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读研,对每一位研究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日常工作中,经常有研究生朋友与我们交流,分享读研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有开心、有郁闷、有兴奋、有低迷……读研的感受因人而异,而其中甘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感谢各地的好朋友接受我们的约请在当地进行访谈、撰写稿件,使我们可以将研究生的读研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与读者分享的同时,我们也期盼大家能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热情。三年,看似固定的时间长度,将藉着我们自身的努力而变得丰厚。  相似文献   

2.
大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目标不同,就意味着其走过的路也不同。”今年32岁的大东是杭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从1998年大学毕业到2003年,四年多的时间里大东历经了四次考研与工作的轮回——11月份辞职准备考研,次年1月份考完研找工作。2003年,他终于达成了自己的读研心愿。轮回,始于理想大东的本科是杭州丝稠工学院的服装材料与营销专业,但是他的理想是做一名高校教师。“我想考取研究生以后去大学当一名教师,我很喜欢教师的职业,或许只有考研成功才有机会。”这成了大东后来考研一个…  相似文献   

3.
人生总是在不停地迎来送往、续写简历,也在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诸位研究生新同学,你想好为什么读研了吗?设想过怎样度过研究生生活了吗?如果还未曾想过,那么,现在是时候考虑考虑了。学会有分寸地生活成为一名研究生,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读研成为时尚的年代,我们总是习惯赋予研究生过多的意义和期待,能找份好工作?能快速晋升提职?能增加人生筹码?细细斟酌,其实不然。选择继续读研,你也许因此错过了一次好的就业机会,也许不得不与恋人相隔两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难得清闲,坐在图书馆里忽然想写点东西。我是比较懒散的人,但一直喜欢读《中国研究生》上的关于考研感悟的文章,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老早就发誓等考上后一定要写点有关考研的东东,现在读研已经一年了,还是迟迟没有动笔。每天都在经历着平凡的生活,考研的事情似乎也已离我远去。今天终于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空闲下来可以动笔了。  相似文献   

5.
读研难,已婚读研更难。作为一个在研究生中担负着家庭责任和婚姻责任的特殊群体,已婚研究生无论在学习心态上还是在生活目标上都与未婚的研究生有着不同。带着疑问,记者走近了这一群体,试图更深刻地了解这一群体,从他们身上得到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你或许常常在思索:怎样才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得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废旧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用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7.
当我看到《生活告诉我……》这个题目时,我想生活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是怎样在曲折的路上前进的呢?对我来说,有谁的行动曾引起过我的思索?于是刘阳轻生的事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刘阳的原型是我在实际生活中所认识的一个青年人。她由于没有考上大学而吞服了过量的安眠药,想以此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果被送进了医院。这件事是爸爸告诉我的。至于她的思想状况如何,后来怎样,我并不太清楚,我  相似文献   

8.
Joy 《大学生》2014,(18):60-61
正2014年2月15日,赶在零点钟声敲响前,我提交了最后一份文书,结束了长达半年的转学申请工作。对于很多在本科阶段打定主意出国的同学来说,读研是个较为常见的选择。然而,也有少部分会像我一样,选择转学来实现留学梦。相较于每天跟在导师身后做项目的研究生,本科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体验美国教育与文化。最重要的是,转学是一个调整专业的绝好机会。如果对自己所学不感兴趣,转学能帮你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重新学习。  相似文献   

9.
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考生人数再创新高——140多万。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考试结束就意味看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注定的是,其中46.5万名幸运者将开始读研生活。他们跨进读研门槛时的心情都是愉快的,但进门之后的心情又将是复杂多样的。从他们师兄师姐们的现在,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们的未来。总有一些读研者会遭遇研究生“围城现象”:闲的想忙起来,忙的想闲一点”。  相似文献   

10.
我最近比较困惑,不知该怎么办,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女生,专业是通信,年底就要开始找工作了,现在为这事很犯愁,可以说有点害怕的成分在里面。不知道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本科毕业直接在本校读研了,那时没有经历过找工作,所以现在感觉挺愁的,不知道自己能否过好这一关。我现在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从上大学起的好多事情(包括生活和学习中的)把我的自信心打击得几乎没有了,总怀疑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记得我刚上大学起,家里人就嘱咐我去了学校一定要多用功学习,说我的基础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我也深知这点,而且自己又不聪…  相似文献   

