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学在诞生伊始,就与"实证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与思辨哲学相区别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孔德提出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在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中,实证主义社会学经历了发展、顶峰、甚至被怀疑批判,今天在社会学发展中如何科学的看待实证主义社会学,要怎样辩证的看待它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位置,本文主要从实证主义的产生、社会学家的发展、以及它与其他社会学研究的冲突与融合关系来探析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总是要依附于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基础,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诞生尚不足两百年,但是它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纳入“实证”作为重要研究范式,对整个社会学的研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社会学对研究范式的界定,从研究范式产生的背景、研究目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研究者价值观等方面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批判理论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混合研究范式和思辨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库恩的范式思维方式是在研究特定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结构基础上所产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范式随科学发展而不断转换并具有不可通约性,其理论比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更具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范式理论在多个方面对SSK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哲学中的社会学转向肇始于库恩,表现为从社会学的维度来建立科学划界标准、理论选择标准、真理观和科学发展图景等方面.库恩以此来反对传统科学哲学以逻辑和经验为基础的实证主义,并开启了科学哲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实证主义与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溯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由来与演变,及其在基本原则、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所遭遇的批评.通过介绍实证主义社会学与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求社会学能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成为一门更加科学,完善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库恩是科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的“范式”理论有许多不完善处,但是科学史的发展证明“范式”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的内涵、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发展、以及社会学历史中关于实证主义的论争作一简要的探讨,拟理出一条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的主线。指出实证主义自社会学创立至今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从“范式”一词出现以来,对它的研究与探讨便成为诸多学者孜孜以求的一项论题,对其内涵的界定也在诸多学术流派的争论中日渐清晰与深化。“范式”最初由科技哲学家库恩提出,随着人们对各项学科理论本源的深究而不断的发展应用到了多门学科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理论范式的科学界定日渐实用化,理论范式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构建学科理论基础的一个参照系。本文从宏观上研究并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与必然,对规范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概念、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其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与其社会学思想的结合过程,并对其实证主义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进行了回溯,探讨分析了孔德的社会学是如何形成其实证主义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童年社会学开始在社会学领域崭露头角.在批判传统社会化理论的基础上,新童年社会学否认童年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事实,主张把童年作为一种积极建构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近年来,新童年社会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不仅拓展了研究范式,深化了方法论,在超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裂、取消社会结构论与社会建构论在有关儿童与童年认识及研究方法上的对立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开始关注儿童研究自身应遵从的伦理规范,而且丰富了所涉及的问题域,广泛探讨了有关儿童规训与控制、儿童权力与权利、儿童生活质量与儿童暴力、虐待及其干预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看,新童年社会学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必要首先完善自身的理论构架,这是新童年社会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定荣 《教育研究》2005,26(7):44-48
库恩的范式理论把科学的发展看成是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过程,范式从形成到变革分为四个时期,即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教学论的发展应表现为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嬗变与更替;教学论的发展目前处于危机阶段。教学论摆脱危机的方式在于实现研究范式的转型,从目的一手段范式转向人文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Concern to incorporat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insights within school science curricula is an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Whatever the intrinsic merits of these insights, it is suggested that any willingness on the part of science educators to enter into a rapprochement with scholars in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HPS) of science stems mainly from the perceived shortcomings of contempor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a.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incorporating HPS within school science are reviewed and it is argued that, together with broader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science in society, 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and sociological insights point towards a radical reappraisal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The article suggests three ways in which such education might respond to some recent work in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4.
This is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by an exemplary urban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er. I collected data during 3 years of ethnographic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Marie Gonzalez’s classroom. Marie told stories about her experiences in ten year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cused on inquiry science teaching. I use a social practice theory lens to analyze my own stories as well as Marie’s. I make the case that science teaching is best understood as mediated by socially-constructed identities rather than as the end-product of knowledge and beliefs. The cognitive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fails to consistently produce transformation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desig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science teachers that is generative of new knowledge, and is self-sustaining, we must understand how to build knowledge of how to problematize identities and consciously use social practice theory.  相似文献   

15.
论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对有关自然科学知识性质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论述。从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观点看 ,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具有开放性、具体性、动态性、灵活性的特点。自然科学知识的性质与教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自然科学知识性质的改变对学校教育和课程改革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 1953, at 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Latin American Sociologists, the Brazilian sociologist Ramos first proposed a campaign for the indigenization of the social sciences. He urged his colleagues to discard the "canned sociology" imported from the developed nations and to set up a school of sociology suitable for the resolution of indigenous Latin American problems. This raised the curtain, on a world scale, 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ndigenization represents a trend in research; it is not a strictly defined scientific term,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it a strict definition. In general,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may be understood in this way: The world is multicultural, and the issues studied by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all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culture. Meanwhil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s always live within a specific cultural setting and take as their objects of research social issues and social phenomena in the cultural setting to which they belong. Hence we have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lso maintains that scientific knowledge or theory (especially social science knowledge or theory) is not generated in a vacuum, but is conditioned by given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Actually, this theory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shares the same view of indigeniz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学主要从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源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任何理论的出现和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由于美国是公共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发源地,所以,研究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本土化的公共管理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和体育产业理论为依托,兼顾目前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市场化研究的利弊,笔者从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走向市场给予客观分析,整合整体的概况,归纳出高校体育教师走向市场所产生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服务的领域及市场化的运作给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大力推介功能学派并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当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类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等,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一条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走向,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同样面临着向计算教育学转型的形势。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催生出一系列亟待明确的核心概念,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从新计算社会学出现的过程、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和特征、从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足以见出计算教育学出现的必然性。在这一过程中需着重处理好四个关键问题:积极适应计算教育学的思维方式;技术繁荣与理论繁荣齐头并进;增强数据挖掘能力以争取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回应时代和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