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胡巍巍 《广西教育》2014,(17):45-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由写几句话到写一篇文章的过渡,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笔者从片段习作训练入手,致力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写事状物,为将来写长篇习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3.
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鼓励学生立足生活,写生活。习作教学形式贯穿课堂内外,教学内容横跨学科之间,是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将各学科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过程,将知识积累转向知识应用的过程,走向生活化,使学生在习作中凸显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习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有真实而具体内容可写,然后才是怎样写,怎样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内容形象地描述出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生活习作",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撷取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小片段作为习作素材,并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学生的真实体验,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才能给人灵动和真实之感。  相似文献   

5.
习作知识的呈现要有助于学生增强习作的自信与成功感。在习作的开场别开生面地铺陈知识,在习作过程的指导中悄然无痕地渗透知识,在片段讲评中简明扼要地提升知识,让习作知识呈现带给学生不同凡响的"惊奇"。  相似文献   

6.
<正>一、为何要做片段练习1.片段练习是课堂的有效延伸片段练习可以和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有很多的写法值得学习并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2.片段练习是生活的积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能否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适当选材,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难关,跨越了这道难关,作文教学就完成了一半。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一、为何要做片段练习1.片段练习是课堂的有效延伸片段练习可以和课本内容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有很多的写法值得学习并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2.片段练习是生活的积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能否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适当选材,成了作文教学的一道难关,跨越了这道难关,作文教学就完成了一半。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习作写的是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体会生活。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过程中,我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习作,无话可说,空话、假话、大话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我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将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正好班里要调位,我借机把习作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感受到习作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生活的需要。原本打算只进行一次习作训练——《关于选择同桌的申请》,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出现了我未曾预料的情况。于是.我又安排了一次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11.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篇习作的诞生,其中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庄素娣 《文教资料》2011,(13):57-58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真实再现。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根本上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出新意,在生活中描绘自由,在生活中体验真情,在生活中展现出童真。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77):4-5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由写话过渡到习作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习作能力与课标要求的习作水平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笔者通过分析现状,阐述片段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提出片段写作的策略这三方面来寻找这过渡期的习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房东玲 《中小学电教》2007,(12):123-123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良好的习作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并在习作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就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提倡自主习作,自  相似文献   

15.
正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虽然第二学段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起步阶段,但在第一学段过程中,也或多或少涉及写话、写句子。如果在第二学段直接过渡到篇章,必然会增加习作难度,降低学生兴趣。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习作训练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此,笔者认为,针对这一段习作训练,最好从片段开始,这既是对第一学段写话、造句的延续,也是为以后篇章训练奠定基础。但是单纯进行片段训练,既不现实也不合理,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使其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成为主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习作材料,学生写的才能是“我”的认识世界的生活,才能在世界中认识“我”的生活。为此,习作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储备。注意习作内容的整体性,观照学生获取习作材料的过程。叶老说:习作要写出自身的经验,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学生的篇篇习作,所写的人、事、景、物,都要经历“观察———思考———评价———表达”的过程。习作指导时,必须从学生表达出来的内容入手,去…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世界六大教育之一。赏识教育可以运用到各项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科学创设赏识氛围,把它作为习作教学改革的一剂良方,充分舒展学生的心灵、发展其潜能,让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习作之路,有效提高习作效率。1构建平等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如地表达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而写作过程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何将这艰辛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主动的  相似文献   

18.
李楠 《中小学电教》2011,(10):141-141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孩子回到家苦思冥想.好半天也无从下笔,做父母的或是跟着手足无措或是干脆充当起“枪手”。作文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究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缺乏习作素材。小学生信息主要来源于身边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9.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写话练习是二年级习作练习的主要形式,是为今后成篇习作打基础的起步之路。但是现在二年级的片段练习缺乏整体的设计,没有持续的练习,起不到真正的训练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习作中最基础的内容进行有梯度的练习,循序渐进,在过程中渗透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