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地报道发生的事实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许多事情,媒体不可能都去报道,写什么不写什么,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总有个指导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真理。真实与真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实是对客观事物而言,真理是对主观认识而言;真实的不一定是真理,而真理必须是真实的。报道真实,坚持真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史还很短。但中国悠久的史学传统是渊源流长的,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足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古代史官忠于…  相似文献   

2.
谢顾问:我虽初学写报道,却深知“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可有的老通讯员常常这样提醒我:学习写稿要脑瓜灵活,有点“超前思维”的本领。这不是在让我写假报道吗?因此,我要问:采写新闻是否需要“超前思维?”32837部队方节初方节初同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通俗一点讲,就是指预见性考虑问题的本领。那么,采写新闻需要不需要这种预见性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从这个角度讲,事实在前而报道在后,是用不着预见性的。但实际情况又没有这样简单。其一,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什么题材都想写。可一位老报道员对我说,初学搞报道,应多写身边的兵的故事,不要写部队中心工作的稿子。对此,我迷惑不解,果真如此吗?清指点。81252$队荣吉民范奋民同志:我翻看了不少文件和有关规定,屯问过一些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从未见到或听到初学写稿者“必须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讲新闻自由的。只要你写的稿子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内容又真实可靠,且不违反各种规定、法纪,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作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对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4.
我从1975年加入新闻队伍,至今已有12年,没有出过一次假报道,其原因是自己有防假“八法”。坚守“雷池”法。陆定一同志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一直为新闻界所公认。这个“新近”和“事实”就是新闻的生命,也就是写新闻的准则。如果说搞新闻工作有什么“雷池”的话。这就是“不可逾越一步”的“雷池”。我多年没出假报道,头一条办法就是坚守这个“雷池”,恪守真实的原则,宁可不写,也不写假报道。破私立公法。此话虽是老生常谈,各行通用,但对新闻工作者尤为重要。因为一篇假报道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远比一般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个别行  相似文献   

5.
虚构不得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起码的原则。我们的新闻报道,不管是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或是客观地反映什么,都必须保征绝对准确,绝对真实,哪管是一个细节,一字一句。资产阶级记者不尊重客观事实,有时公然歪曲,公开捏造,大胆地虚构。但是即便如此,资产阶极记者也不敢公开否定“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他们总是吹嘘自己是客观报道的“专家”,想方设法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历史? 历史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新聞工作者的任务是把新近发生的国內外的重大事件正确地传达给人民。要真实地反映情况,不能浮夸。新聞报道除了准确以外,还要力求簡练、鮮明、生动。假如一个記者的报道写得很囉嗦,很枯燥,使人看不下去,尽管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那也不符合現代报紙的要求和讀者的要求。因此,报道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一 在任何一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包含着“写(报道)什么”与“怎么写(报道)”的问题。“写什么”涉及报道题材.“怎么写”涉及表现方式。在对论题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本质的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新闻知识》2002,(1):33-3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但如何在理论上正确评价新闻的真实性,并在实践中运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近年来在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确保新闻本质真实的前提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没有新闻的真实性就谈不上新闻本质的真实,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确保新闻本质真实的前提。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  相似文献   

9.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二十多年前上大学时学的第一课,已经深深印在脑子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不但“五个W”必须绝对真实,而且所报道的内容也要绝对真实。但是在多年的法制新闻报道中,特别是案件报道中,有时反映的是客观真实,有时则反映的是法律真实,也就是说,有时案例报道所反映的真实并不是案件的本来真实面目。那么,什么是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在进行案例报道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拟作一些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实在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们之所以需要新闻,是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人们可以通过新闻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各条战线的人民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从而感知整个社会的脉搏,倾听社会前进的脚步声。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带给人们不可靠的信息,那么,新闻在社会上特有的作用就不能发挥,就会扼杀新闻事业本身。所以,真实对于新闻来说,就像生命对于人那样宝贵。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捕捉真实首先要靠记者的眼睛。所谓“眼见为实”。 然而,有时候亲眼所见得出的观感或结论,却并不真实。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两个故事 随同某电视剧组赴美国拍片的某报记者发回的一则报道,就是一例。那则报道写的是该记者第一次进美国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他说,演的是什么,他一概听不懂,只感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非常棒。再就是惊讶于电影院的观众非常少,满场不超过10人。这位记者于是乎感慨:“看来美国的电影业也很不景气。”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新聞报道必須完全真实。但在有些新聞报道中,往往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錯,不能做到准确无誤,这是什么原则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只打算談談有些事实差錯和技术差錯,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作为一个編輯检查工作人員,如何才能防止这样的錯誤,这对于保証新聞的完全真实,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掌握新闻研究的动态,了解某个方面理论研究的前沿,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远离编辑部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不看报(包括电视、广播),就会闷得慌;一段时间不看报,就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没有媒介给你提供外界的信息,不知道当前在宣传什么,难以选准自己要报道的方向;不知道哪些已经作过报道,哪些还没有作过报道,失去了判别新闻事实价值量的参照系。 论文写作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第四媒体的论文,你起码要粗略了解理论期刊近期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了些什么,研究已经拓展到了…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而事实需要通过采访去发现、了解和鉴别。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通讯员(包括一些老一些的新闻干部)重写作,轻采访,他们有一些不重视采访的“理论”,在此需要澄清一下。第一,“新闻要快,要讲时效性。采访是个慢功夫。耽误时间,影响时效性。”固然,有不少新闻是要抢,要快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大前提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首先要保证真实。你写的新闻很快,当天发生,立时就发稿,次日就见报了,但是,如果这样的新闻是假的,掺了“水分”,人家不相信你,甚至由此对别的新闻产生怀疑,这样快出来的新闻还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6.
品味平淡     
与过去那些不断爆出轰动性新闻的年份相比,俄罗斯的2000年,亦即普京执政的第一年,堪称平淡无奇、平淡乏味的了。在岁末年初撰写“年终专稿”的季节,这一年的俄罗斯有什么可写,又该如何去写呢?俄新社《普京执政一周年小结》的作者,以他直面平淡的勇气和对平淡的反复品味、深刻解读,写出了一篇既不平淡也不乏味的报道,叫人很开眼界。 按照传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生活平淡,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自然也就没有新闻可言。但情况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生了不平淡的事情是新闻,在总是发生爆炸性、…  相似文献   

17.
刘荃 《新闻知识》2004,(12):35-36
一般认为,客观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所有新闻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真实这一素质,以真实作为生命之本,真实性与新闻与生俱来。正是这种客观报道新闻的义务,要求媒介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美国新闻学希伯特指出,新闻的最重要原则可能就是客观性,新闻应当是一个事件的真实报道,其中不包含记的偏见。但如何进行客观的报道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8.
新新闻主义:另一种"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王凤 《青年记者》2007,(10):25-26
新新闻主义从产生到销声匿迹再到重生,一直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种融入了主观感受的报道方式是否违反了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原则。事实上,并不是“新新闻主义”不讲真实性原则,而是他们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是一种既新闻又学的真实性原则。他们试图在传统新闻的真实与学的真实中开辟另一种真实,以更完美地反映事实真正的“真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20.
一、实践问题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1980年着重对实践本身的有关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是:什么叫实践?实践有几个要素?实践有哪些特性和形式?实践怎样检验真理?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实用主义实践观的原则界限在哪里?等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