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发展并实现了利用遥感技术建设时间-空间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建立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覆盖全国的遥感卫星影像库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依据全国土地利用遥感时空数据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粒子物理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那些年代,物理学家们透彻地研究了亚原子物理,包括结合核子成为原子核的强作用力,以及以p衰变为典型的弱相互作用力。关于弱相互作用,56年中微子第一次被直接探测到,60年代人们发现了第二种中微子,即“型中微子。60年代晚期还发现了太阳中微子的短缺,这是第一次探测到中微子振荡的后果。关于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健品产业近年发展迅速,被称为全球}生的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先后历经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的快速发展阶段和从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目前处于行业整顿与市场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4.
柳景峰  张勃 《资源科学》2008,30(7):1105-1114
基于ArcGIS平台的地统计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5个气象和水文站点1956年~2000年逐月气温、降水、蒸发和径流资料,并且空间化显示了各年代间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本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蒸发和径流的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反映了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因素和径流变化的时空耦合性。60年代~70年代开始整体升温, 70年代以来80年代和90年代气温上升最为典型,高山湿润半湿润区气温升高约为0.5℃~0.6℃,平原荒漠区升温一般高于0.5℃,同期中西部山区降水增加, 50年代~60年代之间西北部降水增加、中部小幅减少, 60年代~70年代上中游绝大部分地方的降水增加,70年代~80年代除北山迎风坡降水增加较少外,其它地方降水均增加较多,80年代~90年代降水的变率呈现出由西向东规律性递减的趋势。另外,径流形成主要受到山区降水的影响,但冬季气温的上升会将融雪期提前,增加冬季流量,影响流域的春季径流。上游降水量和径流增幅比较接近,体现出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拟合性,径流和降水的变化系数分别为1.3444和1.4823。平原大面积的人工绿洲区升温幅度较低,在0.3℃~0.5℃,与局地下垫面即绿洲的小气候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1910年代、1950年代、1980年代的地形图和2000年代的航空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数字化和人工解译,获取了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北京市地表水体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从1910年代的125.25km2增长到2000年代的456.88km2,净增长331.63km2,增长率为264.77%。不同时段地表水体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1910-1950年代,地表水体面积的增加以河流为主,河流面积增加了41.14km2,占水体增加面积的83.7%;1950-1980年代,水库和坑塘的面积增长最为显著,分别增长了152.98km2和101.88km2;线状水系密度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沟渠密度的增加。1980-2000年代,北京市地表水体的面积增加了76.32km2,但是水库面积缩减了24.2%。北京市地表水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降雨、地表水资源开发、用水以及水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理论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起始于本世纪20年代,发展于50年代,于80年代有了很大的发展,90年代正在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本文是综述了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时代变了.我们所处的年代是中药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年代,是用西医谱仪分析中药药理的年代,是资本经营品牌的年代.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100年间,人类的生活已经被许许多多的发明彻底改变了:20世纪前20年的扬声器、飞机、速溶咖啡,30年代的易拉罐、家用电冰箱,40年代的尼龙丝袜、原子弹、微波炉,50年代的信用卡,60年代的电脑鼠标,70年代的袖珍计算器、手机,80年代的光盘、因特网,90年代的手机短信,以及进入21世纪后突破性的人造肝脏等.……  相似文献   

9.
晶体管是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技术,集成电路是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继电保护系统核心技术,本文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概述,对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探论述继电保护系统对一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指标,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至70年代,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开展过一系列自然科学批判活动,在50年代初期、50年代末期和“文革”时期出现了三次批判高潮。文章探讨了50年代末期与科学批判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背景,分析了这一时期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科学批判的典型事例,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了简单评价。文章指出,大量高校学生参加批判活动和对许多科技工作者进行点名批判是50年代后期科学批判活动的两个显著特点;这一时期的科学批判既是50年代初期批判活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文革”时期科学批判活动的预演。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现象进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秀兰 《情报科学》1998,16(6):555-557,570
以《中国科学》为信息源,对合著论文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并与80年代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反映出我国90年代科技合作研究的概貌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燕萍  郭玮  黄霞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85-1691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从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工作者的角度,通过对文献探讨和深度访谈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明晰了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的特征,识别了影响科研工作者有效使用科研经费的因素,从环境因素、科研工作者、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构建了影响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的"四因素"立体模型,提出了以科研经费制度、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科研工作者学术责任等为核心的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链接分析常用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首页信息门户指数、首页返回率和首页链接优化指数三个首页链接结构的测度指标,对中、美排名前20名高校的图书馆网站进行对比研究。文章的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对两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的链接结构进行排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管理中的企业创新系统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企业创新系统在基于价值管理的6I's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及其构建;建立了企业创新系统构建的框架,分析了其六个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界定了有关要素的内涵;讨论了两种基本观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的月球探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月球探测是我国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 三个里程碑,自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后,迎来了“重返月球”的又一次 月球探 测热潮,以开发利用月球上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矿产和空间环境资源等为最终目标。 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月球探测的技术能力,首期工程的科学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r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设海量分析用数据库统计分析我国区域科技产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同时对区域科技产出能力及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能帮助我们了解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随后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以及科技信息机构提供企业信息服务的现状,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企业服务实践为例,介绍了客制化解决方案和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研制思想和特点,提出我国图书馆应建立需求导向制的企业资源建设和服务机制,并通过横纵向的多方合作提升企业服务能力,试图给国内图书馆如何开展企业服务掀开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运用 1997-2009 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中国物流业吸引FDI的影响因素。通过协整检验,发现中国物流业FDI和市场规模、服务业开放水平、制造业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劳动力成本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建模后发现,制造业数量和劳动力成本水平是中国物流业FDI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韩璟  陈泽秀  卢新海 《资源科学》2020,42(9):1715-1727
为探究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发展规律,论文基于GRAIN和Land Matrix的案例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间计量法,从投资规模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4年以后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总体空间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目前在局部已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化,局部空间集聚效应的高-高集聚区是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②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活动的空间变异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经历了一个波动增强的过程,在西北至东南方向的空间变异最为显著,东道国的内部因素已成为影响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中国海外耕地投资的发展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东道国农用地比例,谷物单产水平,同中国的声明、宣言和公报总数,对华免签证件数量和驻华领事机构数量5个指标在统计上显著性较高。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发展规模已呈现空间分异趋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相关机构应当重视对东南亚地区和俄罗斯的投资保护与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