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锐  曹晶晶 《今传媒》2012,(2):132-133
当下电视节目形式层出不穷,主持人是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视主持人大赛作为中国主持界最高规格的比赛,其选拔要求必定是各大电视台参考指标。本文从第六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选拔机制等方面,分析"评论型"主持人是当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选拔与培养的趋势、"评论型"主持人应当具备的素质、为"评论型"主持人的培养途径提出一些的浅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198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如意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以来,至今中央电视台已经举办了六届主持人大赛,为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贡献了众多优秀主持人。作为中国电视主持界规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大赛,其选拔标准必定是各级电视台选拔、培养节目主持人的参考指标。笔者试对1988年以来的历届央视主持人大赛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其特点及运作模式,以为其他大型电视节目赛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媒大学在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中提出:"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央视主持人倪萍、杨澜、李佳明、董卿等在自己事业的高峰期选择退出荧屏继续学习深造;央视各届主持人大赛着重考核主持人的敏锐思维能力,挖掘其思维深度,突出评论能力、表述能力、思维敏捷、逻辑思维,清晰的表达力,这都是一个好的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主持人大赛拓宽了主持人选拔范围近年来,随着主持人大赛中非播音主持专业的选手在不断增加,大赛的选拔已不仅仅拘泥于选手字正腔圆的语言,更多的是考核选手的能力。多年来,我国主持人一直采  相似文献   

4.
付鹤 《记者摇篮》2004,(5):40-40,32
一年一度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结束了,看了几年这样的比赛,如今的感觉是这场大赛正在从一场激烈的选拔演变成一档组织严密、质量上乘的娱乐节目,作为一名电视从业人员,我们在荧屏前瞩目各位参赛选手大展才华的同时,不能不从电视工作的实践角度出发,来对“主持人大赛”这一常见的主持人选拔形式做一番说长论短。  相似文献   

5.
郑磊 《声屏世界》2001,(8):37-38
“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落幕后,对其选拔方式,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试图以2000年的“荣事达”杯大赛为切入点,同1988年的“如意”杯和1995年的“金士明”杯大赛进行比较,从而勾勒出主持人选拔理念变迁的轨迹,并对此次的选拔方式作一番评价。  相似文献   

6.
提到电视节目主持人,人们大多会想到俊男靓女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2007年中央3台举办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和“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参赛选手他们或机智、或诙谐、或儒雅、或大气、或稳重、或活泼,总之是琳琅满目、个陛彰显、异彩纷呈,随着我国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和广大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的素质要不断提高,更加全面。“文化型、知识型、主动型”等富有“个性”的主持人将超越以往的主持人模式从而成为新世纪选拔主持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张仕勇 《声屏世界》2007,(11):45-46
今年4月,“第五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报名开始,这届大赛的一个亮点就是首次允许选手以两人搭档组合的形式报名。据悉,今年春晚零点时刻的主持人集体乱阵事件,已引起中央电视台重视,于是组合主持的选拔工作被提上日程。在多数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搭档组合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节目的成败。如何组合“黄金搭档”型主持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搭档组合现状为例,探讨“黄金搭档”型节目主持人的组合原则、形式及要求。  相似文献   

8.
198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如意杯”主持人大赛,作为新的选才模式的肇始,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选拔走上“规范化”探索之路。从那时侯开始,到后来的金仕达杯、荣事达杯、厦新杯,再到正在举行的“白象杯”,可以说中央电视台在主持人培养挖掘方面,给地方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进入新世纪以后,一方面是传统类型的主持人大赛不断得到普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洪硕 《新闻传播》2007,(2):59-59,71
近几年来,中央及各地方台通过主持人大赛、选秀等多种活动形式,选拔出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主持人,但仍不能适应和满足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对电视主持人的要求。因此,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主持人,已成为各家电视台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声屏世界》2001,(8):36-36
2000年岁未,央视举办的“荣事达”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引发了一轮收视热潮。无独有偶,几乎与此同时,央视三套推出了《挑战主持人》节目。相似的节目宗旨,相仿的打分环节,有区别的着眼点?在同与不同之间,在有关主持人议题的一片火爆之中,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方向性的东西浮出水面,凸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面对当下的媒介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地甄别、选拔、使用节目主持人才,如何培养大众的媒介素养,以引导大众正确看待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功过得失。强调电视台等媒体的管理部门必须创新理念和体制。  相似文献   

12.
杨磊 《新闻界》2007,(6):114-115
本文试以2007年第五届央视主持人大赛为切入点,对主持人大赛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刘江贤 《采.写.编》2001,(2):28-29,58
随着电视节目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个性化突出、单一型特点明显的主持人成为各栏目选取的重要标准。电视评论类节目虽然出现较早,但只是在1994年“焦点访谈”栏目在中央台开播之后,才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的新宠,经过几年的摸索,评论类栏目培养了一批符合自己栏目特色的主持人,主持人个性同栏目需要之间也就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主持人大赛,从1988年的第一届"如意杯"起,已开办了五届。当年的参赛者如鞠萍、王志、曹可凡、许戈辉、撒贝宁、刘芳菲、沈冰、李晓东、庞晔等,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的一些选拔规则已经成为中国主持人行业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5.
央视《新闻调查》第四代制片人张洁认为,主持人有三个层次:入眼、入脑、入心。那么,主持人应具备怎样的特质和主持风格呢?第一,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具备独特性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总导演田永明指出,  相似文献   

16.
温泉信 《传媒》2001,(5):44-45
令人瞩目的CCTV主持人大赛,不论在媒体市场观念还是操作理念上都是一次突破,它不仅推进了媒体人才选拔走向市场化,同时为电视进入“受众时代”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更新是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一个重要元素。文章通过总结新亮相主持人的职业共性,分析新闻频道青睐于这种复合型主持人的原因,探讨出国内电视媒体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未来需求的新趋势,为主持人的培养模式和选拔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曾鸣 《声屏世界》2002,(5):40-41
近年来,主持人节目以灵活幽默且风格迥异取胜,为受众带来无穷乐趣,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样式,主持人也成为当代年青人向往的热门职业,主持人的选拔已是全国各级电视台一项持久而重要的工作。这从央视举办的三届主持人选拔大赛及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的长盛不衰中也可窥见一斑。随着电视创新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使主持人节目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使它具有更高的品味,更加多姿多彩?就成为中国加入WTO后,摆在电视理论工作者与主持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始,伴随着电视主持人节目的成长和…  相似文献   

19.
李洪涛 《新闻世界》2009,(10):93-94
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能够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  相似文献   

20.
韩惠迪 《今传媒》2015,(4):44-46
在本次调查研究的“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的样本中,至少51%的传播者身份不明.企业主办的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传播的偏向清晰地表现为娱乐倾向.因此,在网络和自媒体上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是一种传媒消费主义文化景观,是“消费主持人”的文化现象.因此,网络上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既不是以媒体或其从业者为对象的舆论监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