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文静 《考试周刊》2009,(40):40-40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交流的速度、张扬个性、追求特定的审美情趣,在现行汉语基础上和不断的实践中通过调动人脑的所有知识储备与想象力而摸索创造出的一种输入相对快捷的符号体系。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已经开始渐渐地影响到日常用语。针对这一现象。通过调查,本文分析了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和对网络语言存在和发展的态度,展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杜义宁 《文教资料》2012,(16):36-37
近几年出现的形式多样、纷繁复杂的网络流行文体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发展了网络文学,而且使得网络文化的发展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网络流行文体语言实例分析网络流行文体语言产生的背景、分类和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人们文化心理变化,从而探求网络流行文体语言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就如水、电和空气一样,互联网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于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化、网络语言、网络广告、网民、网虫……铺天盖地、蜂拥而来,2011年"Hold住"及"Hold住姐"等词的出现,为网络语言的流行带来了又一高潮。本文通过对流行网络语言构成的归纳与总结,并通过模因论剖析网络语言的内在生成机制,分析了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姗姗 《考试周刊》2010,(41):29-3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网络上聊天或发帖等时常用的语言或符号。本文将流行在日语各论坛、博客等的网络语言整理出来,从日语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开始分析,进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日语网络语言,得出日语网络语言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这一结论,最终阐明如何看待日语网络语言这种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由网民创造的、在网上流行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涉及了现代生活的很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同时,它的更新十分迅速,大量网络新词随时涌现。网络语言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反映了中国最新社会动态和文化走向,受到年轻人的频频使用。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和翻译,可以使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同步更新,了解当今社会的潮流和变化,加深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网络上聊天或发帖等时常用的语言或符号.本文将流行在日语各论坛、博客等的网络语言整理出来,从日语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开始分析,进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日语网络语言,得出日语网络语言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这一结论,最终阐明如何看待日语网络语言这种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7.
网络游戏语言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脑逐渐走进每个家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随之产生,网络语言的产生又推动了网络的流行。网络游戏语言产生的渊源、功能、特点、极其发展方向是网络语言研究的要义。  相似文献   

8.
邓雅雯 《海外英语》2011,(15):235-236
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网络语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给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盛行,社会各界看法不一。该文通过对2011年网络流行的一种新兴文体"凡客体"的分析,从其成功模因和所引起的修辞效应以解释网络语言盛行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快速传播.网络中出现了大量新词语,形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可指网民们在网上交际时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和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由在线流通的文字、语词、图形构成的符号系统,其使用和传播也越来越流行。目前,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引起了愈来愈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旨在从网络语言的特征方面探究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同时就网络语言使用中的错用词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交谈语言的发展历程是宏观语言发展过程的缩影,对网络交谈语言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本文从网络交谈的语境、交谈方式的变革及表情表达的机制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网络语言的特点。探讨了语言发展与其使用环境的相互的、能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网络流行语“囧”为例,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音、书写、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层面分析网络语言的文体特征及文体效果,同时对语境根源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硬笔线描课程"是在"硬笔画"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探索,在本质上有别于"硬笔画课程"。它并非在工具上为了方便而把"中国传统线描"的绘画工具——"毛笔"替换成"硬笔"那么机械,也并非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使用"硬笔"来对经典的"中国传统线描"进行阐释那么肤浅。课程所牵涉到的是中西方在文化和美学层面上对单线、线的组合方式、以及通过用线反映出来的对物象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的差异,其训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绘画语言的丰富,更是借此透过中西美术比较而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再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基点是多元的,其逻辑核心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分别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基础、发展动力、实现途径以及奋斗目标;现阶段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正在兴起,然而如何有效的应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笔者结合当前的汉语学习热,建构了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促进对外汉语的教学以及对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宗教归结为一种与世俗秩序并列又与其发生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体系。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信众心理层面考察了宗教的源起;解析了宗教对社会结构和信众所具有的多重功能;揭示了宗教在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0.
On Technology     
The basic premi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problem of technology is not a technological one, but one of understanding and vision. The entire Western tradition, in its religious as well as its secular modes, has always admired technique. True, the modern age has increased the mechanization of technology, and more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xtended our sensory modes of knowing, tempting us to fall in love with them much as Narcissus fell in love with his own reflection. However, there is nothing necessary in these developments or in the views spawned by them.Technology encompasses the instrumentalities with which we create the made world. The made world, not unlike the natural one manifests Being; it is the unconcealment of reality's potential to be made. It is up to us to understand technology in this way and not as the mere manufacture and use of tools.Education is the main means at our disposal to create a new vision of technology and a new yoga to yoke ourselves to Being. The goal is to learn to see technology as an aniconic symbol of 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