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古今中外教育史证明,教书和育人是有机的统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2.
<正>规范逻辑是应用逻辑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诸如“某事对某些人,在某种情况下是必须的”,“某种行为对于某些人、在某种情况下是被禁止的”,“某种行为对于某些人,在某种情况下是允许的”等等一些涉及人们行为准则的各种规范判断形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例如:从“汽车司机禁止酒后开车”,可推知“汽车司机酒后开车是不允许的”。从“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可推知“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与“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4.
张艳玲 《课外阅读》2011,(7):184-184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目的和宗旨。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呢?以下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业务教学优势,做好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难,这是大部分老师的共同体会,但相比育人来说,育人更难。从终极目的来看,“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指向。能教书不会育人,极大部分教师都处于这个层次。把满座的学生都转换成分数,用分数来定“优生”、“差生”。教师自己也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成绩,为能教出高分而沾沾自喜。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属凤毛麟角了,占的比例不高。育人的人是把学生当“人”看的,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分数。  相似文献   

7.
《江苏高教》1986年第6期《论坛》中有《“教书育人”一疑》的文章,该文中心意思是“教书就是育人”。我却认为对教师既要他教书,就一定要他育人,把“教书”和“育人”一起提出来,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教书仅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一个教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否明确,往往可以表现出他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而终于育出了大批人才的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从古到  相似文献   

8.
论教学中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维系师生关系的主要有两条纽带--知识和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这一职责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扮演工具性角色,师生间的交往以知识为主要纽带;而育人这一职责则要求师生之间有亲密的充满情感的关系,维系师生关系的主要是情感.  相似文献   

9.
教书与育人,本是教师之根本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书,是指教师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不限于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因为:第一,教书的方向、目的、内容总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第二,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意识去教书并影响学生。第三,教书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为其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因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语)第四、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其言谈举止、品德修养、治学态度等人格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现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来从教经验 ,我认为 ,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这便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工作中跳出来 ,做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几个转变。教学职责的根本性转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任务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风范 ,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育人的本领。教师每天面对思想活跃、感知敏锐的学生 ,其职责不仅是“教书”,更主要是“育人”。也就是说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 ,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教育 ,教会学生做人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首先 ,教师必须深入地了解每个…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如何强化高校教师与教书育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书育人”不仅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在目前还有部分高校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不能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二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对养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能力无所适从。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使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能正确理解教书育人的意义、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同时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养成教书育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国教育系统面临的突出矛盾表现为社会期盼教育系统不影响学生发展能尽量组织教学与师生不能到校之间的矛盾。发挥教育技术学科优势、主动介入解决矛盾是教育技术学科和教育技术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教育技术特有的学科积淀和丰富的网络教学实践成果为解决当前教育的突出矛盾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疫情状态下一线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应该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学设计、设计好教学交互、实施分段分层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变革也有其发挥作用的限度,理性认识教育技术的定位并解决好其擅长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持有的立场。未来教育技术学科应当加快与教育学其他二级学科"深度融合",聚焦育人本位,共同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和育人是其根本任务。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育人水平及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育人能力缺失现象严重,这并非教师个人因素所致。教育是一种需要具有激情与崇高精神的事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关注的是在自己和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需要关注教师情感教育,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上,从"知识导向"转向"育人导向";教学目标上,从"技能发展"转向"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的适应性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对成都市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的不同性别、教龄和学历等的教师的适应性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1.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的适应性总体普遍不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面,超过50%的教师感觉完全不适应;2.男教师比女教师的适应性好;3.教龄越长的...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的视角反思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师管理、教研机构等进行变革。突破知识观的霸权地位,确立生活观,理顺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使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生活并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培育“第二种选择”,使农村学生既能升学也能就业,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农村社会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解放农村教师,营造一个“留人、育人”的工作环境,建立“农村教师离职国家补偿制度”,形成一个农村教师“退出”的辅助机制;重建县级教研室,改组教研员队伍,拓展研究领域,增强专业引领和决策咨询功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性发展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新教改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如何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就需要教师技巧性的提问。教师只有深刻理解“问题串”设置的价值意义,充分把握其运用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教师理清授课思路、引导学生探究、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从而充分激发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What do teacher educators need to know and do in order to move from espousing to enacting social justice in their own teacher educat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question by examining scholarship that focus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for social justice. Using five knowledge domains for teaching (personal, contextual, pedagogical, sociological, social) as an analytic lens, the authors examined teacher education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2010 and 2016 in three international journals from Australia, the U.K. and the U.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eacher educators in different contexts seem to highlight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knowledge in their preparation of equity-minded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how they conceptualise educ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The study illuminates what is likely in place i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nd what may be needed or missing if teacher educators are to prepare teachers for today’s diverse classrooms.

Abbreviation ITE: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TE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承载着“文道统一”重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一定要认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仔细品味教材,认真选择教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要讲究策略,其主要形式有:情境导入,阅读渗透,作文体验,榜样感染.  相似文献   

19.
将师生关系置于生态学视域内,为构建相融相生的教学生态环境切入科学视角。指出数学教学之师生关系研究的意义:师生关系是构建数学教学环境的生物因素;构建数学教学资源的动态因素;有生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故从四个方面提出思考: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阿里氏原则;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的今天,传统"教书匠"型教师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的需要。重温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了解其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现阶段教师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公平发展的环境;创建新型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终身学习,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等等,皆对我国现阶段教师工作具有启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