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以来,我国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过分的借鉴了研究型院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忽视了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大众教育的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导致其培养的专业人才由于职业能力的差异而并没有被劳动力需求主体所认可.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历史使命、人才培养定位和需求主体对相应层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切实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拟以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剖析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深受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出发,针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构建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解决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实施厚基础、宽学识、强能力、广适应、熟技能的素质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选择和发展方向。文章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认真的梳理后,对当前社会旅游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本身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在对比安徽行知联盟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始终贯穿“改革+发展”的理念,并应从专业定位、企业参与及模块教学等方面提出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着手,分别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工程化"教学的内涵、发展现状以及实施工程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最终提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工程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未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实施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应用技术大学是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建本科院校应"去学科化",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基于这一定位,新建本科院校理应加强教学系统建设,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适应应用型教学的校企合作互动平台。以R&O-CPIO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新建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后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文章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晋升本科院校后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所做的探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应从"培养目标的确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及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来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实践,连续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对地方院校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的探讨,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适应林业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着改革与转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缩短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差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目标多元化、体系开放化、方案弹性化、过程动态化、质量标准化"的培养理念,构筑了"一条主线、二大体系、三个平台、四个结合、五个质量监控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7,(9):88-90
应用型本科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近年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其中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无疑一种科学、有效的形式。人才培养方案是该培养模式中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改革是否成功及人才培养质量,以土木工程为例,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学分及课程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建立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以此确立了就业能力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构建一个“双主体、双师型、双教育、双体系、双业制”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此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宗旨、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等现实需要,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构建应用型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性。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导向不明、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专业特色、教学方式上实践性不足等矛盾。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途径构建起应用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在制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学院材料工程系"1+3"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课程结构、师资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以及对学生专业的教育和引导等,以供专家学者借鉴或者参考,找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的社会,艺术设计公司等企业呈现的"人才奇缺"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让我们认识到,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某些环节还未做到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之后,更关键的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入手,探讨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转的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行应用型、教学型工程教学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模糊,个性教学缺乏,实践性教育缺位,教师队伍的非工程化趋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改革现行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及培养模式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国家土木工程执业资格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出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类本科课程设计改革的基本思想,形成了以大工程、大实践为理念,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系统化设计为原则的课程设计改革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9,(4):121-123
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以土木工程为例,按照本科高职"2+2"协同培养模式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详细阐述该培养模式的优点、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成效等关键问题,并指出需要反思之处。本科高职"2+2"协同培养模式无疑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也可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