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米密 《今传媒》2012,(9):134-135
报刊主笔是近现代中国报刊史上至为核心的人物。报刊主笔与近现代中国报刊相始终,一直是报刊最为光辉灿烂的思想的发源人物,他们富于思想,思想超前,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学识渊博,以评论议论时政、臧否人物。  相似文献   

2.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缔造并亲身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工作。自1893年在澳门创办《镜湖丛报》始,他一生直接创办或者领导创办的报刊有十多种。此外,他还领导了三次较有影响的新旧思想的报刊论战,享有中国最伟大之主笔的美誉。他的许多政治理念通过报刊传播发扬,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性思想,革命报刊也摧枯拉朽般改变了中国报纸的格局,既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又促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张季鸾的报刊活动主要集中于新记《大公报》时期,报刊思想主要包括"‘四不’方针"、"文人论政"和"报恩主义"三个部分。张季鸾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体系影响,养成了其特有的文人办报气质,成就了新记《大公报》的辉煌传奇。张季鸾主笔《大公报》言论的成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滋润和影响的结果,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原动力驱使与策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报刊产生的初期,记(那时被称作“主笔”和“访员”)地位比较低,像1872年创办的《申报》,虽然很快成为上海中报坛的盟主,但其主笔却大多是在科举一途上并不得意的士人,访员也多为机关仆吏,都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以至于左宗棠斥之为人末路。只是随着报刊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记们的地位才一天天上升,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之交白话报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旧式报刊向现代报刊转型的产物.白话报的许多办刊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乃至对当今的报刊创办仍然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展现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报刊广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邵力子(1881-1967)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贡献卓著的报人、政论家,先后参与主编过《民立报》、《民国日报》等著名报刊,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国内学界对邵先生在新闻领域中的建树一直缺少挖掘和总结,故本文在梳理邵力子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思想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8.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相似文献   

9.
舶来的报刊自由主义思想,将中国近现代报刊活动家一线贯穿起来,形成他们报刊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然而或是由于激进,或是出于对法治的无知,却很少有人能自觉提出用立法(在宪法指导下指定的部门法)来保护新闻传播的自由。尽管如此,还是有报刊活动家提出了不少闪烁法治思想光芒的新闻传播立法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新意扑面,弥足珍贵。近现代新闻传播立法思想回顾洪仁的新闻立法思想。洪对报纸的出版和管理曾萌发出一些想法:一、报纸应准许民间来办;二、报纸是商品,赢利乃天经地义;三、报纸应有法律地位,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为样本,统计其创刊数量、创刊时间、出版地分布,整理了出版机构及其重要报刊,并分析了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的特点。统计得到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231种,创刊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出版地居前的为上海、四川、江苏、北京、浙江,出版机构有报刊社、书局、图书馆、协会和学校等。研究认为,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具有创刊时间较早、刊物数量较多、出版机构以报刊社与书局为主、出版地域分布不均及红色报刊微光初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胡愈之的报刊工作与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愈之(1896—1986),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人。他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主要是撰写时事评论,担任期刊的主编和报纸的主笔,被誉为文化战线上的“少有的全才”。 胡愈之丰富的新闻经历和卓越成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弥足珍贵的资料。研究探讨其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成舍我作为近现代新闻史中独树一帜的报人,其报刊观念既受到西方报刊理念影响,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从道德自律角度形成了一套阐述报刊伦理、记者道德操守的伦理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色彩.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刊观念,对近现代报人的报刊活动也产生了深刻的示范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韬是人所公认的中国“具有专门办报思想的第一人。”然而,王韬又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新闻思想家。他的办报思想既建基于对于报刊的直接体验之上,同时又在报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恰是中国大部分新闻思想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因此,关于王韬的新闻思想,还得从他的办报说起。  相似文献   

14.
《庸言》是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后从日本回国创办的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论刊物。该杂志秉承梁氏一贯的宪政主张。从梁启超任主笔到黄远生任主编,《庸言》的编辑思想既有不变,亦有转变。其不变体现为:始终宣传宪政和新民思想,贯彻报刊是社会改良工具的理念。而转变体现为从独立、主观到公正、客观,从政论演绎到注重事实,从政论工具到公共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5.
现存中国近现代报刊数量庞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应进一步加强报刊文献脱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报刊文献原生性保护的水平.同时,加强近现代报刊的影印出版、缩微复制、数字化加工,以及相关检索工具的编辑、出版,以提高近现代报刊文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王韬,作为中国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拓者,有着"中国报业之父"的美誉。他在长期办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其特有的新闻思想。我国新闻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得益于王韬所建立的新闻思想以及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本文以《循环日报》为例,从报刊性能、办报宗旨以及报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析他的新闻思想,探索其新闻思想给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章平 《新闻大学》2008,(1):37-41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启蒙阵地,宣扬其民主自由思想理念,报刊因而倚重知识分子并成为各种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然而,虽然向往民主自由的思想并无二致,但在国难临头的压力下,缘于实用主义的道路选择不同,近代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所表达的自由民主观念则有了变化并产生众多纷争。《独立评论》上所爆发的"民主与独裁"等论战,使胡适"中国的自由主义者"的地位得以确立;储安平、罗隆基、钱端升、周瘦鹃、顾颉刚等为代表的诸多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平台,孜孜追寻民主与自由。美国实用主义的民主思想,加上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职业取向,使中国新闻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深受密苏里模式影响。以此观照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实质是毛泽东对时任《解放日报》社长和主笔的博古及编辑人员"同人办报"倾向的纠正。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创办或主编了"六报一刊",其中《生活》周刊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邹韬奋在主编该刊中,创新报刊的经营与管理理念,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报刊宗旨,屡次刷新报刊的发行量。特别是在青年问题,媒体的公信力以及国家意识等方面,现代媒体应该积极汲取邹韬奋经营报刊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报刊的一种特定形态,民国时期佛教报刊是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重要文献.本文对这一时期佛教报刊的创办情况进行梳理,指出其时代特征、历史脉络,由此勾勒出民国时期佛教报刊出版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谭娟 《新闻三昧》2007,(8):55-56
林白水(1874—192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报人,白话报刊的先驱。他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办报实践。1901年,他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到1926年因文字贾祸,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