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出错是学习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切实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彻底“根治”错误。当错误首次出现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重要问题和典型题型,虽然讲过很多遍而学生掌握的情况却不尽人意,特别是一些题设条件较隐蔽易被忽略的问题,学生掌握的情况就更差.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们细细一想不难发现,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在一开始教学时就强调:“这儿容易出错,要当心!”学生一听,有道理当时也记住了,可是他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错误,没有体验,记忆不会深刻,独立解题时犯错误,也就是必然的了.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因此对这些易错问题,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错误的过…  相似文献   

3.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允许学生出错。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害怕自己会因出错而招致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耻笑。针对这种心理,我就在班级墙壁两侧各张贴一幅标语,分别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和“人若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当他们发言出错时,我依然微笑着面对全体同学,说:这是他的看法,谁还能告诉老师你的想法?这样,没有批评,也没有嘲笑,为学生消除了妨碍创新潜能发挥的内部障碍,从而使其创新思维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计算出错: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上学期的期中测试刚结束,二年级的教师们正在统计测试情况,发现计算错误率达11.2%。“算理说了无数遍,他还是会错,我有什么办法?”“有的优秀学生考试就考不到100分,难题不错,总是在计算上出错。”“我最讨厌上计算课了,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相似文献   

5.
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都会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老师讲过了,学生做过了,甚至考过了,还是错.错误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考试中少出错甚至不出错是师生不懈的追求.在考试中怎样才能少出错甚至不出错呢?首先对待错误一定要"严逮",  相似文献   

6.
史小卫 《广西教育》2013,(38):20-21
没有出错的课堂,必然不是真实的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堂会伴随着更多的错误出现,对此,我们不应当“避”,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也不能“堵”,简单训斥了事;更不该“送”,教师急急忙忙、再三追问,直至学生答出教师期望的正确答案。错误不应仅仅被消灭,我们要将其视为一种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挖掘其中的价值,指导学生在辨错、析错、纠错和亮错中真正地战胜错误,使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绽放独特光彩。一、前馈辨错——突出变式练习  相似文献   

7.
雨果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对待错误,许多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呢?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老师们说:“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考试时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呢?”为什么会出现“老师反复纠错,学生重复出错”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讲评课的认识不够,使得讲评课的效率低下,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缺漏,加深理解,强化巩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育红 《小学生》2010,(5):23-23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领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们的教育恰是要正确地利用“错误”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曾经读过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篇文章—一《当阳光亲吻乌云……》.在文章中他写了应邀去四川讲学三年级数学“解决连乘问题”的一个课例.和平时的课堂一样,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错误,比如计算出错,书写格式出错,括号的问题,单位的问题等等.最令人感触深刻的是华老师对学生错误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片段1:一个学生竖式计算26×50=3000,有的学生说“错了”,他说:“算错了没关系,我们看看哪儿错了.”那个学生思考后说:“少算了,应该是1300.”其他学生说:“是多算了.”华老师说:“多算有多算的道理,少算有少算的理由.说多算了,是结果多了;说少算了,是过程少了.”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过孑L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谁没犯过错呢?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并将他们犯的一些“错误”作为自己教学的资源去研究利用。每位教师都幻想着课堂教学能像自己设计的顺利进行,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课堂。其实不然,在每一节课中,学生常常“答非所问”,让老师事与愿违,如果这时老师一味地“拨乱反正”,既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它合理利用。如何正确利用课堂教学巾的“错误”资源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出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书读错、字写错、题目做错,很多老师都在为学生的错误大伤脑筋。其实,学生出错并不可怕。叶澜教授曾说过“:在教学中宁要真实的错误,不要虚假的成功。”因为,我们可能从“错误”中找到“豁口”,因势利导,将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学《秋游》这篇课文时,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结果不少学生粗心大意,把“兔”写成了“免”。于是我引导学生讨论“:兔”字为什么不能丢掉这个点呢?一个学生说“:点就像小兔子的眼睛,没有眼,小兔子会伤心的。”我拿起红粉笔,在“免”字上加了一个红点。另一…  相似文献   

14.
错误,不容“错”过,有时,错误需有预设性,需有应对方法,对于一些非预设性错误也需妥善应对。紧抓课堂“错误”,把握教学契机,在课堂上设置“陷阱”,让学生出错。通过错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5.
张兆明 《考试周刊》2012,(75):138-138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练习就成了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这个题目我已经讲了几遍,还会出错,怎么办呢?于是题海战术就成了许多老师制胜的法宝,他们甚至认为。同一类型的试题做到一定量以后,错误自然会消失,之所以学生犯错,是因为重复得还不到位。我不否认题海战术能提高学生的分数,但代价太大了,使学生失去了灵性,变得呆板;失去了兴趣,变得盲目;失去了激情,变得忧郁,沦为解题的机器。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提高习题课的讲评效率的方法,实现高效复习。目前习题讲评存在如下问题。教师对讲评内容和方法根本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对讲评课讲什么缺乏了解。部分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心情急切,总想给学生多讲一些,讲评急于破题。把讲评的重点放在这个题应该怎么做和讲懂讲透上。结果学生听得头头是道.再考还是不会。多次做过讲过的题仍不得分,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教师的讲评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出错的原因作具体分析,只说错误而不挖掘产生错误的原因,即只“纠错”而不“究错”。上课时“一言堂”“填鸭式”.对学生群体的错误公开指责,甚至大发雷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二是只讲正确答案或只分析答案的正确性,不讲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就题论题,无拓展、归纳、延伸,忽视了对“怎么想到这样做”的过程探究。这样就导致讲评起点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才是学生一错再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俊 《学周刊C版》2011,(9):126-126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错应该算是常事.学生时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错。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导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怎样纠正这些错误。并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同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习很努力,习题做了很多,但成绩总不理想,甚至是一些问题屡考屡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数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上述同学出现这种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大多是没有认真总结错误原因,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修正这种错误,以避免其再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践证明,建立“错题录”,并有效加以利用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其中.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课程资源。教育专家成尚荣说过“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作为教师,绝不能追求滴水不漏或天衣无缝或难容错误的课堂,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然而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上《背影》这课(本文所指课文,均出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同学们探究“望父买橘”这一段时,有个学生突然叫了起来:“老师,父亲做得不对!他不该穿过铁道!他在违法,他应该走天桥或者通道!”这一下,全班大笑起来。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转而问全班:“他说得有道理吗?”顿时,班上吵开了锅。人部分说有道理,怎么能随随便便穿越铁道?受这位同学影响,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立刻从我依据教参而设定的几个问题上跑开,纷纷质疑:“火车就在铁道上,买橘子直接上月台就是了!”“‘攀’字用得不对,应该用‘按’字!看插图中他根本不是在‘攀’!”“橘子是黄色的,哪有朱红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中的错误与数学学习如影随形,只要有数学学习,就会出错。错误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必经之事,但“错误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对待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找到错误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探求正确的解答,变“错”为宝,合理利用好这些“错误”资源。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数学解题中的种种错误辨析与归因分析。学生解题出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马虎粗心、疏忽大意?不少人将之简单归因于粗心大意是片面的,事实上,学生作业及考试中的错误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如概念不清、双基不实导致的知识性失误,数学素养差、解题方法不当导致的策略性失误,审题不清、书写不全导致的心理性失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