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小云 《新疆教育》2012,(10):135-135
每个孩子都是宇宙中的一颗陨石,他们的亮点都需要太阳光芒的照射,而幼儿园的老师就犹如他们的太阳,我们的关心就犹如太阳的光芒。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活在他们的自信的世界里。孩子灿烂的童年需要我们来帮助他们编织。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画了一幅画,他把太阳涂成了鲜艳的绿颜色。妈妈看到了,告诉他,太阳是红色的,不能涂成绿色。孩子不听,说:我喜欢绿颜色。妈妈很生气,觉得孩子太不讲道理了。老师看到了这幅画,也告诉孩子,太阳是红色的,要他把太阳的颜色改过来。孩子告诉老师:绿太阳好看,不刺眼。绿太阳凉爽,不晒人。孩子还告诉老师,他看到过绿色的太阳,那是在夏天树林里,透过树叶丛看到的。遇到这样的孩子,也许老师、家长都有些头痛。孩子太不听话了。中国的大人喜欢乖孩子,我们的教育不断地培养着乖孩子,我们不断地对孩子说:乖,听话…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活泼可爱、乖巧伶俐、能说会道的优秀人才,而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都是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的孩子。其实作文与说话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黄怡 《中文自修》2004,(4):32-35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带着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大家对一幅名为《绿太阳》的画很感兴趣。画面上绿绿葱葱的树林下是碧绿的草地,上方是一轮绿色的太阳,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照耀着树林和草地。几个学生在画前争论起来,学生甲说:“这幅画画得不对,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学生乙说:“这幅画画得很好,艺术家很有想像力!”学生丙说:“有一次,我从树林里看太阳,太阳真的是绿色的!”老师说:“同学们的看法都有道理,看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不要轻易改变你们  相似文献   

5.
翻阅杂志,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美术教师让学生画春天,大部分学生用缤纷的色彩画出了五颜六色的春天。但有一个孩子却与众不同,他的画只有一种颜色,绿绿的小草,绿绿的柳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硕大的绿色太阳!老师问:"你怎么把太阳也画成绿色了呢?"孩子说:"春天看上去都是绿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阳公公如果也是绿的,那就有更多的小草变绿了。"教师听了低声嘟哝了一句:"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6.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  相似文献   

7.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住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反之亦然,我们也需要听孩子的话。  相似文献   

8.
暑假,我和同伴毛艺玄风尘仆仆地赶往南平参加钢琴考级。8月的南平显得异常闷热,太阳肆无忌惮地向大地放射出炽热的光芒,蝉儿在枝头不厌其烦地唱着不知名的歌儿。我可没有蝉儿那样的好心情。我和毛艺玄来到了参加考级的那栋大楼。父母都先排队了,我们被老师叫去有事儿,耽误了,不  相似文献   

9.
在大人眼里,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只有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可是细想一想,生活中,孩子听我们大人的话的时候多,不但没有把我们 "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像金色的阳光……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照亮了千万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唱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在祖国的蓝天下,每个孩子都是小星星。残疾孩子也是如此。光芒被掩盖的残疾孩子想要闪闪发光,能够闪闪发光。他们需要学校、老师如同太阳一样引领他们前行.让他们从星星成长为太阳,令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组织了绘画活动“初升的太阳”。我没有画范画,也没有提太多的要求,我想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自己去构思、去创作。孩子们对这次绘画活动很感兴趣,不一会儿,大部分孩子完成了作品。有的画出了在蔚蓝的大海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有的则画了在高高的山冈上露出半边的太阳。正在我窃喜之际听见一片吵闹声。卿卿向我报告:“佳佳把太阳画反了!”其他孩子也一齐喊:“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佳佳画到西边了!”只见佳佳眼里满是泪水。我也很奇怪,佳佳为什么要把初升的太阳画到西边呢?于是我问佳佳,佳佳告诉我:“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  相似文献   

