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川 《大学教育科学》2011,(6):66-69,104
中国近代兴起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与辛亥革命具有思想上的相通之处,为辛亥革命提供了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的阵地,并且为辛亥起义做出了直接的贡献。辛亥革命的胜利,以一系列高等教育法规的颁布以及北京大学的改革为标志确立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晓秋 《留学生》2011,(9):12-13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经追溯辛亥革命的历史,指出革命思想乃是由留日学生“提倡于先,内地学生附和于后,各省风潮从此渐作”。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说中又讲到,当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时,主要依靠的就是一万多名留日学生,他们“发起救国.提倡革命的风潮……可见一代留日学生在创立民国的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回顾历史.  相似文献   

3.
景梅九(1882——1961),名定成,山西安邑(今运城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他主要从事革命报刊活动,致力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宣传鼓动工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功业。本文拟对景梅九先生辛亥革命前的报刊活动作以探索,旨在研究和总结景梅九先生早期的思想、精神及办报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4.
黄三德是美洲洪门致公堂的领袖人物,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华民国成立后,黄三德在洪门于国内立案建党、为洪门五祖建祠纪念等问题上,同孙中山产生了严重分歧,经激烈争吵而后分道扬镳,“不复来往”,他本人也从革命:叻臣蜕变为悲剧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
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的革命宣传,尤其是排满宣传,对于动员广大汉族官僚、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参加辛亥革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们的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不仅加剧了本已严重的社会危机,造成清统治者的极大恐慌,而且也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军事力量;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们提出五族共和的建国主张,尤其是他们以革命和国家为重的大局意识,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其作用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没有革命派,也就没有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报刊宣传动员民众,吸引革命的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的一大特色。《云南》杂志是辛亥革命前以省命名的革命期刊中存在时间最长、出版期数较多、影响较大、颇具特色的一种。它的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都是留日学生和革命党人。本文试就《云南》杂志的创办及其革命宣传、特点和影响做一简要论述,为深入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舆论宣传提供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的统一战线 ,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和江泽民领导我们党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又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深入研究三代领导核心的统一战线理论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色教育点燃了革命的火炬,播种了革命的火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尚德同志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创办赤水职业学校,宣传革命真理,培养革命人才,为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农民运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红色教育给我们以启迪和激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学团体南社创作的"革命文学"作品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舆论宣传、思想启蒙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在之后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同样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团体不仅创作了具有较强的批判力、号召力的战斗檄文,而且其中不少有识之士在辛亥革命反满反专制斗争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文学团体南社在思想战线、革命战线都与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保持了较高的同步性,激励越来越多的人为辛亥革命不断奋斗,推动近现代中国的民族民主建设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和江泽民领导我们党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又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深入研究三代领导核心的统一战线理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黑暗时代,大变革的时代。血气方刚的李大钊借着北斗星光,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大道,他是中国革命的引路人。辛亥革命后,引领反袁反督斗争,继续反帝反封建。在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李大钊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是先进的,指引走继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引领学习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高瞻远瞩,引领中国人民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之路,勇往直前,站在革命的最前列,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了新中国,引领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实际创始人之一,为党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更是信心百倍地引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他指出了革命的对象与斗争方向,不屈不挠、疾志不渝地宣传与组织人民大众为建立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解提供了指导与方向性的认知。鲁迅以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文学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及笔触,描绘、总结辛亥革命失利的社会渊源的同时,也以思想家深邃幽远的洞察力,站在启蒙思想的立场和角度,极力关注在辛亥革命风暴的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困扰和出路等问题,并不断地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改造社会国民性问题进行深沉思考和不倦探索,从而为我们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识提供了最具价值的人文思考纬度。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有精到的分析,认为革命党人在思想和道德建设上有严重缺陷,易于满足、退让,易于骄傲、腐化,没有动员农民革命,不能够真正改造包括自身弱点在内的“国民性”,所以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辛亥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家,孙中山虽创造了一套社会革命理论,并以之指导革命,但他在革命对象、领导力量和革命动力以及其革命程序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对辛亥革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革命程度及革命影响大打折扣,并论述了其社会革命理论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辛亥革命之前,他就忧国忧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他高举 革命的民主主义旗帜,揭露了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时期的社会弊病,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统治的 反动本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端方与那桐、荣庆被时人并称为"北京旗下三才子",是满族中比较优秀的人才,是清朝封疆大吏中的开明改革者,亦是辛亥革命之际清朝满族大员中名气最大的牺牲者。铁路是清末社会矛盾的焦点,亦是辛亥革命爆发的诱因之一。端方本是反对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却不得不违心地去执行;其本身是反对革命的,却无意中充当了辛亥革命的催化剂,并成为一些革命党人邀功请赏的资本。因此,端方与清末铁路都成为了辛亥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潘月樵"首开伶人参加革命之先例",在革命斗争中异常突出。他以戏曲为战剑,宣传反封建争自由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组织伶界进步人士,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大潮,成为辛亥上海光复的重要革命力量;筹饷募捐,支援革命。本文通过对著名京剧大师潘月樵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以期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宋耀如青少时期随出洋谋生的移民潮到美国,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受"民有、民享、民治"及祖国自强、民族革命的思想启蒙。1886年回到上海当职业传教士,经陆皓东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因钦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意向,他倾其所有,不为名、不求利,默默无闻地支持辛亥革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举家跟随孙中山逃亡日本,与孙中山建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宋耀如曾一度反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但最终接受事实。宋耀如是一位"不求知名于世的世之隐君子",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19.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黄兴就意识到了联合作战的重要作用,并且把它付诸了实践,使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策略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其中有过多次挫折,也有过反复。而这一反复,也是导致二次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所要探讨的就是黄兴的这一联合作战策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坚持了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正确路向,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思想,号召人们破除封建枷锁,并宣传进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辛亥革命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推行了若干治国措施,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有力地促成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