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圆二色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光谱技术目前是研究蛋白质、多肽等有机大分子构象与功能关系的有效途径。利用圆二色光谱检测蛋白质并对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得到对蛋白二级结构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对不同蛋白二级结构的圆二色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过程合适的蛋白浓度对结果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抗体蛋白来说,浓度为1050μg/mL的区间内,计算得到的二级结构比例是基本稳定的,超出该范围,计算结果偏差加大。研究结果对其他蛋白选择合适浓度进行圆二色检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卡铂(CB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以及5种维生素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315 K的温度范围内,CBP能使HSA的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并对蛋白质的构象产生影响,二者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5种维生素的介入进一步加强了卡铂与HSA的荧光静态猝灭作用,同时与药物和蛋白的结合形成竞争,降低了药物与蛋白间的结合常数,从而降低了结合物的稳定性,减少了游离型药物含量,造成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细胞色素c/二氧化硅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荧光光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分别对细胞色素c(Cytc)与包裹后的细胞色素c(Cytc SN)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ytc SN外形为球形粒子,在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及稳定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Cytc SN仍然保持了Cytc的血红素辅基特征吸收Soret吸收带,但使Cytc SN的构象发生变化。分别对Cytc与Cytc SN的储藏稳定性、热稳定性与对有机溶剂耐受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放置2 d后,Cytc SN的溶液依旧澄清透明;而Cytc由于蛋白质聚合作用,溶液出现浑浊。从10℃加热到40℃的过程中,Cytc与Cytc SN的吸光度变化率不大,当温度高于40℃后,Cytc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Cytc SN则显示出更优的热稳定性。此外,Cytc SN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与Cytc相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鳢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全序列。方法:以乌鳢的肌肉组织为材料,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乌鳢DNA,然后将乌鳢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结果:乌鳢线粒体细胞色素b全序列长度为1141 bp,编码蛋白含380个氨基酸残基。其T、C、A、G分别为26.0%,35.0%,24.1%和14.9%。A+T含量50.1%,高于G+C含量(49.9%)。结论:乌鳢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含量与其他鱼类相似。  相似文献   

5.
以大银鱼的肌肉组织为材料,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大银鱼 DNA,然后将大银鱼线粒体 DNA 细胞色素 b 进行了 PCR 扩增及其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 b 全序列长度为1141bp,编码蛋白含380个氨基酸残基。其 T、C、A、G 分别为29.3%,32.3%,21.7%和16.7%。A ﹢ T 含量51.0%明显高于 G ﹢ C 含量49.0%。  相似文献   

6.
实验发现不同波长光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活的钝化程度不同,我们采用紫外、荧光及圆二色(CD)等方法对光还原导致酶活变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80 nm单色光照射HRP溶液60 min后,酶活降为72.81%,403 nm单色光照射HRP溶液同样时间后,酶活仅为未光照时的56.34%。紫外光谱证实光照使辣根过氧化物酶中的铁被还原,导致HRP钝化。同步荧光和CD光谱表明光还原后蛋白内色氨酸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增加,403 nm单色光照射使血红素构象发生改变,光照时间内蛋白未变性。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两种单色光诱导HRP还原钝化机理不同:280 nm单色光激活色氨酸丢失电子,血红素中铁得到电子被还原;403 nm单色光则激发卟啉环分子内电子转移致使铁被还原。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CT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HCT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HCT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通过测定和计算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方程求得了结合反应的ΔG、ΔH和ΔS等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推断出HCT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疏水作用力。同时,从分子荧光寿命进一步证明HCT与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翻白草黄酮修复T2DM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部分机制,建立了T2DM大鼠模型,连续翻白草黄酮4周后,模型动物的血糖和胰岛素下降;胰腺组织的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而MDA的含量升高;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降低,Bax蛋白表达下降且Bcl-2蛋白显著升高。表明翻白草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对T2DM胰岛β细胞的损伤,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从而恢复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Pb2+、Cd2+对青稞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50mg/L浓度的Pb2 ,Cd2胁迫对青稞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体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50mg/L Pb2 胁迫的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叶绿素b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50mg/LCd2 胁迫的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明显升高后降低.表明50mg/L Pb2 对青稞幼苗胁迫程度不大,而50mg/L Cd2 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了严重伤害.因此,同一浓度的重金属离子Pb2 ,Cd2 对青稞幼苗的胁迫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桐柏野生大豆幼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 Cl(0,50,100,150,200 mmol/L)处理,测得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Na Cl浓度处理下,野生大豆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而在高浓度盐胁迫下初始荧光(F0)有升高趋势,最大荧光(Fm)有降低趋势,这说明高浓度盐胁迫使野生大豆的光系统Ⅱ(PSⅡ)受到伤害,电子传递量减少,对光合作用产生了抑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H对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引起BSA在345a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荧光猝灭光谱及Stem—Volme方程分析发现,在pH为2.5、4.5和7.4体系中均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猝灭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温度为290K和310K下,黄芩苷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_(290)K=1.2894×10。