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莲教前身为白莲宗,属于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由于底层民众的政治需求,社会动荡时期宗教文化的整合以及教团组织形式的世俗化等诸多原因,白莲教的教义在元代由弥陀信仰衍变为弥勒信仰。弥勒净土信仰在白莲教中经历了从初步渗透、局部质变到成为信仰主流的过程,白莲教也因此附着上弥勒信仰的反叛特性,从而逐步由合法变为非法,由正统宗教变为民间秘密宗教。可见,宗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改变,以及官方态度与政策的变化等,是正统宗教转变为民间秘密宗教甚至邪教的原因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白莲教正义     
白莲教是南宋时出现的民间秘密宗教名称。这种宗教是由民间固有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早期道教、儒家等杂糅以外来的佛教、摩尼教等教的教义而成。因此它既是土生土长的秘密宗教,又与某些外国流传的民间秘密宗教有着许多共性。宋以后白莲教的流传情况史不绝书,但又多语焉不详。除元代初期一段时间外,白莲教一直被官方视同寇仇,“白莲教”一词已被官方用为指称一切邪教、异端的代词,一般秘密宗教深讳这个称谓而另立支派另起名称,实际上它们还都是白莲教。白莲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宗教性活动,  相似文献   

3.
弥勒信仰作为民间宗教.魏晋以降几乎成了许多民间宗教运动的核心.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弥勒信仰在民间宗教中的作用,一是弥勒净土为苦难民众虚构了一个理想国;二是末劫论为民间宗教运动提供了争夺政治话语权的理论依据;三是未来佛成了民间教主的象征与神化。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中国宗教法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多种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当时的宗教现象和宗教生活进行了概括和界定。不管是对正统的佛教、道教、儒学以及基督教等,还是对民间信仰都在法律上给予一定地位,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各宗教获得了应有的承认。民国时期的宗教立法对当时社会具有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抄本《钵中莲》是一部民间宗教剧。剧名本身就极富有宗教意味:钵,为僧人食具;莲,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花。钵中莲花开,意味着僧人得道成阿罗汉。剧作本身生动地反映了万历时期民间宗教思想:既融合了弥陀净土思想、禅宗思想与白莲教、罗教教义,又杂糅了释教和儒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相似文献   

6.
民间宗教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宗教以巫术及民间信仰为依托,往往借助于社会关系发生变迁的历史机缘形成一定规模的宗教结社,由于它们的结社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所宣传的思想也因此常与官方意识形态相抵触,尤其是对“末劫”的信仰,所表达的是变革现实社会状况的潜在要求。民间宗教是中国民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其存在和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西民间宗教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唐宋时期,摩尼教在江西逐步形成兴盛和延续的局面;宋元时期,白莲教在江西出现发展与分化的趋势;明清时期,多教派产生重兴与分解的现象。文章为了解江西民间宗教的整个演变过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9.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对明清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崇拜观念、三教合一思想、巫术结构方式等.反之,明清通俗小说也同样影响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帮会的社会理想、人际关系、组织形式、军事斗争和宝卷创作等.  相似文献   

10.
民间宗教以巫术及民间信仰为依托,往往借助于社会关系发生变迁的历史机缘形成一定规模的宗教结社。由于它们的结社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所宣传的思想也因此常与官方意识形态相抵触,尤其是对“末劫”的信仰,民表达的是变革现实社会状况的潜在要求,民间宗教是中国民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其存在和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这种组织方式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有很多反清的秘密结社,道光十五年(1835年)黄爵滋在敬陈六事疏中曾提到一些他所知道的名号说:“以臣所闻,直隶、山东、山西之‘教匪’、河南之‘捻匪’、四川之‘嘓匪’、江北之‘盐枭’、江西福建之‘担匪’,‘刀匪’,及随地所有不著名目之‘棍匪’、‘窃匪’。”实际当不止此。在许多秘密结社中,主要的有白莲教、天地会和哥老会。这三个著名的秘密结社,目标虽都是反抗清朝的统治,但是,“教”与“会”之间的源流、组织和活动区域却各有不同。白莲教是在清朝以前就已经在中国社会上存在着的一个秘密结社。在十四世纪时,它已将摩尼教、弥勒教、佛教、道教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宗教杂揉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教义;并用这种教义把被压迫者团结和组织起来,向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是军政教合一的政权 ,对其军民而言 ,教义教规既是信仰 ,也是法律 ,又是军纪。太平军除了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之外 ,还有严格的宗教纪律。宗教纪律在约束信仰、规范道德及鼓舞将士的宗教热情和对上帝的虔诚方面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是保证太平天国整个军纪的重要思想基础 ,副作用是导致北方新兵增加了离心力以及贻误战机等  相似文献   

13.
宗教道德的社会功能二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道德是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于宗教教义、教规、仪式、制度等等之中,与宗教发展共生共存。宗教道德为宗教信众信仰和遵循,成为宗教信众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对人类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与功能作用。本文通过对宗教道德仪规及宗教道德思想的陈述,指出宗教道德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对信众和社会既具有积极性的社会功能,也存在消极性的社会功能,并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正确对待宗教道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利用宗教道德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科学家信仰宗教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了科学与宗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的哈萨克族已经普遍接受伊斯兰教信仰,但是在阿拜看来,民众只是肤浅地去信守自己的精神信仰,这不利于哈萨克族的发展。阿拜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和改革思想,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由此,阿拜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的一面,对伊斯兰教教义作了全新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并借助于宗教力量,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宣传他的变革思想。  相似文献   

16.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先秦宗教稽疑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巫术通天神稽疑阶段、龟卜问祖先神阶段、易占人谋鬼谋阶段。以后随着宗教的伦理化,稽疑术便被抛弃而进入了所谓“神道设教”的时期。民间宗教虽不为正统社会所认可,但却一直不绝如缕,还保留了大量的宗教原生态的遗存.先秦宗教从最初的巫术通神到易传哲学,促使中国哲学终于从宗教母胎中孕育出来,进入了辉煌的诸子时代。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人类认知和情感的表达,其起源和发展蕴涵着不同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包容的潜在可能。宗教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包容性的特征明显,并日益表现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内容。宗教教义中蕴涵的道德价值、宗教活动与民族风俗习惯的融合等,对于促进人的内心和谐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起源和变迁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民间宗教”甚至不是一个独立门类的信仰。“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为士大夫、官宦和皇帝尊奉。各自称家,各家有学。但是,近人概括地称之为“民间宗教”的那些散乱信仰,一直被贬称为“淫祀”、“巫觋”、“方术”、“莲匪”、“教党”和“迷信”等。“民间宗教”被归为“愚夫愚妇”之盲从,读书人偶有涉及。一般都是以“怪、力、乱、神”的态度贬斥之。论说简略。  相似文献   

20.
宗教因子及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宗教?构成宗教的条件是什么?凭什么来判断某种文化就是宗教?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和中国宗教历史传统和现实表现看,构成宗教的有七个基本因子,以此对传统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民间信仰、会道门、迷信、邪教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厘清、特征的概括及宗教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可为宗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一点参考,为宗教政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