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如军 《海南教育》2014,(12):41-42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在导的方法上,他说:"一要问,二要指点。"问,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那么,怎样用课堂提问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一、课堂提问要有导向性,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问题的导向性就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意图和目的,通过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静华 《考试周刊》2010,(52):123-123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方法的改进等。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的:"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就是艺术。要想问得巧,就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朱正香 《广西教育》2014,(33):124-12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学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将提问的"坡度"转向提问的"难度",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徐玲玲 《考试周刊》2011,(75):56-5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效。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董玉益 《阅读与鉴赏》2011,(7):31-31,4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精妙的提问艺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呢?根据语文新课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来谈一点愚见。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我参加了县青年教师的优课评选活动,共听了9节第十五章第三节《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总体感觉是教师在教教材,课堂提问过于随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下面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谈一些体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习习春风的吹拂下,课堂中"满堂问"的现象已有很大改善,但有些教师对文中问题设计难度失当,提问的数量仍然偏多,问题的指向性偏重于"双基"。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陈华忠 《学子》2012,(11):30-3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下,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教师提问缺乏设计,随意性大,或是时...  相似文献   

11.
常说交流是一门艺术,"问"便是这种艺术的精髓."问"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问"是我们探索真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器,一块敲门砖.恰当的"问"更是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开动大脑,探求问题的本源;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是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课堂提问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二。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或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三。提问数量过多,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四。提问对象单一,教师只管问,学生只管答。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那么怎样让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呢?在《小学数学以"大问题与小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有了一些收获,现在谈谈一些看法及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3.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孙军 《成才之路》2010,(21):16-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可以带领着孩子们走进科学的殿堂,去科学的海洋里自由飞翔;问题,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拨旺他们的求知欲。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并围绕问题解决展开的。优化课堂提问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能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积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他们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笔者认为重点要控制好问题的三个"度":问题难易适度,提问时机适度,问题数量适度。一、问题难易适度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对学生可以起到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的作用,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得法。则往往会出现“冷堂现象”或者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课堂提问并非意味着问得越多越好,而在于精问、巧问、善问。  相似文献   

17.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问才能恰到好处,这真是大有学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扭转被动的课堂局面,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  相似文献   

18.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着重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上完课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下面一片沉默。下课离开时,还不放心,特意再叮嘱一句:"真的没问题了?如果还有不懂的来办公室问我。"之后却没见一个学生来问。我想,可能是学生真的掌握了。结果第二天课堂测试,成绩并不理想。反复几次后,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为什么学生明明没有掌握,但就是没问题可问呢?看来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乏。的确,在传统课堂,都是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老师独揽了主动提问的大权,学生只是被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思路是老师的思路。学生没有去思考、探究的兴趣。如何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有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从提问的效果分:有效的提问;无效的提问;负效提问.高效的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对知识的领悟上.下面是一堂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课堂提问案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