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它们更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留住记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风筝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构成民间生活的组成部分,对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民间美术文化的影响,更以其鲜明的娱乐性和无穷的趣味性丰富着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艺术传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档案则是珍贵的艺术历史资料,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佐证。但长期以来对艺术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珍贵的艺术档案甚至被人遗忘,长期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因此,如何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使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已成为一个甚为重要的现实课题。一、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娜  刘同彪 《文化遗产》2016,(6):96-102
美国民间生活中心(American Folklife Center)是美国最大的民俗档案馆,该中心以展示和收集美国民间生活文化为主要目的,藏品涵盖民间音乐、口头叙事、民间舞蹈、物质民俗、社区生活与庆典仪式及口述史等类型的丰富多样的民俗资料。民间生活中心为学术研究,特别是民俗学研究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田野资料,它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展示、教育培训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史及管理经验对于中国的民俗档案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昕 《图书与情报》2022,(2):141-144+2+145
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剪纸艺术具有装饰性强、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与寓意深刻等艺术特色,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并与时代相结合,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蕴含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节气随着历法于公元552年传入日本,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而早已渗透进日本各个领域,成为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它依然引导着日本人的农事,影响着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对日本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有的被列入国家法定祝日,更多的则在民间节日(节气)中得以传承实践,其他领域,如文学等方面也有对二十四节气的大量表达。从日本的经验看,国家层面的立法,民间层面的践行,媒体与商业宣传推动,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对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皮影是我国民间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巫术、教化、娱乐和审美等戏剧功能,也曾在我国的革命宣传与电影制作、动画制作等文化艺术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皮影戏已陷入濒危的处境,如何开展对其的研究和保护,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系列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部真实记录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对黑龙江省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客观真实的影像记录,包含音乐、舞蹈、传统戏曲、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以及民俗等丰富的内容。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片以文化关怀的视角,记录一个民族在文明进程中的瞬间,用朴素真实的影像引发受众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4):39-43
研究曲艺的曲本资料,不但需要文本细读,还要进一步从艺术传播思想史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曲本背后的艺术传播背景,是曲本产生、流传、发展演变的重要根基,只有理解和把握了其思想背景,才能深入探究西部民间曲艺。艺术传播过程中微妙复杂的思想史背景,能够帮助我们在习见而不察之处,读到更为深层的思想内容。这对于我们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文化艺术档案的建立对于总结经验、制订发展计划、挖掘整理民间艺术、研究群众文化理论、推动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鑫  叶玲 《兰台世界》2016,(11):37-38
澄城刺绣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古老民间手工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但现如今这一传统民间技艺面临濒危的困境,急需各级政府和人员加大保护、传承、开发的力度,使其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多彩,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几千年来它们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岁月中不断地发生、发展、变化和承传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经济生活、工艺技术、审美观念,体现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浓烈地抒发着他们的内心情感。皮影艺术就是这天地间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劳动者的艺术”的典型代表。 由河北省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魏力群先生研究撰写的《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皮影戏的民间…  相似文献   

12.
赵汇鑫 《新闻界》2012,(12):35-38
民间美术造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贯穿在现代人的思想潜意识之中。剖析民间美术造型可以为动漫形象提供民族性的设计思路和创作手法,也使受众悄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特征为动漫形象设计起到了思维引导作用,民间美术的平面造型、立体造型,为动漫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3.
周政 《兰台世界》2007,(12S):49-49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文化艺术档案的建立对于总结经验、制订发展计划、挖掘整理民间艺术、研究群众文化理论、推动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刘祯 《文化遗产》2008,(4):35-43
民间小戏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它的形态价值不仅是形成大戏、本戏的"初级形态",而且具有自己自主、独立的艺术价值,是大戏、本戏和小戏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戏曲史。承认小戏为戏,承认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就意味着对以往戏曲史的重新审视,包括戏曲形成的时间和标志物,当然更主要的,中国戏曲的内涵内容、形式形态因此而更觉丰富多姿,戏曲史也做到一种真正的回归——对民间的回归和对戏曲作为民间艺术本质的建立。在小戏的保护和生态建设中,视野不能局限于舞台,应该看到小戏生存、发展的民俗文化、宗教祭祀文化链,它是一个超越戏曲和艺术的文化生态系统,看到并重视这种生态链的保护、建设,对小戏的保护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2010,(1):97-100,158
长期以来,风水知识一直被视为迷信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今天,希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水知识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积极探索、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罗燕丹 《今传媒》2016,(4):145-146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研究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播当中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拟从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本质出发,探讨和研究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方面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对传统文化保护、对艺术本质性的保持等功能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间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悠久历史条件影响下,山西省有丰富的民间石刻,但很多散佚无考,即使是侥幸保存下来的,也面临损毁的境地.山西省图书馆通过征集民间石刻拓片的方式,在保护民间石刻及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土语的地域性、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及民族性,决定了黔南布依族民间蕴藏着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数量浩瀚的口述文献资源,这些口述文献以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诗歌、经文、谚语、谜语等方式流传于民间.全面收集、整理、出版、研究布依族口述文献,对保护、弘扬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地区山歌历史悠久,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是江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赣东dE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瑶里山歌是景德镇儿女创造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瓷都文明文化遗产中的一支灿烂的民间文化奇葩。保护与传承瑶里山歌,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究百越文化和江西民间文化一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对激发当地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红平 《兰台内外》2023,(32):58-6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档案文献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丰富内容,对于保护和传承国家记忆和文化认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物质文献的脆弱性、空间限制、时间流逝等。文章通过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档案文献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化保护对于遗产文化的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