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帧艺术家刘丰杰的新著《现代装帧艺术》,最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杜出版,这是他继十年前出版《书籍美术》一书后,为我国装帧艺术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该书是我国迄今出现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装帧艺术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新闻     
艺术界的同仁常问我,你何以从一个美术编辑走向副总编辑的。而新闻界的同仁也常问我,你在新闻上的创新是否与你的艺术修养有关。其实我也很难讲清是新闻给了我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是艺术给了我新闻写作的活力。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我在新闻上的每一次创新,都得益于我那长期积累的艺术底蕴。 艺术的眼光与新闻的发现 我一直认为,新闻是一门科学,同时新闻又是讲艺术的。艺术是什么?艺术大师罗丹在他的艺术论中这样表述:“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  相似文献   

3.
唐琼 《大观周刊》2012,(10):219-219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相似文献   

4.
编辑大型画册《科学与艺术》时,沉浸其中,所感悟到的韵味与意境,令人有一种享受美景的快感。其实,科学并非常人想象的那么艰涩,它的美丽通过艺术的表述可以展现出无穷的魅力。画册出版后,每次翻阅时,李政道教授畅谈科学与艺术关系并身体力行的情景,就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审定《科学与艺术》画册付印样时,对画作应表现的气魄提出看法,并阐述画册表现的思想;在《科学与艺术》画册出版座谈会上,漫谈“科学与艺术”结合思想的渊源;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时,坦言与艺术家的愉快合作;与科学界和艺术界人士共同探讨科学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等。当我们走近这位科学大师,不仅可以感受到他那博古通今的艺术情怀,更可以理解和认识他的艺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政道教授为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所作的努  相似文献   

5.
关于纪录片定义“我觉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 ,那就是只要它不是虚构的 ,我们都可以当它是纪录片。”访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在做纪录片的 ,你创作纪录片是出自于一种艺术的直觉吗 ?你所理解的纪录片又是什么样的呢 ?谈 :刚开始 ,对纪录片的内涵是什么 ,是没有认识 ,因为那时没有相关的理论书籍可读 ,没什么片子可看 ,基本上是说凭直觉创作。我拍纪录片受吴文光的影响比较大 ,1990年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工作。他 1988年的时候来北京 ,当时在中央台海外中心拍一个系列片《中国人》。我觉得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开始关注个体 ,关注平…  相似文献   

6.
《章桂征论装帧·论章桂征装帧》是一本装帧很精美的书。一位中青年装帧家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优秀作品,固然可贵;而同时在装帧理论研究中辛勤探索而有所建树,就更加难能。重视书刊装帧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这是书刊美术编辑提高装帧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章桂征同志成功的奥秘。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是任何有天赋的作家和艺术家,离开了认真、勤奋的劳动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都是难于成功的。我相信,从事书刊美术设计工作的,也是这个道理。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章桂征在设计书籍封面时那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顽强的艺术追求。他无论设计小说、诗歌或是刊物封面,甚至版式设计,都是如此。这些年全国图书品种增长很快,给装帧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封面设计作品;但也有不少粗糙的、平庸之作。这不能不说与设计者的态度与素养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伊 《出版科学》1999,(3):31-32
他没有在摄像机前面挥毫泼墨的殊荣,他也没有风风火火办过个人画展。但是,他确是一位美术家——在你年轻的时候也许早就读过他设计过的书籍;在你家的书架上,或许陈列有他装帧过的名作,只是你没有注意他的名字罢了。我在这里要介绍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美术编审沈云瑞。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书装艺术界,张守义先生是探受作家欢迎、同行钦敬、读者喜爱的一位。他的为数众多的装帧设计和插图,所以能简约传种,风格独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是和他四十年来顽强执着的艺术追求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美术出版起始于70年代,繁荣于八九十年代,比文学出版要晚得多。从1945年台湾光复,至国民党退守台湾的前20年,台湾的美术出版仅有几份短命杂志和一些极其零散的不成规模的书籍,如1945年由大陆赴台的木刻家黄荣灿主编的《新创造》,仅一年就夭折了;1950年由何铁华主编的《新艺术》,不到几年也停刊;1956年和1970年分别创刊的《美术》、《美术杂志》都免不了这条短命的俗径。这期间,虽有“五月”、“东方”的艺术造反,但终究没有促成台湾像样的美术体制,其中当然也包括美术出版。因而“五月”、“东方”画会中的不少成员也都纷纷流散欧美,另寻艺术发展之土壤。这种美术出版的荒芜状况,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相应的美术人口和设施没  相似文献   