L·mol^(-1)和K。。:1.0979×10。L·mol^(-2)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使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在pH7.4的PBS中研究了黄豆苷原(Daidzein,D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a可静态猝灭BSA的内源荧光,温度升高时受动态猝灭的影响变得明显.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5,315 K、310 K,300 K和290 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5.44×104L.mol-1,5.70×104L.mol-1,5.29×104L.mol-1和5.69×104L.mol-1.焓变为0.2969 kJ.mol-1,熵变为91.78为J.mol-1.K-1,各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之间主要靠静电力发生作用,熵变对反应过程具有较大贡献,且反应是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a的加入改变了BSA的构像,使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亲水性增强.本研究对于阐明D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苄基二氯化锡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反应,合成了含Sn2O2四元环的苄基锡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 H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9.100 2(5),b=18.425 6(5),c=15.362 6(4),α=γ=90°,β=112.754 0(10)°,Z=2,V=498 5.8(2)3,Dc=1.474Mg·m-3,μ(MoKα)=1.061mm-1,F(000)=2 240,R=0.038 9,wR=0.088 6;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双锡核分子,且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中心锡原子为七配位五角双锥构型。在空气氛下,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在Tris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人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配位反应的光谱学性质。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配位反应的进行受血红素中心铁原子价态的影响。高铁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发生配位反应生成Hb(III)-NaNO2;亚铁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Hb(II)-NaNO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Hb(II)-NaNO2配合物逐渐解离,解离出的亚铁血红蛋白逐渐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溶液中的亚硝酸钠再与高铁血红蛋白反应,最终生成Hb(III)-NaNO2配合物。此外,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CD数据显示亚硝酸钠的加入改变了血红蛋白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且作用点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位置,而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吡啶甲醛、N,N-二甲基乙二胺制备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方锥构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且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机制,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条件下,阿魏酸荧光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荧光峰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10 nm和415 nm。在碱性条件下,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红移到350 nm和460 nm处。随着pH值的升高,其荧光强度逐渐增大,当pH值大于10.0时,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且趋于稳定。阿魏酸的荧光光谱随pH值的变化是由于其分子中羧基和羟基质子的离解。以硫酸奎宁为参比,测得阿魏酸水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006 1。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Eu3 :Y2 SiO5crystalisusedasanewluminescencematerial.Becausethenuclearmomentsofthecom positeelementsaresmallinthiscrystal,thespin spininteractionbetweenguestandhostionsisminimized .Theguest hostinteractiondoesnotcauselargeaddi tionallinebroade…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年来中国各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旅游循环经济68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从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相关概念、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运行体系及运行模式构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应用、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科技支撑体系和其他方面对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有关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进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成果颇丰;研究方法以描述性为主,建构模式等方法使用较少;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随时间变化而各有侧重;未来有关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分支将更加细化,研究方法将更加准确、多样.最后分析了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提取溶剂及pH对云南滇红红茶色素的吸收光谱的影响。用不同的溶剂从滇红茶中提取茶色素,对茶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滇红茶中的茶色素主要由茶红素和茶黄素两种水溶性色素构成。提取溶剂的极性强弱对茶红素和茶黄素的溶出有很大影响,以水做溶剂提取的主要是茶红素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黄素结构受酸碱影响较小。以水做溶剂提取茶色素,pH值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皖北不同地区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宿主结瘤法获得大豆根瘤,并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不同地区大豆根瘤菌株,共31株,对其进行染料及化学药物抗性、耐酸碱性、生长温度范围、耐盐性、抗生素抗性等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从31个菌株中筛选出总体抗性水平最为突出的菌株AWCS 13-4,其表现抗染料及化学药物能力最强;在pH4-pH12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较广的酸碱度适应范围;在50℃条件下,仍可以缓慢生长;在6.0%NaCl处理下仍能生长,显示出很强的耐盐能力;并且在供试5种抗生素的不同浓度条件下均生长良好,表现出极强耐抗生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