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梓 《今传媒》2012,(10):144-145
具有魔弹效应的摇滚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中蕴含着许多传播学理论,它以一种反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让一部分人为之疯狂,同时又有众多的人不满于其表象所营造出"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本文将是笔者对摇滚乐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谦  孙琳 《新闻界》2002,(3):18-21
“把关人”(gate keeper,一译“守门人”)研究,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开创者是心理学者库尔特·卢因(一译列文,一译勒温),随后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继而深入探索新闻媒介内部信息流动及控制,形成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流派。其实,在西方传播学引入之前,我国新闻界及一般公众对“把关人”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仅有50多年的历史,它的稚气和新颖既有吸引力,又令人产生某种缺憾。研究对象的包罗万象,推断的宏论与应用知识的浅俗,使传播学成为光怪陆离的一种“玩具”。这不是传播学本身的先天不足,而是一切学科刚刚走出潜科学状态的共性。它需要深度理论的支撑,也期待应用知识的广泛辐射,建立科技传播学体系是‘对世纪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超越传播学的“泛化” 从蜜蜂振翅作舞到人的语言发音系统,从马斯洛的人体需要论到威瓦尔的人际交往学;从报纸的新闻报道到电视的体育竟赛转播,都被搬进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传播学也就…  相似文献   

5.
何道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译介人,刘海龙、胡翼青是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学科领航人。本研究基于对三位学者的访谈,从媒介环境学的译介、学科流变及对未来的学科想象三方面考察该学派在中国的学科边界问题。该访谈实质上是对媒介环境学在后现代思潮下的边界“内爆”,及对传播学学科“规训”的一种回望及省思。正所谓不破不立,文章在借鉴诸多媒介研究领航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汉语世界的媒介环境学研究应打破传统的将媒介作为环境的单一研究视野,发展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观、“媒介即是膜”“媒介即中介”等多种面向的学术脉络,最终使该学派从“走进”传播学迈向“走出”传播学,进入更加广阔的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6.
1988年3月27日,首都一些高等院校学生自发组织的“青年传播学研讨小组”在京宣告成立。大众传播学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大众传播”也渐渐为人所熟悉。成立“青年传播学研讨小组”,旨在介绍国外大众传播学的发展状况,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大众传播学的发展方向,普及大众传播学,为把中国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推向深入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间,在西方首先兴起的一门多缘新兴学科。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它进行研究。有些同志认为,党报是传播真理的舆论工具,不能变成传播信息的“信息公司”,担心大众传播学的引入,会使我们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对党报的性质、任务、作用观念淡薄。我对传播学中“把关人”的理论作了初步研究,觉得并非如此。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关于“把关人”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信息,经过  相似文献   

8.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机器行为在传播学中特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信息传播活动。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受到了机器行为的挑战,以至于无法充分解释人机混合传播时代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根据周晓虹的社会学理论范式划分方法,在“微观—宏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基础上新增“人—机器”维度,拓展出“宏观—自然主义—机器”“宏观—人文主义—机器”“微观—自然主义—机器”“微观—人文主义—机器”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机器行为范式;同时结合机器行为学提出的机器行为“产生机制、发展、功能、进化”四种问题类型,推导出传播学研究的新问题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是在上个世纪传播业较为发达的工业国家首先形成的,我国引入传播学还是1978年的事情。“communication”一词在我国被翻译成“传播学”,在汉语的语境下,从字面的意思看,偏重于信息单向传递的意思,其实英文本意中有沟通的含义。所谓传播,就是指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是人与人之间赖以生存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2016,(6):5-9
认知传播学,作为以系统论为支撑,以“认识”与“传播”两大学科为研究基础本体,并将两大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的分析人类在传播过程中人脑、心智、接受等工作机制规律的系统理论与学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理论建构.文章在阐明认知传播学内在宏观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传播学必须成为具有中国学理内涵、融合西方理论、立足中国国情的新兴学科.而作为一门高程度融合、又极具前沿特征的全新学科,认知传播学必须尽快谋求建构一种总体性制度,完善学科建构,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的行为的总称。目前,在传播学领域中,对传播过程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中传播学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的“五W”理论是研究传播过程的较为经典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芮必峰 《新闻记者》2006,(11):68-70
20多年前接触传播学至今,心里始终有个疑问:传播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一方面,老师和教科书告诉我们,传播学是一门经验的、定量的、侧重于效果研究的学问;另一方面,常识告诉我,这样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行为只能是表层的、浮浅的甚至片面的。因为人不仅依赖经验,更超越经验;社会关系不仅是简单的“量化”关系,更是复杂的“质化”关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传播,许多情况下是没有目的(起码没有明确目的)、不计效果(起码不计那种直接的、显在的、即刻的效果)的文化行为。于是,我对传播学开始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敬”…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传播学研究被“离身观念”所主导,以致身体的相关议题往往被学界忽视,直至2018年国内传播学界出现了身体转向。部分研究指出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身体议题历经了漫长的失声期,甚至在传播研究中系统性缺席。然而,基于对传播学历史的梳理后,本文发现,尽管“离身观”主导传播学研究,但是身体实际上始终以一种“缺席在场”方式伴随着传播学的诞生发展,在不同的理论当中浮现,或多或少地闪烁着光芒而非全然失声。  相似文献   

15.
而今,“传播学”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然而,如何深入认识和分析传播学,仍是摆在我国新闻理论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试就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这一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兴起于美国的传播学作些分析。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启示传播学研究一开始是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领域首先开展起来的。然而,传播学在形成过程中,把新闻传播现象作为诸多传播现象的一种,将其纳入了传播学的研究领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而今,“传播学”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然而,如何深入认识和分析传播学,仍是摆在我国新闻理论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试就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这一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兴起于美国的传播学作些分析。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启示传播学研究一开始是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等领域首先开展起来的。然而,传播学在形成过程中,把新闻传播现象作为诸多传播现象的一种,将其纳入了传播学的研究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镜式、灯式、神话式等三种传播研究方式,认为我国传播学研究存在三种态势,建议我国的传播学研究走“学术趣味”+“现实关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播学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门“显学”,各大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传播学院和研究所。但是,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中,学科本身的“定位”和“身份”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再加上以大众传媒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文化研究”的兴起,使传播学内部的门户之争更加复杂化。本文力图从元理论的视角讨论大众传播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对立与融合的历史渊源,从而为研究媒体、文化和传播三者的辩证关系廓清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模糊认识,为我国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是 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到我国的。 20年来,传播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不少争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产生  关于“传播”一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作了如下介绍:  “传播”是英语 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它的主要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 communic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 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因此,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关于“大众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著、 1982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  相似文献   

20.
张自力 《现代传播》2003,38(1):50-52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学研究进行初步划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学研究现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健康传播学研究的建立和发展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回顾 ,试图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关键的问题 :中国大陆是否存在完整的“健康传播学”研究体系 ?通过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广义的健康传播学包括“健康的传播学”和“健康中的传播学”两个范畴。作为传播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健康传播学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 ,亟需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