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设计意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有趣的"一问一答"小游戏,如"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喵喵""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娃娃家"等,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乐趣,提高了其应变力和创造力。最近的一个欣赏活动中,幼儿被富有浓郁壮族气息的歌曲《对歌》吸引住了,歌中不仅有对唱形式,还有优美婉转的曲调、热闹欢畅的对唱情景以及诙谐活泼的歌词,让  相似文献   

2.
《王老先生有块地》是一首非常熟悉的童谣歌曲,旋律简单且多重复,歌词有趣宜于幼儿记忆,特别是歌曲每一句的后半句都重复演唱“咿呀咿呀哟”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小班幼儿歌唱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喜爱歌唱活动,同时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基于此教学目的设计了该活动。  相似文献   

3.
小黑猪     
设计意图 歌曲《小黑猪》音乐形象鲜明,旋律特征诙谐、幽默,有助于调动中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教材分析中,我发现本歌曲前半部分为一句歌词,描绘出一个故事场景,我将之命名为“主歌”;后半部分的歌词以象声词“呼噜”为主,我称之为“副歌”。由于本歌结构上的特殊性,且旋律简单,因此,我把“主歌”部分的教学重点定为歌词与旋律的掌握,“副歌”部分重点定为节奏与音高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都说:"乐为心声。"高声欢唱是表达心声,彰显个性、爱好的最好方式。而在实际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幼儿表情漠然,被动走神,对唱歌缺乏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感受美感并欢唱呢?就此话题,笔者浅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引导幼儿了解歌词意思,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虽说幼儿歌曲朗朗上口,词句简短,但幼儿年龄尚小,知识面狭小,对歌词的理解模糊,直接影响了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我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谷满红 《幼儿教育》2012,(13):32-33
设计意图:歌曲《鸭子上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富有一定的情境,深受中班幼儿喜爱。不过由于歌词中有数数特别是倒数的内容,旋律中又有间奏,所以中班幼儿演唱起来有一定难度。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歌唱水平,我将活动分为两个教时来完成。本教时作为第一教时,我将感知间奏作为活动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可以抽拉的环形图谱,一方面可以生动、有趣地表现鸭子上桥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新歌词,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评介】这是一首适合幼儿、富有情趣的问答歌。用问答形式写成的歌曲,显得亲切自然。歌词活泼,作者把“云彩”、“浪花”、“鸟儿”、“鸭子”等这些形象鲜明、幼儿熟悉喜爱的东西拟人化,有声有色地给他们展示一个美好、快乐的世界。最后  相似文献   

8.
《五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歌词简单、重复,朗朗上口的歌曲,有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和简单有趣的歌词内容,深受幼儿喜欢。虽然歌曲旋律中有大小调的变化,但富有情节的歌词能帮助幼儿感受、表现两段歌曲情绪的变化。教学活动可采用图谱、游戏、肢体律动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同时感受歌曲中5以内数量的递增递减,进一步丰富幼儿有关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材教法分析我们选用的歌曲《跳跳跳》,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曲调简洁,音域跨度为六度,与大班幼儿声带的发音、音域的发展相适宜,适合幼儿创编歌词演唱。本节活动主要有三次幼儿尝试的过程。它们是递进的关系,逐步提高难度,对幼儿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幼儿尝试的欲望步步高涨,这是顺利完成活动目标的关键。大班幼儿有一定唱歌经验的积累,因此,本次活动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唱法唱歌和创编歌词上。幼儿在小班、中班时就已接触过歌曲的多种唱法,他们能根据原有经验尝试演唱。而创编歌词对幼儿自身素质则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张蕾 《早期教育》2003,(5):27-27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表现粤语歌曲风趣、活泼的情趣。 2.根据歌词内容尝试歌表演,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体验用粤语演唱及与同伴共舞的快乐,初步萌发爱家乡  相似文献   

