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找一种感觉     
学生并非学习机器,学习并非一种简单程式的反复,而是一种含着感情、需要感觉的活动,换句话说,我们应学会体会学习中的“浪漫”。一、知之、好之、乐之。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学习当作一个自发的过程看,它以“知之”为基础,以“好之”为前提,达到‘乐之”的效果。而这三者又是互动的,尤其是“乐之”,作为求学的心态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心态。当在历史学习中通过自己对大量史实的分析得出历史发展方向时,或者在数学学习中自己解出一道多人都解不了的C组题时,“乐”油然而生,这种“乐”…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5,(10):38-39
“学会感恩”并非无足轻重,“自选罚单”可以纳入家教,“白发家长”都应重新学习,“信守诺言”不能随意打折,“素质教育”不是盲人摸象。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地带,并不是只要“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家长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孩子们的健康生活环境和道德评判标准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恶劣的现状无从改变,谈何教育,谈何理想,谈何未来?正如作者所说“我认为真到了我们来反思教育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林雪莲 《教育艺术》2023,(11):20-21
<正>学习并非以“量”取胜,更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得到的收获就越大,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形成高耗低效的学习效果,不仅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知识,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将“断”“舍”“离”这种方式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精简化的模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5.
王海平 《教师》2011,(31):58-59
孔子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一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老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好书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从思考语文教育功能及定位,调查、研究语文课改并提出语文建议,探究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讨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评析大学文化衰落现状这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课改“不能淘空语文”;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对课改要补台而不是拆台;“文笔并非作文教学第一要义”;“多读比多写更重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好校长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然而,这种理念的形成并不是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直接结果,校长接受的管理理念并不能直接转化成他们自己的管理思想和有效的决策行为。所以,校长培训必须遵循“历经理论与实践的磨合过程,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常见教师和家长责怪成绩差的孩子“不爱学习”,似乎有无学习兴趣便是造成成绩好坏的恨本原因。实际上,学生不是因为“爱学习”才学得好,而是因为学得好才爱学习的。“爱”就是喜欢,就是感兴趣。学习需要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然需要,而是人后天习得的社会需要。学习作为满足主体社会需要的一种认识实践活动,是第一性的;而学习兴趣则是在  相似文献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人变“应试教育”中教师为应考而“苦教”,学生为应考而“苦学”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当然,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招一式就能完成,它需要长期训练,多方引导。下面仅就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谈几点体会。一、设同学生在杨文庙.主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7是被动的客体,而是有多方面需求,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主体。教师不能因学生回答问题错误而怒形于色,甚至讽刺挖苦,而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例如,在教学“三角…  相似文献   

10.
拙文《史证安顺屯堡的两重性——兼谈安顺山屯并非屯军堡子》已经辨明安顺“坉”之与“坉”(tèn)是两码事,“云山坉”是清代成同之交士民避乱的产物。然而山坉奇观已成安顺胜概,不能以不是明代坉落而忽视之。  相似文献   

11.
学校运动队的运动员要学习、要训练、要外出比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心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占用学习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家长担心孩子“玩疯了”不能专心学习,毕业考不上理想学校;运动员担心一旦影响学习,家长和老师就会不喜欢自己。如何把学习和训练的矛盾解决好,培养出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是抱怨,而是真诚地解决好存在的矛盾。一、目标的激励。运用目标功能,可以激发人的正确动机。我们把搞好群体工作,上好“两课”、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因。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还在于怎么诱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还没去过长城,但并非意味着我不是好汉。我知道,很多人登上长城照样成不了好汉。但任何人似平都不能否认:长城绝不是一段墙,不是。 (一) 长城应当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敬佩的。任何一个中学生,心灵深处无一不渴望成才。可是,很多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人才”概念,往往把人才看得很神秘、高不可攀,从而影响了学习和进步。实际上,通往成才的道路并非坦途,也决不是悬崖峭壁。人才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各行各业中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提问时,问题不能过于直露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抑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容易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们胡诌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种种“根据”:一曰它是“相对真理”;二曰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三曰它须得“革新”;四曰它已经不是科学云云。对此,本文逐次批驳,指出: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并非“日用大全”的作用;“革新”马克思主义就意味着象伯恩斯坦等人一样去篡改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科学的世界现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深夜,我家总有不灭的灯火,这并不是我在学习,而是我老妈在读书。我老妈是一位光荣的白衣天使。据说,他们上学的年代不是“上山”就是“下乡”,不是学工就是学农,没读过多少书,为了补上读书这一课,妈妈总是坚持读书学习。大概正是补课补得好的原因,所以下乡回城之后,妈妈当上了一名助理护士,现在竟成了一名护士长。要说她愿意学习,我佩服;但在家里,老妈对我教育时,通常是连珠炮般的高声训话,好在习惯了,还因为我知道这是关心我。想不通的是,据说她在单位上可不是这样,要求病房里搞什么“人性化”管理,说话不仅要热情,还要温暖,更不能生硬,她…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而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中下层士绅或正处于转化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其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表,具有独特的阶级属性即“转化性”,而并非通常所说的“软弱妥协性”;由此所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全局性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搞所谓“改良主义”.变法的失败不能归结为维新派对改良这一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应从客观历史条件的不成熟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学习英语时,常强调要记住大量的单词,而对词组的搭配却少有言及,甚至忽略不提,这是很不妥当的。很多英语单词的表面意思都很简单,但合成词组或经过搭配后,却获得了全新的意义,这是英语学习者必须加以注意的。现把一些常见的词组搭配,结合高中英语课本及近年来部分英语高考题的内容,作一简单的归纳。一、单词是学过或看得懂的,但合成词组或搭配后变成了成语或惯用语,产生了新的意义,若仍逐字死译必会导致错误。如高中英语第二册(上)Lesson26中的fresh water不是“新鲜水”,而是“淡水”;Lesson 36中的throw up并非“向上抛”,而是“呕吐、吐出”之意;Lesson42中的a high wind也不能译为“高风”,而应译为“劲风”等等;再如’97高考选择填空第9题的look up意为“查找”,并非“向上看”;’98高考选择填空第12题  相似文献   

20.
首先应该抓好三件事:一、鼓励学生提问;二、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三、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有些学生很善于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但是提不出问题。如果上完课后学生们觉得“都懂了”,其实并非正常的现象。因为教学不但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且也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虽然不能反过来说提问多的学生就一定是好学生,但是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却一定不是最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