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受我国传统观念和西方开放意识的双重影响,她们对待恋爱较理性,在择偶标准上兼具传统性和时代性,她们的性观念日趋开放,同时她们重视家庭,并希望兼顾家庭与事业。调查也显示,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前女大学生恋爱总体上较为健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呈现出恋爱的人数不断上升、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动机多样化,恋爱道德模糊,女大学生“急嫁族”群体的渐趋庞大等现状。对这一现象又必须从学校、社会、家庭、女大学生自身进行分析,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恋爱观,使她们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坚持“自尊自爱”和自励精神。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对爱情的不同体验、选择,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与成才,更关系到校园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六所高校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目前女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并对其正确形成提出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引导措施,以期对她们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高职女大学生受社会文化、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恋爱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文章通过对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归类并分析她们对爱情的认识、恋爱的态度及恋爱行为倾向等恋爱观要素,进而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深入女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进行客观真实的调研,了解和分析了女大学生的恋爱特点、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及对婚姻的看法、持有的态度。关注她们的恋爱状况和心理动态,以其认识角度为基点,采取合情合理、多元化的措施帮助她们解决问题是每位高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女大学生恋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婚恋观指大学生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大学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本文以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了解女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现状和心理学特征,把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活动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积极处理情感困境,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当代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女大学生对于情感的敏锐体验本身就要远远超过男性,加之所处的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年龄段,特殊的情感成长期,难免引发一系列的情感问题。这些问题在人际交往、恋爱、人格及理想等方面都有体现。这一系列情感问题,对她们的成人、成才产生了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帮助女大学生解决情感问题,促进她们情感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不断成熟的青春期,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容易衍生出一些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能否健康积极地成长不仅关乎着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并且还关乎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高校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95后"女大学生恋爱案例进行分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提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大学生的情感误区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 ,从女性的特定视角出发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表明 ,女大学生存在着迷茫、困惑心理 ,依赖、依附心理 ,“爱情至上”及混淆友情与爱情等情感误区。因此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培养她们正确的恋爱观、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理性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275-276
爱情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又是大学校园内永久不衰的经典话题。因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高职院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同社会人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积极了解高职院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找出影响其恋爱心理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并积极做好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12.
家庭和学校是女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别分析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探讨高校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今大学生谈恋爱已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恋爱、性行为、结婚等还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存在极端、错误的认识。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重视,将对年轻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归纳了大学生婚恋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实际可行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和普遍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一直被忽视和回避,导致大学生对婚恋行为认识不足,因恋爱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育者应提高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桂林师专为研究总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定量描述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婚恋态度,试图为高校婚恋教育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总趋势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某些偏差,如恋爱动机复杂化;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对性持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消费行为上不同程度受到了恋爱的影响;初恋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后进一步强化了恋爱和婚姻的分离,这些有可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明代末年士人尚情主要表现为:继承了明代中后期士人对情的高度肯定,却把情与淫严格区分开来,并将情爱作为极高的人生内容来对待,从而在婚爱生活中体现出爱情至上的风貌;在婚爱实践上,许多士人把自己的爱情投注于才艺双全的妓女,或与之结为伉俪。与士人尚情及其生活风貌相表里,明末部分女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婚爱意识觉醒,具体到生活实际上,这一觉醒表现为突出的自我择偶意识和比较严格的婚配标准。士人尚情与女性婚爱意识觉醒被其时小说家所认可和接受,遂成为小说家审美意识的一个方面,并在其小说中给予表现。这组相互联系的文化和文学现象的形成对于婚姻文化、女性发展,以及对于传统中国封建婚姻制度和意识的反抗均具一定意义,同时也昭示了其时社会思潮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在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上,从"唯爱论"向"唯钱论"转身。其内在原因是依附心理、攀比心理和众从心理,外在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市场经济的物化作用、女性就业的特殊压力。功利型婚恋观体现了部分女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尝试,也反映了她们在婚恋观上的迷茫。应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父母家庭的积极影响等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