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瑞安方言动词重叠形式丰富,VVX式动词重叠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其重叠形式主要为“VV+结果补语、VV+趋向补语、VV+眙、VV+动、VV+爽”等五种.本文对这五种重叠式进行了结构描写与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2.
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祁东位于湖南偏南部,属湘语永全片。在祁东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即动词的重叠形式。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具体的方言实例对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力求能够全面体现出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这一特殊方言现象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西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单音节动词有“VV”式,“VVX”式(含“VV”返式,“VV先”,“VV下”式,“VV儿”式,“VV”,“VV架”式,“VV亲式”),“VAVB”式,双音节动词有“V1V1V2V2”式,“V1V2V1V2式。本对这些重叠式的构成以及它们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同时对它们的语法功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VV/V-V+结果补语"格式源流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研究者普遍认为,动词重叠后面不能带结果补语。实际上,“VV/V—V+结果补语”格式明末清初白话作品使用较多,其余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中也可见到这种用法。“V—V+结果补语”格式似乎“五四”以前就被淘汰了,“VV+结果补语”格式则被上海话、绍兴话、昆明话等现代汉语方言所继承,在现当代的一些文艺作品中,也不时可以见到这种格式,近年来这种格式的使用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西武宁(上汤)话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方言武宁话中有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它是由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加前级“连”构成,记作“连VV”。这篇文章从动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这种重量结构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湘语邵阳话中,动词“VXVX”式重叠中的X,既可以是持续体标记,也可以是完成体标记,“VXVX”式重叠既有原生重叠,也有由句法结构和话语反复等演变而来的次生重叠,这在汉语方言中是颇有特色的。通过将湖南方言动词“VXVX”式重叠与别的汉语方言进行比较,可以提出一条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蕴含共性:在某种汉语方言中,如果存在由完成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则肯定存在由持续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  相似文献   

8.
有关动词重叠的来源,过去广有影响的认定是动补结构的V一V式,其后补语成分虚化而形成;由其中的数词再省略而成VV式.本文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看看",描写以它为中心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在唐宋元时期的产生发展情状.认为该形式是通过词义的引申,辅助以句法手段,从而实现了由重点表时量向重点表尝试、由侧重表时长量大向侧重表时短量小的转移.它和V一V在元曲里边殊途同归,并在<西游记>里边初步奠定了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9.
"玉环话"是玉环市内三种主要方言中的优势方言。对玉环话的研究,十分欠缺且集中于语音方面。本文探讨玉环话动词重叠的各类形式,基本形式有"VV+X""VBVB""VV/VVV/VVVV"(单音节动词多次重叠)三种。有表尝试、突然、短时、持续、有间隔的持续等意思。  相似文献   

10.
高密方言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有特色的重叠式,其中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VV的”句式,意思基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其常用形式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上“的”字,成为“AA+的”句式。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由这两种特殊的结构构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汉语动词重叠VV式二语处理中的句法启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感教学与汉语动词重叠VV式二语教学中的相通性,由此构建了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整体教学设计。分阶段教学,把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教学合理地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语感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统计《水浒传》中的6种动词重叠词例和用例,发现V一V、VV不仅出现的词例最多,而且重叠使用的次数也多,使用的频率也高。分析动词重叠的类型,讨论其语用特点和功能,而且V一V式语用特征产生有独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长阳方言为西南官话,本文考察了长阳方言中特色框式动词,描述这些框架的共同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皖北方言的动词重叠式“VV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北方言"VV的"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话"VV的"句法表现。"VV的"中的"的"必不可少,"VV的"不能变换为"V一下(一会儿)",不带宾语,重叠形式的第二个音节不轻读,可以前加"别"或"没有"进行否定,不用于非现实情态,具有很低的及物性。"VV的"的基本语法意义是侧重动作行为的持续、反复,凸显动作行为的进行是其派生语法意义。除此之外,"VV的"具有生动性。"VV的"的某些句法特征与现有的关于汉语南北方言动词重叠的有关概括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江苏泰兴方言"VV"式由单音节动词重叠而成,其后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泰兴方言"VV"式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和定语。"VV"式充当定语时,能构成"VV的人"或"VVN的人"名词性结构,具有指称性质,与前面的人称代词构成同位复指式结构。"VV(N)的人"能够充当主语,构成"VV(N)的人Vp"构式,其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某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场合做了不合适的行为的贬责",构式义形成的理据为语境明示和基于百科知识和反预期信息的语用推理。构式的形成是由主谓句"SVVN"降级内嵌入另一个主谓句"SVP"而来。泰兴方言的"VV"式已发生功能分化,在句法、语义、语用上有多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7.
《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型世言》共使用15式257例动词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型世言》有的动词重叠带补语,有的带“着”等助词性成分,但极少带“儿”尾,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全部后置。弄清《型世言》动词重叠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研究动词重叠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9.
部分VV式重叠后面可以带表时量或者动量的准宾语,以使VV表示的"不定量"变得具体明晰."VVO准"格式有着与"VO准"格式不同的语用效果,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同方言渗透、网络语言的影响、VV的意义与来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彝语东部方言八堡话中的是非疑问句共有助词式、选择式、反复式和重叠式四种形式.是非疑问句演变的路径:一是正反选择问“V+ 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V”→反复问的缩略形式“V+neg”→助词式“V+助词”;二是正反选择问“V+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 +V”→VV式.前一种演变路径在汉语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后一种演变路径,彝语方言八堡话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