12.
杨学苗 《课外阅读》2011,(11):70-70
每个孩子都喜欢绘画,绘画是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最原始的方式。在孩子的成长中,经常会不自觉的去涂涂画画。孩子们的绘画,在很多大人眼里,不置可否,但对于孩子却是意义非凡。因为孩子想借着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内心感受。我们要适时地给予鼓励,正确地引导,同时要学会聆听孩子作品。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纯洁的,因而是美丽的;孩子个性各异,美丽各有不同。最丑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美丽的;犯错误的孩子,在老师眼里也应该是美丽的。   我每天都为孩子们发喜报。所谓喜报,不过是油印的小报,写上“你今天表现得真棒 !”之类鼓励的话,再配上一些线条简单的画儿。孩子们每天都认真评议。那天,我照例为同学们发喜报。这几天,孩子们的表现都十分出色,我想,应该给每个同学都发一张。发到四大组,同学们对郑鹏有意见:他上课拧了同学一把 !我没有发给郑鹏。他生气了,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放学后,郑鹏对我说:“我只拧了一下………  相似文献   

14.
袁静华 《小学生》2013,(5):61-61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这是每个教师的心愿,也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努力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每个学生都有差异,在每个班中总有一些称之为"学困生"的孩子,他们或是考试不及格,或是上课无心听讲,或是拖拉作业等。总之在父母、同学、老师眼里被视为"笨蛋",然而他们自己更是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平时不会主动学习,像算盘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他们这种学习态度一度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障碍。下面谈谈对于学困生我的一些做法:一、重视感情投资,激发学习欲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之爱是儿  相似文献   

15.
老师的微笑     
2月11日 晴 老师的微笑,像一轮和煦的太阳,放射出爱的光芒,给予我们温暖;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像金色的阳光……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照亮了千万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唱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在祖国的蓝天下,每个孩子都是小星星,残疾孩子也是如此.光芒被掩盖的残疾孩子想要闪闪发光,能够闪闪发光.他们需要学校、老师如同太阳一样引领他们前行,让他们从星星成长为太阳,令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是这样一所能让孩子们闪闪发光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5岁的青青正在画小太阳,大家都说太阳应该是圆圆的,于是青青画了一遍又一遍,可青青的太阳总是没有那么圆。画了一个又一个不太圆的太阳以后,青青不乐意了,把笔一摔,翘起小嘴巴嘟囔着:“臭太阳,坏太阳,那么难画,不画了不画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半途而废的情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怎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和“半途而废”说再见,成为意志力坚强的坚韧宝宝呢?我认为首先是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意志行为环境。比如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一架飞机模型时,大人不要包办,也不要随便改变孩子的意志,在孩…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感受红、黄、绿的色彩美。 2体验合作撕纸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太阳胸饰若干,黄色大太阳胸饰一个。 2.红、黄、绿长条色纸若干。 3.画好光芒的红、黄、绿大太阳各一个,中间圆形空白处己贴好双面胶。  相似文献   

19.
喜欢绘画,几乎是所有孩子都有的情趣,而且这种情趣很早就已经产生。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就会向父母表示他想画画,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他从两岁开始就在我给他的废纸上,用铅笔或蜡笔涂来涂去,画那些谁也看不懂的画。到后来,他甚至可以告诉我,那些杂乱无章的线条是“大马”、“老虎”。在儿子刚刚满三岁后的一天,他忽然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说是太阳,而且在大圆圈的里边又画了两个小圆圈。我问他这两个小圆圈是什么,他说是眼睛。我又问他:太阳怎么会有眼睛呢?他肯定地说:“有眼睛,瞧着你哪!”是的,那耀眼的阳光投射到人们身上,真的有点象明亮的眼睛看着你。我没有坚持用严格的科学观念去纠正儿子幼稚的看法,而是用浪漫主义的情怀符合了他的这种幻想家般的见识。也许在儿子眼里不仅太阳是有眼睛的,其它许多事物也都是有眼睛的。人们都说眼睛是通向心灵的窗户,幼儿在同成人的交往中感触最深的也许恰好是这对闪闪发光、流露着内心感情的眼  相似文献   

20.
热爱、平等、宽容——人文关怀的基石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多交流,在学生眼里优秀的老师,师生之间毫无鸿沟,一生在联系簿中反映她与父母的隔阂问题时。我给她的评语是:“太阳也有黑子,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错,但是太阳毕竟哺育了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