,用胶头滴管或注射器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实践发现,胶头滴管或注射器均感使用不便,因胶头滴管滴出的液滴较大,在浅水盘里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的面积太大,难以测定其面积;而使用注射器,当施加在活塞上的压力控制不当时,从针头出来的油酸酒精溶液就会时而成滴,时而喷射,实验往往半途而废.本是一堂学生实验课,呈现的却是学生一趟趟换水上洗手间的闹剧.  相似文献   

2.
1.油酸为何要用酒精稀释一滴纯油酸的体积大约为V=4×10-3^cm^3(每1mL的油酸大约有250滴).  相似文献   

3.
李燕平 《中学理科》2007,(11):35-36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例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医用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搜集几支,将它消毒洗净,然后可应用在物理实验.1.注射器量筒注射器的针管上都有刻度,表示管内液体的体积,用厘米3(cc)作单位.找几个大小不同的注射器针管,就组成一套小容积的量筒.使用时,针管下端的注射口用眼药水瓶  相似文献   

5.
高秋明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5):F003-F003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材不管是必修本还是选修本第二册都介绍了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直径,并明确指出“测量结果表明:油膜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并在书后的学生实验中介绍了具体方法,然而按照这种方法,测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9米。 为了测量的准确,我们配制了1/500的油酸酒精溶液。具体方法是用5ml的量筒量取2ml的纯油酸,加入100ml量筒中98ml的无水酒精,得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必做分组实验有一定难度。制约该实验成功因素诸多。不少文章对其中实验教学内容都有阐明。也都提及"单位体积油酸溶液滴数"和"一滴油酸溶液的纯油酸体积"问题。但绝少提到决定这二者的注射器操作问题。笔者目睹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过程中不时变化注射器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教材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必做分组实验有一定难度。制约该实验成功因素诸多。不少文章对其中实验教学内容都有阐明。也都提及“单位体积油酸溶液滴数”和“一滴油酸溶液的纯油酸体积”问题。但绝少提到决定这二者的注射器操作问题。笔者目睹一些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过程中不时变化注射器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是根据油酸分子C17H33COOH中的—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的性质进行的,将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后,油酸在水面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而油酸分子中的C17H13—冒出水面,—COOH仍留在水中,使得油酸分子直立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实验中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和油酸在水面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热学中 ,无论是计算微观量分子体积 (直径d) ,分子质量mo,还是计算宏观量摩尔体积v ,摩尔质量m时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 .0 2× 10 2 3 个 /摩尔是一座桥梁 ,它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这里 ,阿伏伽德罗常数首先反映出它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其次由此算出的构成的物质的分子是十分微小和极其众多的。处理题目时 ,选择合适的分子模型和用近似估算的方法是关键 ,相关知识的应用也不可缺少。例题 1:将 1cm3 的油酸溶于酒精 ,制成 2 0 0cm3 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 1cm3 溶液有 5 0滴 ,现取 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二教材中,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1.
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通过宏观手段测量微观世界中分子大小的学生实验.该实验有两个难点:①如何撒痱子粉.直接撒,痱子粉成团撒不开,也不均匀;有的将粉装入袋中用绳子系在棍子一端,吊着,轻叩棍子,粉洒下.可痱子粉袋需一容器装着,移动棍子时袋子晃动,很不方便.②如何有效的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如果用注射器滴油酸的酒精溶液,  相似文献   

12.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高中物理新大纲增设的学生分组实验 .本实验能使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增加理解和感受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油酸 (C17H33COOH)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 .实验原理是 :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 ,其中酒精溶于水中 ,并很快挥发 ,剩下一层油酸薄膜浮于水面 .油酸 (C17H33COOH)中的烃基C17H33———与水没有亲合力要冒出水面 ,羧基———COOH因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被水吸引 ,就留在水里 .这样油酸分子一个个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厚度的油膜 .实验只要知道油膜的体积并测出油膜…  相似文献   

13.
按人教版四年制初三化学课本第29页(图3-17)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两个200 mL量筒,先用其中一个量取100 mL的水,再用另一个量取100mL酒精,然后两者混合,发现总体积少于200mL,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从而出现上述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4.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是初中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共同涉及的基础知识,是一个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在课学教学中,教师须用直观地展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结论的教学形式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化学课图2—1实验是用几只量筒将100mL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演示这一实验所观察的现象是混合液体的液  相似文献   

15.
在100mL的小烧杯里加入约40mL淀粉胶体和20mL食盐溶液的混和液体。 将两支半截试管,一端各用线扎紧半透膜,再倒入5~10mL蒸馏水,放到盛混和液的烧杯里。 0.5min后,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了氯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碘水,不发生变化,证明了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另取一支盛有混和液的试管,沿内壁加入一滴硝酸银,可看出生成白色沉淀再加一滴碘水即变为蓝色。两组实验前后对比,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混和气体在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推算其体积组成,转化率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掌握。然而用气体体积差来解答此类题,却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现举三例,以体积差求解。 [例一]把10毫升NO和NO_2的混和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的盛满水的量筒里,片刻以后,量筒里留下5毫升气体。计算通入的混和气体里,NO和NO_2各占几毫升? 解:设NO_2为x毫升,则NO为(10-x)毫升,并设在此条件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占有V毫升。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贵刊2003年第5期施锦军老师的《对‘确定乙醇结构式’实验的改进》一文后很受启发,施老师将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酸式滴定管代替了分液漏斗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出加入无水乙醇的体积,但要用该装置准确测出无水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我们觉得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1)实验前在广口瓶与量筒之间的导管内应充满水。(2)在读量筒示数前应先调节量筒的位置,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平。然而这两点操作起来还是不太方便,经过分析研究我们给出了如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实验装置图: 说明:(1)图(一)A为有孔的橡皮塞,B为玻璃筒(或量筒或大口玻璃瓶)C为底部有小孔的大试管,D为电石,E为15%的食盐水与工业浓盐酸的混和液(体积比3:4) (2)因为盐酸与电石反应过于激烈,因此使用15%NaCl  相似文献   

19.
1 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例1 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量筒和滴定管的局部示意图。 (1)图1表示10mL量筒的液面的位置,A和B,B和C刻度间均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  相似文献   

20.
a .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图 1 焦耳定律实验电路图b .器材制作。①截取并焊接电炉丝 ,使RA=2RB,RB=RC=RD,分别浸在装有等质量染色酒精、容量相同的量筒里。②D量筒里的电阻是“分流电阻”以保证IB=2IC,也要浸在酒精里。c.实验过程。①选用三支示数相同的温度计 ,同时显示各瓶内酒精温度升高的情况 ;②找三支内径非常细的玻璃管(越细效果越好 )显示酒精的膨胀 ,实验开始前管外做一记号 ,以示开始实验时各管内酒精液面的高度 ;③接通电源 ,注意观察。d .实验分析。①A量筒与B量筒对比 :在通电电流、通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