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版推荐     
推荐书目一: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理由:林语堂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他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相似文献   

2.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试着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吴颖 《父母必读》2014,(7):31-31
正推荐书目:《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推荐理由在这个富裕的时代,衣食无忧的孩子好像却越来越难以快乐。他的压力从何而来?父母的焦虑又从何而来?有着30多年儿童教育研究和心理咨询经验的美国  相似文献   

4.
快乐地活着     
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碰到一位多年不见的知心朋友,多衔的名片,满身珠光宝气,开着绝对高级的进口小轿车,对比将近而立之年的自己,更叫我惊叹朋友尘运得意,寒暄过后,却发现朋友的内心与外观是何等的不相容,心灵的长廊里拥挤着苦涩、痛楚、迷惘、乏味,叫人不忍深究。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受和体会,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取决于一个人的处世态度,跟他所处的环境以及年龄、地位、财产无关。相同的人生际遇,折射到不同的人的心上,既可以反映痛苦、烦恼,也可以折射出快乐。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和皮带的万里长征战士照样笑着唱着向前进,政界名…  相似文献   

5.
影片简介&推荐理由 在星巴克工作的山姆,虽已成人,但智力水平只有7岁。后来,一个流浪女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后,便人间蒸发。山姆独自抚养着女儿,虽总出些小差错,日子倒也过得快乐。露西长大后变得聪明、漂亮,虽然只有7岁,但山姆已经无法应付女儿提出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财富     
我闭上眼睛,真希望时间就此停留……——李菲有人认为:金钱是一种财富;有人认为:知识是一种财富;有人认为:诚实是一种财富;而我认为:亲情是一种财富!曾在某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人喜欢一个美丽的姑娘,而姑娘家要他拿他母亲的心脏去做彩礼,痴心的青年果真挖走了母亲的  相似文献   

7.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4):34-36
主持人龙吟:"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苏东坡梦中写下的这两句诗,成为了他一生的总结和写照。他为何选择江苏常州作为终老之地?他为何急遽病重而亡?他的人生际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期"东坡闲话"完结篇将为你一一解答。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三月,苏东坡在海南岛收到了朝廷让他北归的消息,流放生活即将结束。他喜出望外,云:"七年远谪,不自意全,万里生还,适有大幸。"北归途中,与苏东坡同行的还有他的小儿子苏过、前来报讯的好朋友吴复古,以及一条颇通人性的狗"乌嘴"。苏东坡心情愉悦,夸赞这条狗"知我北归,掉尾欲舞"。但是一路上,苏东坡的心情很难用欣喜两个字来简单概括。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回顾起岭南、海南两地的流放生活,苏东坡就如做了一场噩梦。当时与他同遭贬逐的人,大多数因为经受不住生活的折磨而相继死去。所以,当苏东坡翻过大庾岭时,曾感慨万千地写诗赠给一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种种神奇奥秘的文化现象话题。是神宗皇帝袒护他而编管黄州,是黄州的神奇山水、风月、古迹、仙居,铸就了苏东坡,黄州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把种种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黄州成为东坡文化发祥地、赤壁文化发祥地。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相似文献   

9.
以用户个性需求为导向构建Web环境下智能学习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与智慧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E-learn?ing的未来发展趋势。推荐技术是智能学习系统的“智慧”所在,其根据学习者差异性特征属性“分析—判断—理解”个性化需求并以此精准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基于内容和协同过滤的混合式推荐可解决单类型推荐所引起的冷启动、非结构化内容推荐等诸多短板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推荐资源的效率与质量。该研究在分析领域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Web环境下智能学习系统中基于内容和协同过滤的教育资源混合式推荐模型构建方案,着重对其架构设计、对象建模与推荐算法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概要:《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相似文献   

