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犯罪心理学所认定的"越轨犯规行为"都是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偏离和违反,在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如果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那么它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也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问题"不是他们自身固有的,而是权威者给他们贴标签的结果。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一旦被公众贴上"贫困生"标签,他们就有可能在标签的影响下逐渐改变认识和观念,进而引起自我概念和行为方式的负性变化,最终内化标签,走向"思想贫困"。如何预防和转化"思想贫困"是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意,在弱化消极标签、强化积极标签的同时,还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让贫困生体面地受助、尊严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论标签理论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社会越轨现象的一种理论。从标签理论的基本命题出发,指出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可以使许多学生的偏离行为得到解释。此外,教师给学生贴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标签理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工作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越轨社会学理论对防范学生越轨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越轨行为的主要社会学理论包括失范理论、化传递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和化冲突理论等,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青少年学生行为越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比如,“这个人是坏人”、“这个人是小偷”、“这个人不诚实”等。这里的“坏人”、“小偷”、“不诚实”,就是社会给这个人贴的“标签”。社会标签理论认为,这些标签不一定能从客观上反映这个人是什么(因为有些标签是社会错误地加给某人的),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将会“变成”什么。因为标签改变了别人对被贴标签者的认识,也改变了被贴标签者本人对自己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的发展,并使之最终成为标签所标定的身份。在这…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认知、情感、心理、思想等方面偏离常态,不可避免地出现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于是,他们就被教师和同学们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如品行差、智力低下、爱说谎、偷东西、多动症等,慢慢地变成了问题学生。一、问题学生的形成第一步,出现问题行为。学校规章制度中有着许多明确的行为要求,如上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正反事例反映"标签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重要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会有意或无意地用到"标签理论"。恰当运用标签理论,贴什么样的标签,怎样贴标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勇 《学周刊C版》2014,(2):73-73
本文通过正反事例反映“标签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重要影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会有意或无意地用到“标签理论”。恰当运用标签理论.贴什么样的标签.怎样贴标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社会越轨则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两者都是违反或背离了课堂或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并且,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同样也可以是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角度探讨反语问题。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说话人在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1.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用来解释人的越轨行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了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人一旦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学生如何不被帖上标签,以及标签理论对于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平 《江苏教育》2011,(9):22-24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法的背后是思想。改变了人的思想就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理论。20世纪以来,学习与教学理论经历了四次重要的变革,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影响了大批教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法的背后是思想。改变了人的思想就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理论。20世纪以来,学习与教学理论经历了四次重要的变革,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  相似文献   

14.
标签理论认为,个体演变为罪犯,其主要原因是被社会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标签理论视阈下越轨行为的相对性,贴标签过程的选择性,被贴标签后的固化性以及由于被贴标签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等都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因此,要充分借鉴标签理论,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家在象征互动论代表人物布卢默和戈夫曼的理论基础上对偏差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的。今天探讨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标签的作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学生评价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对于存在越轨行为的学生来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其作出的否定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慎重,防止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行为及别人的评价,提高自身抵御贴"标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幼儿社会技能——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在儿童群体中以人缘的好坏来衡量。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从“同伴接纳”的角度分析,主要用于评定同伴接纳或者人际关系(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幼儿社会技能是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社会技能的获得将促使幼儿良好的心理行为的发生。根据社会技能干预的理论,本文提出社会技能干预训练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成功获得进入儿童群体的社会标签。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由理论品质引发的思考 品质即事物内在的价值特质,是人类恒久追求、着意彰显且擅长评说的一个概念,也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以后的一个关键词,自古至今概莫能外.古时的品质,主要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或者产品的固有特性、功能、特点和可信赖度等.  相似文献   

19.
“超出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越轨行为”的解释,而社会学关于该概念的解释是,与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标准行为或社会的期待相违背的行为就是越轨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反常行为,病态行为,违章违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等多属于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罪是属于越轨的极端形式。本文所指学生越轨行为仅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并对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人们参与的系统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微观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动,是评估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模式状况全面反映了各系统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