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标亮 《中国德育》2012,(23):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项任务。报告的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贾天寿 《云南教育》2013,(23):40-41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作为学校,无论从科学发展观层面,还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角度;无论从素质教育实施,还是国家政策的执行,都应矢志不移地把它当做“教育梦”去践行。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如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家长、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实施有效的后进生转化策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5.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13,(1):1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促进教育公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一个有思想、有高度的提法,让中国老百姓对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盼。"有用之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十八大报告要求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孩子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渴望子女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支持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这是指导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特殊教育,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明确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为天津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改革创新,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为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奠基.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最不满意的还数教育公平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我们盐城市把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一、现阶段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盐城市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仍是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1.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我市现有的教育发展空间仍  相似文献   

13.
胡涛 《教育文汇》2013,(1):24-2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中,社会关注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和教育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真正解决这些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有了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才会有最坚实、最广大、最合理、最有发展空间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大提出的这一奋斗目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了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2011年,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通过了"两基"国检,实现了"两基"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展望     
《今日教育》2013,(1):6-7
万州区集城市、农村、山区、库区于一体,乘着党的十八大春风,2013年,我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为导向,狠抓“公平”与“质量”两大主题,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福建省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流人城市之一的泉州市,历来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2006年,泉州市确立了“平等·融人·成才”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将保证随迁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教育作为稳定劳动力队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研究》2015,(1):112
在2014年12月11日召开的教育部党组会上,教育部提出,要把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会议强调,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要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而言,所存在的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在教育面前都是一样的。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基础、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更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缩小教育差异,从地区、城乡和特殊群体几方面着手,争取做到公平教育,给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文章从探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对策的方向进行浅析,再提出三个措施、对策,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教育公平,不仅是指社会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而且意味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与其自身条件相符的不同的教学环境。相比传统的"筛选适应教育的儿童",现代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开创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受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的认识:通过基础教育创新驱动,促使每个孩子在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中成人成才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的主题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不拘一格育人才",我觉得这个主题特别温暖、亲切,而且有政治高度。为什么?因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