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凤 《今传媒》2012,(12):21-24
本文以《暂行报律》风波为中国新闻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独特案例单独给予分析研究。拟在民国初立的历史背景下考察新闻法规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关系、报界俱进会和新闻法规的博弈影响等问题。并以历史发展的动态视角,考察民国初年中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发展脉络,把新闻法与媒体、媒体组织博弈效应置于民国政权初立的大环境下,不仅有助于我们探析中国新闻法制建设进程本身,也更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新闻阅评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批评。比广义上的媒介批评更具有建设性,对新闻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一、新闻阅评。有助于把控媒体舆论导向新闻阅评对媒体的舆论导向起着重要的督导作用。新闻阅评除考察媒体宣传内容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政策上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是否一致,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是否主动、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15)
辫子新闻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模式,它在传统媒体、自媒体和社会性媒体三种力量博弈下发展。尽管面临新闻版权、职业道德和专业诉求、新闻环境等困境,以辫子新闻为代表的开放、多元、随时随地的低成本采编理念和操作模式代表着新闻发展的趋势。传统媒体要顺势而为,建立协同报道机制,强化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与追求,推进组织内部创新机制改革,强化本土化优势树立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4.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4,(1):66
近些年来,美国媒体一直在实验如何对其内容收费。为了解数字订阅模式可能的发展方向,《美国新闻评论》考察了四家媒体使用的优惠和奖励策略。本期刊发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吴万伟翻译的《除了支付墙,付费看新闻的新方式》。2013年,新闻集团的拆分无疑是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之一。围绕着媒体经营竞争的企业与监管者的博弈,可以看出新闻集团此次拆分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5.
新的一年,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将会以限制行政权力为发端,通过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维护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权,加强对互联网络新兴媒体的法律监督,确保宪法上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落到实处。2013年是中国经济2.0版元年,也是中国法制建设2.0版元年。2014年,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问题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否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既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法规依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主导立法的典型表现。这部行政法规强调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信息保密是基本原则,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成为例外。为了维护自己的知情权,一些公民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媒体和社会的关系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媒体究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还是社会现状的维护者。本文拟在传播社会学视阈下,考察女性媒介与中国妇女发展、社会发展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现实社会意义。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历史变革期,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想的传入,民国女性试图摆脱封建伦理的约束,打破原有的角色定位与性别的二元对立,实现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的过渡与转变。《伦敦新闻画报》作为观察民国女性的第三双眼睛,其视角更加独特,图文内容更加纪实。本文通过对画报中有关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图像新闻进行分析,考察该时期女性如何跨越性别分工的僵化界线,实现个体角色、社会角色以及政治角色的消解与重塑,继而剖析隐喻在民国女性身体表面下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灏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93-96
《盛京时报》凝聚了大量清末法制改革与近代法律体系构建的史料,包括晚清与民国法规、民国修约运动、司法体制改革、判词案例、地方法治建设、法政教育资料、法制论说等法学信息。该报以静态的文本动态地记录了近代中国与东北地区的法制建设及法文化转型情况,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法制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由“第一媒体时代”进入了“第二媒体时代”,作为新闻理念的哲学基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在2007年新媒体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对网络媒体视频网站这个场域个案分析了新媒体传播的理性与非理性竞争与博弈的图景,进而指出只有找出符合新媒体场域的博弈最优策略,才能促进新媒体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是中国新闻的教育的开端,本文主要考察了该时期新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背景,从新闻教育的实践理念出发,根据其具体的实践设计,归纳出民国新闻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团队的设计、实践平台的搭建和教学模式,以分析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设计特色,还原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教学之貌。  相似文献   

11.
百年新闻——20世纪新闻事业编年史(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上期《百年新闻》的历史脉络,本期继续刊发20世纪新闻事业编年史的下半部分,仍分四条线索逐年展开:一是媒体形态发展,二是媒体管理法规、政策与经营活动,三是传播科技,四是新闻理论,新闻教育与研究。 1951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新闻教育十件大事评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锋 《今传媒》2006,(2):62-64
2005年我国新闻教育界发生了十件影响较大的新闻事件或现象,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传媒业、政府和高校三种力量交互博弈下,我国新闻教育所呈现出的复杂图景。反思和清理这些看似偶然的新闻事件,挖掘与诠释这些新闻事件背后的缘由,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闻教育的现状。1、清华新闻  相似文献   

13.
