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社交媒体作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和影响公众对风险事件感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高速转型期社会风险聚集的关键空间,尤其是社交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和扩散环节后,社交网络舆论空间越发复杂。通过以“风险竞技场”为理论框架,结合社交媒体“人机共存”的生态特征,探讨风险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官方媒体、自媒体、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在风险话语争夺和风险情景建构中如何进行社会资源动员影响决策结果。基于“人机”多元传播主体、“块茎式”叙事形态、“洞穴式”情绪共振、封闭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提出社交媒体风险沟通的负面机理。政府部门应该从争取公众信任、构建多维沟通渠道、多元协同共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完善社交媒体中的风险沟通机制,降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共创融洽稳定的风险沟通场域。  相似文献   

2.
冯敏 《声屏世界》2009,(4):13-14
公共决策关乎国计民生,非传统媒体为民意表达提供平台,两者交合点是公民的有效参与。信息公开、渠道通畅才能体现民主,决策科学。新闻媒介传播在传播中坚守新闻价值、坚持公众利益不失为一种降低决策风险的做法。编发以下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惠凡 《采.写.编》2018,(2):13-15,144
新媒体时代,得益于"公民新闻"的兴起,环境传播实现了全民参与,并且在时效性上取得了极大突破."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使得环境传播中出现了多样化声音,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风险.对此,媒体要在信息传播中加强对公众的议程设置和框架设定,引导公众讨论和思考的方向;政府要善于利用媒体的桥接作用,增强自身在环境传播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为城市形象塑造乃至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正面的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4.
社会风险持续成为社会热点,而涉及普通老百姓“一生最大的财产”——房屋拆迁带来的风险和危机,近年来特别被全社会所关注.本文拟依托新闻传播学知识,借鉴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理论,研究解构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风险问题.因为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拆迁风险具有多因性、集群性、长期性和易复发等特性.本文从政府—公众—媒体三角关系入手究其原因,拆迁风险的成因包括政府制度不完善,公众信息渠道不畅,以及媒体报道不平衡等.希望借助本次研究,找到方法,让媒体能够携手政府和公众,共同化解拆迁风险,并对媒体参与社会风险化解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媒体接触不仅传递风险信息,还通过提供风险意义建构的工具和空间,形塑人们的风险接纳度.基于2014年和2018年在F省开展的PX项目相关调研,本文发现:(1)面对相似环境风险,公众的风险接纳度在不同时空中呈现差异化表现;(2)风险体验与风险接纳的关系并非直接相关,还受居住空间调整、补偿安置满意度等因素影响;(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接触强度对公众的风险接纳度呈相反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大型技术类项目的 建设、运营和管理,风险决策的民主模式比单纯的技术模式更深得人心.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公众参与风险决策机制、重视和规范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控大型技术类项目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媒体接触不仅传递风险信息,还通过提供风险意义建构的工具和空间,形塑人们的风险接纳度.基于2014年和2018年在F省开展的PX项目相关调研,本文发现:(1)面对相似环境风险,公众的风险接纳度在不同时空中呈现差异化表现;(2)风险体验与风险接纳的关系并非直接相关,还受居住空间调整、补偿安置满意度等因素影响;(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接触强度对公众的风险接纳度呈相反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大型技术类项目的 建设、运营和管理,风险决策的民主模式比单纯的技术模式更深得人心.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公众参与风险决策机制、重视和规范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控大型技术类项目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互动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发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开放型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参与、监督国家政务的平台,而随着自媒体的产生及全球的社会变革的到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逐渐成为开放型政府提供公开透明的执政过程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新兴传播时代,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人们了解开放型政府的信息、参与开放型政府的具体决策及传播开放型政府的政策法规拓宽了途径,改变着信息产生和传播的方式,符合现代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微媒体的发展与进步,为公众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传播平台。微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在随时引导公众参与即时信息互动,增强他们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尤其是近年来,微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为受众提供信息来源,为推动突发事件的进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微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过程及其作用,并针对提升微媒体公信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把握受众特点变化,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民社会日渐发育和新媒体的崛起,使媒体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是具有利益诉求与问政能力的"公众" 随着对受众的研究,受众从"魔弹论""强效果论"中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求信息,对于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理解和记忆,对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的新参与者——无所不在的媒体陪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编辑之友》2015,(11):65-68
无所不在的媒体陪伴是社会生活的新参与者.媒体陪伴主要包括三个内涵:其一,人们作为受众,几乎时时、处处被媒体包围、伴随;其二,人们作为传播者,几乎时时、处处都在使用媒体向他人或社会组织传播信息、保持沟通;其三,人们作为媒体的信息源及被采访、追踪、摄录的对象,几乎时时、处处被媒体扫描、跟踪、监视.媒体陪伴可以分为显性媒体陪伴和隐性媒体陪伴两种类型.媒体伴随并参与日常生活,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超级全景监狱"与"共景监狱"并存于当下的社会中.媒体陪伴既为社会管理者创造了"超级全景监狱"的信息优势和治理权威,也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共景监狱"的监督技术和社会氛围,几乎每个管理者都感受到了集体凝视和监督的压力.社会管理者和普通公民, "超级全景监狱"和"共景监狱"正处于一种博弈中.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等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的各类诉求和表达拥有了丰富且易操作的平台,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我国也开始步入公民媒体时代.公民媒体时代的言论具有草根与精英话语共处、真理与谬误同步传播、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集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蜕变,其社会意义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技术平台的影响,互联网以一种"媒体新形态"进入公众视野并参与公民生活,共同构建着过去十多年以及未来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最初信息匮乏时,人们狂热追捧网络传播,但目前已出现由信息失控带来的一系列传播负效应,影响着网络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中国的传媒生态,调动了普通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但社会化媒体在促进公众舆论构建的同时,由于其信息传播方式、用户特点、技术特性等因素,也限制了公众舆论的形成.要想实现社会化媒体在公众舆论中的应有功能,应从有效监管信息传播通道及内容、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渗透融合三方面寻求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风险与决策相伴,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媒体的风险沟通。怒江水电工程遭遇政府、民间与媒体的不同声音,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和符号意义,工程的搁置更是凸现了风险决策的民主。风险传播从侧重教育宣传式的单向传播,走向注重公众参与的双向传播,促进风险决策的民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8.
正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速度考验。全媒体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呈现出一种急切的信息饥渴状态。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来获取并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一些利益群体抓住这一"机会",伪造散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扰乱了舆论环境,甚至引起了社会恐慌。而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核等专业流程,不可能做到像自媒体那样的随意地传播,主流媒体也不具备自媒体"人人都是麦  相似文献   

19.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小区业主论坛为代表的新型社区媒体的兴起,弥补了主流大众媒体的社区传播缺位,成为社区公共参与主要的交互平台,对社区建设具有显著影响力。通过田野调查,对所选案例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探讨新型社区媒体的传播特性,重点剖析社区媒体在整合社区公民、预警公共事件、疏导公众情绪、涵养公民素养等方面的独特功能,进而指出我国新型社区媒体在培育社区公民素养、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民主管理方面的可能路径及其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