11.
文人吃趣     
正古今中外不少文人,面对佳肴美味、粗茶薄酒,抑或进餐时突发的变故,常能机智地"幽"上一"默",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做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佛印虽是出家人,却不避荤食。一天,他炖了4条小鱼,正要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他心想:"早不来,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了,先不给他吃。"佛印急中生智,顺手把敲的磬翻过来扣在鱼盘上推到一边。苏东坡一进庙门就闻到香喷喷的鱼味,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可以享口福了。"挑帘进门一看,佛印吃着米饭,桌上只有一碟蔬菜。佛印也很大方:"学士驾到,与贫僧一起吃粗饭吧。"苏东坡只好坐下来吃饭。他边吃边  相似文献   

12.
快乐之门     
《中学生电脑》2009,(9):57-57
快乐就像一块为了激起阵阵涟漪而丢进池塘的小石头。正如史蒂文森所说,快乐是一种责任。 快乐这个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快乐的人快乐的理由多种多样。快乐的关键并不是财富或身体健康,因为我们发现有些乞丐、残疾人和所谓的失败者也都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13.
谈友谊     
友谊是什么呢?友谊又叫朋友交往的情谊 ,它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感情。友谊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友谊 ,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确实 ,“友谊应当是不朽的”。人们很早很早就懂得友谊的珍贵。春秋时代的孔子就留下“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的教诲 ,他把交友视为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一个途径。达尔文说 :“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 ,如果同友情相比 ,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眼里 ,友情是至高无尚的 ,友情的珍贵远远高于一个人的名声、荣誉、快乐 ,甚至巨额的财富。别林斯基这样评价友谊 :“真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书童斗嘴     
有一年春天,桃红柳绿,苏东坡携书童前往泰山游玩。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庙前,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或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庙内,观赏碑林。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忙说:“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说:“这是我的书童福德。”王安…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种:它可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或学术成果,可能是因自己的行为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样,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羡慕的名望和财富也是一种应当被尊重和认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与一位老和尚在一起讨论禅学。他们俩商量好,互相在心中想象对方的形象。于是两人相对盘腿而坐,紧闭双眼,在心中想象着对方的样子。过了一会儿,老和尚说他已经在心中看到了苏东坡的形象,在他的心中苏东坡就像是一尊神仙;而苏东坡想跟老和尚开一个玩笑,竟说在自己心中老和尚看起来像是一堆粪便。  相似文献   

17.
一代文豪苏东坡1080年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从此与黄州结下不解之缘。黄州成就了苏东坡的平生功业,使其登上了北宋文坛峰巅,苏东坡也为黄州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他那惠民济世的清廉作风,自然朴实、恪守本分的思想品格,给黄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现代人永远铭记和效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书│中│锦│句1.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2.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3.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一组由欧阳修所作的散文展开讨论,其主题都是快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作品对快乐的来源给出不同的答案,其中《丰乐亭记》将其追溯为国家的和平统治。滁州人民大都与世隔绝,忘记了一个世纪以前此地发生的战乱。作为太守的欧阳修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人民:他们的快乐并非自给自足,而是由于他们是天下承平的一部分。二十年后,苏东坡在《喜雨亭记》里回应了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当时扶风可能面临大旱,苏东坡通过命名他的亭子,来纪念持续的雨季这一"恩赐"。他在散文结尾追问这种快乐的赐予者是谁,并得出不知快乐来源何在的结论。文章末尾则讨论将文本置于"家族"中来阅读的方式,这些文本提出共有的问题,并呼应此前的相关文本。  相似文献   

20.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24):30-31
主持人龙吟:苏轼为人富情趣、有性情,京城生活风光无限,也惹出风波连连--神宗死后,哲宗继位,苏东坡"连升五级"被提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当了幼帝的师傅,此时,举国都敬重苏东坡,以与他交朋友,效仿他为荣,连他自己设计的长筒"子瞻帽"都成了有学问的象征。有一次,苏东坡陪同皇帝到醴泉游玩,正好有艺人在表演,一个演滑稽的小丑在台上自夸:"我的文章你们永远比不上。"众艺人说:"何以见得?""你们没看见我头上戴的是什么?子瞻帽!"皇帝回头看看苏东坡,也跟着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