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实现共同富裕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共同富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即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和管理等诸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采有效措施推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划分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三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又各有多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即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有劳动价值论、所有制结构、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个人收入应划分为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两类.国家应保护合法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就说明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价值转移。但是,创造价值与分配价值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劳动创造价值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并不矛盾;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在现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承认一切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价值创造和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存在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需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不能从劳动价值论中得到论证,也不能成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根据,更不能把“生产要素价值论”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从而陷入西方经济学家主张的“要素价值论”的泥沼。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新的观点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且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完善收入分配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前提,改革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强化转移支付、打破行业垄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推进第三次分配、健全社保体系等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按生产要素分配将成为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支点,为分配机制和分配格局的创新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一、按生力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资源,主要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本文讲的是除劳动力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生产要素对企业收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