11.
文妍 《教育艺术》2001,(10):24-25
我一直都不太愿提起我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这不是谦虚 ,是有点儿心虚。我是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可在实际工作中 ,我感觉不到自己这个硕士比人家本科生高明到哪里去 ,虽然学校给我们制订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内的高级人才。回想起研究生期间的学习 ,有很多遗憾。一周的课上下来 ,感觉又回到本科时代在读研之前 ,我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满怀憧憬 :即将就读的学校和学科在国内很有名气 ,拥有一流的专家学者队伍 ;研究生的学习非常自由 ,我可以大量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拓展知识结构 ;可以彻底摆脱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那种…  相似文献   

12.
我的小伙伴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不光有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也有自己不喜欢的小伙伴。我就有一个令人讨厌的小伙伴,我一直想摆脱它。可是……  相似文献   

13.
研一时,豪情万丈以高调姿态信誓旦旦立志考博,以求造成舆论压力激励自己。两年光景稍纵即逝,研三时,却偃旗息鼓而四处放言不再攻博,此时心情更因主观努力与客观现状而备受刺激。自我食言的现实,让我既有点儿感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有点儿像是自己拿手掌掴自己。无论如何,过去的两年研究生生活给我带来了对读博和就业更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影响并决定了此时的选择。回首往事,展望未来,都不如把握现在。  相似文献   

14.
珍惜现在     
我在一个深深的思索中生活,更在一种迷惘的生活中思索。生活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匆匆的我无法为匆匆的生活下一个匆匆的结论,生活;没有定义。然而你若问我怎样才能过好生活,我想我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珍惜现在。  相似文献   

15.
老纪和我     
考研前,找过几个熟悉的老师咨询,都吃了闭门羹。于是,带着有点失落的心情找到老纪,我说想考研究生,请他指导一下。老纪很不好意思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啦?我——不太记得你。”我说:“我是梁冬丽,二班的。”他咪咪地笑了一下,说:“哦,梁冬丽,上次你做那个作业《水浒中的农民态度》,我很满意、很高兴。”我说我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想读研,不知行不行。他说:“好吧,你想读哪间?”我说不知道。他说:“北师大好不好?  相似文献   

16.
倏忽之间,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从2003年进大学学习民族学算起,迄今已有整整7个年头了。四年的本科生活,一年的社会实践,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尤其是读研期间的6次田野调查经历,以及根据田野调查资料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田野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乡土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新知识的海洋,需要我们每个人融入到当中,在当中进行田野调查,在调查中去找寻新知识。乡土中的生活打小我就生活在西南民族地区一个贫困村庄,在那度过了最快乐的童年时光,直到上了高  相似文献   

17.
珍惜现在     
我在一个深深的思索中生活,更在一种迷惘的生活中思索.生活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匆匆的我无法为匆匆的生活下一个匆匆的结论,生活,没有定义.然而你若问我怎样才能过好生活,我想我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珍惜现在.……  相似文献   

18.
毕业前期的日子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与考研相关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与锐气。远远不止是考研过程的本身,从考试结束,我似乎陷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大坑。等待分数时的焦急、分数出来后的侥幸、得知国家线后的忐忑……其间的心情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彻底死心。这些皆因于当时的我太过看重读研,对于工作和进入社会存在着一种极大的恐惧。当时我把自己的将来都寄托在了考研这一件事上,如果不能读研,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受到了莫大的挫折与失败。而对于求职,我一直是把它放在实现读研目标之后。曾经有一阵我甚至犹豫地想,我是不是…  相似文献   

19.
李修超 《宁夏教育》2008,(10):66-67
“我对教育的理解”,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教育”二字,某权威工具书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教,传授知识或技能给别人;育,培养、培育。为了能准确地把握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方向,更深刻地理解这两个字的基本内涵,我重新研读了本人认为较为典型的两篇文章,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在此就这两篇文章向同仁们作以简要介绍并希冀引发同仁们去认认真真地进行思考,或许从中多多少少能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生的课堂上,专业课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王泛森院士的《如果再让我读一次研究生》。读完感悟颇深,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有了底气,有了更好规划的方向。现在有底气之余,想到自己四年大学时光,所得所失或许也有值得一谈的内容。四年的时间我目睹了校园的一天天翻新,校园也见证了我一天天的成长,时间像一把刻刀,日复一日却又真实地用一笔一画把自己雕琢成现在的模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