10.
讲播艺术工作者的主要创作媒介是有声语言。他的首要技术追求就是关于这个声的发生、组合、运用和传送等等。如果没有了这个声,也就没有了这门艺术。讲播艺术家的主要艺术目标就是设计并实现有声的语言的美感,使有声语言获得一种审美价值。这个声的设计与运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他的艺术生涯。他使用这个声表达着作为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为一本书籍装帧的美所感动时,往往追问荡漾在书籍形态之上的美感来自何方?那贮藏在装帧形态之内的神秘征服力,散发出的无限情趣与诱惑,源头来自哪里?冷静分析就不难发现,虽然构成书籍装帧艺术之美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是,装帧材料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必定起着一种不可缺少的关键作用。红楼梦设计:速泰熙昨日一位朋友从南京寄给我一本他新设计的《红楼梦》他在信中说“我怀着一种敬重的心情做的设计,《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道出了多少版本,同样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形貌……”。他设计的新版本“书出来以后出现了预料之外的…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去年秋冬时 ,书籍装帧设计家张慈中告诉我 ,他正在忙着编辑自己的书籍装帧作品集子 ,这本书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听了十分高兴 ,心里想 ,他早应该出版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集了。我的藏书中就有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几位装帧设计家的作品集。我以为一个人爱书 ,也会爱书的装帧设计 ,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而且欣赏书籍的装帧 ,是一种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书籍装帧的艺术性与书籍内容的完美结合 ,可以唤起一种感情和力量 ,引发出更为深层的联想。欣赏书装艺术 ,似乎并不同于欣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难用恰…  相似文献   

13.
戴卫从没有能摆脱一种精神上的重负感,好象艺术不是恬静和谐的美之乡,而是烈焰炙人的地狱之火。他似乎总在艺术里煎熬,时时在探索,时时在苦恼。每当他抬腕运笔,横收直放,腾挪勾勒时,他总要俯案沉思:笔端流泻的,是审美的,还是演释的?是创造的,还是平庸的?他深知,创作若不常常否定自己,终将被自己所打倒。艺术总须创造,自不待言。但作为书籍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纵观世界各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时,往往会发现日本书籍装帧艺术家的作品是为人所瞩目的。这其中除去装帧材料的讲究、印制技术的精良外,应该说是由于不少装帧作品的艺术构思新颖,而使读者产生了共鸣。日本现代书籍装帧艺术民族风格的特色大约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重视每本书的广告功能日本是个充分的商品生产的国家,书籍自然也是一种商品,不过是具有可以阅读的特殊功能的商品。它集商品性和视觉性于同一本书中。为此装帧艺术家就必须完成这样几个任务:再现书的内容魅力;表达作者的性格和出版社的形象;保护书籍;  相似文献   

15.
梦想远去     
那是青岛一十夏日的夜晚,繁星闪烁、凉风习习,空气湿润而又清新。中学时代的我正与几十要好的同学无忧无虑地在一起漫无边际地神聊。这时,一位男子从我们前面走过,一位同学指着他的背影对我们说:“那个人是我们家的邻居,在青岛日报社里当编辑。”  相似文献   

16.
老人干瘦、晚年走路还颤颤巍巍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学贯中西的老者.有着蓬勃饱满的艺术生命,有着认真狂热的艺术激情,担当起了中国美术从僵化的创作模式转向现代绘画艺术的开路先锋.扛起了中国美术进入开放时代的旗帜。其实,放怀无忌的他“骨头很硬”,一直视鲁迅为“精神之父”。  相似文献   

17.
图书设计的文化性、时尚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芬兰一位书籍艺术家曾经说过,图书设计是一种有纪律约束的狂想。既有个性张扬的狂想,又有文本规范的纪律。纪律源于文稿,狂想是设计者的构思和创作。设计者虽然是整个图书形象的主导者,但他不同于画家,不能不加限制地张扬艺术的自我,不能脱离内容去追求个性。他是基于书稿内容才能得以最终实现他的设计的,并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体现设计者个人的艺术追求。有时,他还不得不迁就于作者的意志。  相似文献   

18.
栗宪庭20多年来为当代艺术奔走呼号,鞠躬尽瘁。在西方艺术人眼里。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眼里,他是艺术界无上的权威,是他们见过的最富于人格魅力的人。  相似文献   

19.
高信 《出版史料》2007,(3):65-68
孙福熙五年“书装”路 鲁迅先生一生重视书籍装帧工作,除身体力行,以为表率之外,又关心培养支持年轻的书装艺术家,孙福熙、陶元庆、司徒乔、钱君匐四位就是曾面聆謦款,屡承教益的艺术家。四位之中,孙福熙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颇为特殊,先是往还甚密,再是遽然疏离。其后,已经跻身书装艺术界的孙福熙先生却又移情美术教育和编辑工作,而告别了书装艺术,时代环境和个人际遇也真是难测。  相似文献   

20.
A你是一个地道的军人。从1965年入伍当战士开始,电影放映员、宣传文化干事、秘书、处长、政治部主任,不停顿地朝前奔,如今已是北后某分部政委,大校军衔。你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且书法、美术、摄影三者得兼,各见所长。其作品不仅在军内外报刊广有登载,且多次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