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玉梅 《小学校长》2006,(2):40-40,38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了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机智、勇敢地劝阻吴王伐楚的事,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了少年智劝吴王之“智”,激活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放射出学生智慧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王巧云 《语文知识》2014,(12):74-75
近来观摩了一节题为“刻舟求剑”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以文本中的一个字“遽”为中心组织学生研习文本的方法令人赞叹,这里面充盈着教学智慧。 在这节课里,教者没有采用当下许多教师喜好的诸如flash动画等新媒介,而是采用文言的手法教文言。直接点明课题后,教者让学生结合文本注释开展自主诵读、个别诵读、诵读指导、教师范读、集体诵读;之后,要求学生在梳理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最能反映寓言写作主旨的字并阐述理由;最后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进行拓展,要求在熟读故事的基础上也找一个能反映主旨的字。  相似文献   

3.
凡寓言,皆有其意。教学寓言故事,就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亲身经验解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运用寓意。因此,我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故事时,采用了以表演故事而促使学生读故事,在精读中领会寓言的哲理,然后改编故事而求新意的教法。  相似文献   

4.
王勇 《教育文汇》2011,(7):37-37
《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教材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正>寓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文学体裁,指的是具有隐晦讽刺或是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结构相较于普通故事来讲比较简短,大部分寓言故事都会用到借喻手法。寓言故事与其它故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类文学体裁蕴含的哲理非常丰富,哲理的体现方式比较简单,在当下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寓言故事的哲理性正是其特殊性的主要体现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着重于故事本身,忽视了寓言故事哲理性以及智慧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展现出寓言故事的魅力,同时也不能真正发挥寓言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科书及教学方法的充分了解,才能从容地制订出适合的教学计划。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书面语言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断学习进一步增长了他们在阅读、识字、作文中的知识经验。寓言故事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学习寓言故事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故事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寓言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眸子。在教学寓言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复原故事情境、故事语言、情节逻辑,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深刻哲思,同时也能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提高他们认识生活真善美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猴子听从小鸟的指导种果树,结果一无所成的寓言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获得人文感悟是关键。为此,我从故事入手,和学生一起说故事,在故事中识字、写字,分享故事蕴含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故事是学生了解和接触世界的重要渠道,更是学生打开视野、开放思维的重要窗口。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了不胜枚举的故事,种类更是不拘一格,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英雄故事、家庭故事、动物故事……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热爱听故事的童趣心理,结合教学中涉及的故事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语文课堂注入满满的"故事味儿"。  相似文献   

10.
赵春亚 《考试周刊》2013,(58):34-34
<正>大人小孩都爱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表达观点、达到劝解的目的是一种独具智慧的行为。寓言故事正是这样一种喻哲理于叙事、喻庄重于诙谐、喻沉思于欢笑之中的微型小故事。中国古代的庄子、西方的伊索都是因为善于用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表达观点而被尊为思想大师。把寓言这个古老而闪耀真理光辉的文体介绍给学生,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品味它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寓言这一文体的特征,寓言教学一般分为这样几个板块:熟悉故事情节、领悟主要寓意、多角度阐述寓意、联系生  相似文献   

11.
朱赛珍 《江西教育》2002,(22):30-30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不妨尝试挖掘教材中的故事因素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童话故事低年级学生爱听童话故事,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续编童话故事。如《小马过河》学后,让学生编说故事:小马第二次到河边去,又碰见了什么情况?学生的思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编出的故事富有童趣又有新意,甚至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二、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既有教育意义又很有趣,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如教《揠苗助长》,教师可以从生活中不少类似揠苗助长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初看课题"螳螂捕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想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八字成语,想必课文就是讲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完全文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故事中有故事,它先由历史故事引出"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再由寓言故事又回到"吴王攻楚"这个历史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像这类型的课文学生在中年段就接触过,如《争论的故事》《天鹅的故事》。那么到了六年级了,这类型的课文  相似文献   

13.
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有所隐含的语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讲的是动物或人,折射出的是人性和做人的道理。每一个寓言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哲理。在寓言故事中我们总能找寻出无穷无尽的班级管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含道理,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论证自己思想体系时,大量引用历史故事、神化传说、民间典故改编成寓言故事,起到了加强文章气势和表现力的作用。本文从他寓言的表现力角度,说明正是寓言的表现力使韩非子的观点跨越时空,积淀为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16.
现行小语课本有十多则寓言故事,分别安排在四至八册教材中。这些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生动活泼,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寓言故事的特点(文学性、知识性、哲理性)组织教学,发挥它们在讲读课文中的独特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一)感知文学性,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塑造的形象选入小语课本的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学生非常喜欢读。我们要充分利用寓言故事文学性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体味形象。例如,第四册《狐假虎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掌握文中15个生字,理解“巴望、焦急、白费”等词语;2.理解故事内容,弄懂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3.有感情朗读课文。(二)发展目标: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并用“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词语说话、造句;2.能表演寓言故事情节;3.能运用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自学寓言。[成功的教学,从制订目标开始,目标分层符合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模式,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中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弊端。]教学过程:一、交递信息,揭示目标1.同学…  相似文献   

18.
一、表现出三种不同水平.一级水平:对寓言材料停留在故事具体情节的了解上,不能理解隐藏在故事形象内部的本质特点.这些学生在回答或表述寓言故事时的思维是直觉的、形象的.二级水平:能揭示寓意,但仅局限在寓言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上,不能概括出较为一般的哲理.他们在思维活动中的抽象、概括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但还有局限性.三级水平:能够摆脱寓言故事的具体、直观的情境,较为深刻地揭示其含义.这类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已能  相似文献   

19.
“伯乐治马”是《庄子》中一则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庄子借“伯乐”在管理马的过程中单凭自己的想法武断地治理马匹,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故事,鲜明地反映了他所极力主张的顺人自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警示意义,教育和管理学生时应该在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切忌“一刀切”。  相似文献   

20.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