11.
作品赏析 歌曲《小宝宝睡着了》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星星、月亮、白云、小虫、小鸟为形象,营造了浓郁的童话氛围和散文诗般的优美意境。歌词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全曲以××××节奏贯穿,易于幼儿掌握。适合在中班教学。  相似文献   

12.
第一场:单科教学VS整合教学 某中班幼儿学习故事“五官总动员”,教师先是出示鼻子、耳朵、嘴巴等图片请幼儿认识.接着又演唱歌曲“草莓蛋糕”(歌词里面有五官的内容),演唱完后又进行了五官绘画。  相似文献   

13.
[提示与教学建议]这首歌曲中出现的猪八戒形象,是幼儿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歌词诙谐而有情趣,旋律轻快富有变化,适合中班幼儿演唱。教学前,可根据歌词内容绘制两幅图片,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的内容。在幼儿初步学会唱以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演唱歌词和听间奏时创编猪八戒的各种动作。当第一段歌词唱完,教师弹尾奏时,可增加“寻找吃饱以后睡大觉的猪八戒”的情节,使表演带有游戏性。在第二段歌词以后的尾奏处,可增加“猪八戒自己踏着西瓜皮滑倒”  相似文献   

14.
教材提示下教学建设此歌曲调活泼,节奏感强,歌词生动有趣,幼儿易于接受,歌曲中有两处切分音的运用,使幼儿演唱起来更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5.
周克丽 《学周刊C版》2014,(9):206-206
人们都说:“乐为心声。”高声欢唱是表达心声,彰显个性、爱好的最好方式。而在实际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幼儿表情漠然,被动走神,对唱歌缺乏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感受美感并欢唱呢?就此话题,笔者浅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叶小倩 《福建教育》2011,(10):46-48
【设计思路】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相互配合的集体演唱形式。本班幼儿已经接触了“填充式”和“同声式”(唱衬词)的合唱形式,已懂得同伴合作能很好地表现歌曲,对各种合唱形式感兴趣。为让本班幼儿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双声部合唱,本人组织这次音乐活动。《大母鸡》是一首简短易学的歌曲,旋律活泼欢快,歌词结构简单,有涉及友爱的情感教育内容,幼儿容易理解。同时,歌曲的双声部主要体现在高、低音母鸡的叫声上,难度不大,幼儿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以其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特点,在街头巷尾广为传唱。尽管孩子们对歌词似懂非懂。依然乐此不疲地演唱。于是,我选择了歌曲中旋律简单、歌词风趣、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后半段供幼儿创编,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编乐趣,又能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以促进幼儿快乐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音乐在教幼儿编歌舞动作之前,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欣赏音乐,掌握好音乐的节拍、速度、力度等表现手段,以及音乐的性质、表达的情绪等,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歌词内容及文学形象。例如,教中班幼儿歌曲《春风摇铃铛》,我让幼儿随着音乐打拍子,使他们知道这首歌的强拍位置,体会到这首歌的速度是中等的。再用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形象性地理解歌词。在演唱中,让幼儿体验八分休止符及跳音的唱法,使他们感到这首歌是轻松愉快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歌曲《笑嘻嘻》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培养幼儿听旋律自己填唱歌词的能力。 2.通过学习“轮诵”、“轮唱”。提高幼儿听辨能力和节奏感。 3.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集体生活中的友爱与温馨。 活动准备 1.一架录音机。 2.录有“轮诵”、“轮唱”《笑嘻嘻》的磁带各一盘。  相似文献   

20.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干什么?哎,哎,哎,我在学唱歌。”孩子们正在玩音乐游戏《打电话》,我灵机一动,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用于数学活动中呢?数学活动时,我请十名幼儿站成一排,告诉幼儿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指定一名幼儿做接电话的人,再让台下一名幼儿打电话给他,全体幼儿先唱:“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接着打电话的幼儿唱:“喂,喂,喂,你排在第几?”接电话的幼儿回答:“哎,哎,哎,我排在第三。”随后又按不同的排列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