许向东  吴洁 《青年记者》2022,(23):50-52
智能传播语境下,新闻产制流程中人类行动者与新传播技术间的复杂博弈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反思新闻生产的重要关切。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结合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了2020-2022年重大会议期间中央和地方两级主流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人本面向,结果发现:相较于纯粹技术导向,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各环节愈发强调“人”的因素,具体表现为新传播技术在选题策划、采集生产与内容呈现等不同阶段的差异化嵌入,由此形成了“人-技”之间相对背离、联动协作与有效耦合的多元关系模式,为智能传播语境下新闻人本主义的复归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初,郭雪姣被推选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这样一个新闻人物,在她身后获得社会如此高的认可,作为当时报道这一新闻的记者,我们认为,除了郭雪姣本身的新闻效应之外,还与网络时代背景下报网媒体交融的一次成功新闻尝试,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不久前,笔者随同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第三批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前往日本考察。经日中友好会馆安排,赴日期间,我们还得以考察日本共同通信社、朝日新闻社等主流新闻单位,并与他们的青年媒体同行交流座谈。日本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全球传媒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6.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9-140
《暂行报律》的废止使得民国初期的中国实行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为宽容的新闻体制,报人绝对新闻自由思潮的泛滥使得民国初期报业无序发展,新闻界宣扬口号"无日不与政府宣战",煽动暴力,最终引发报灾。"癸丑报灾"是民国时期袁世凯对新闻界的一次扫荡,也是军阀专制统治在舆论界的一种反映,是报界缺乏自律和法律保护的不良后果,致使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草草收场。可见新闻自由需要制度来制约,违背与否要依照法律来裁定,新闻界的无序和膨胀最终会给本行业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7.
赵虎  周清 《新闻前哨》2010,(8):30-31
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媒体的有效传播,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成为激烈竞争背景下的媒体思考与选择。实现媒体的有效传播,既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解析成功的新闻样本,或许有助于我们清醒头脑.更多的关注媒体内在的优势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 ,使得我国的媒体突然之间生存和置身于全球化的竞争之中。在经历媒体集团化改组整合之后 ,我国的各类媒体第一次集体亮相于韩日世界杯的赛场上 ,从而形成我国媒体与其他国家媒体的竞争 ,以及国内媒体合作且竞争的格局 ,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传媒的世界杯比赛。其中的成功与失败必将成为新闻传播学、传媒营销学中的典型个案。本期“中国传媒的世界杯”发表中央电视台前方报道团团长岑传理的《中央电视台的世界杯转播与报道》 ,唐敏的《聚焦媒体世界杯报道与竞争》 ,董奕、夏宁的《论我国电视专业体育频道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模式———以世界杯为例》 ,以及熊永新的《个性独立创新———从世界杯看网络媒体新闻业务发展》等文章 ,引领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硝烟仍存的韩日世界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2013年我国新闻界一些重大事件以及媒体的相关报道,认为2013年对我国新闻界而言是在深化改革中蓬勃发展的一年,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要在体现意识形态属性与遵循新闻规律上寻求新闻报道的平衡与统一;要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在文化产业改革大背景下推进和深化新闻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推进新闻法制建设需要靠新闻界和法律界的共同努力;要推进网络反腐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同时要解决传统报业如何向全媒体整合发展、网络环境下如何规范隐私权保护、网络谣言如何通过提高媒体和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加以治理,以及新闻传播行为失范如何靠强化制度规范与加强行业自律来加以整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法制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新闻,以其得天独厚的题材,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无可比拟的可读性,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视角,全面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深入宣传我国的法制法规和有关知识,推动全民普法活动的广泛开展。同时,法制新闻还充分发挥其他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