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翻转课堂与协作知识建构研究的现状与理论进行了分析,创建了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的基于翻转课堂的协作知识建构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联通低阶学习-高阶学习、浅度学习-深度学习,并以《高级英语口语与演讲》课程为教学改革试验,采用行动研究经历三轮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及小组共同体的成长反思日志对模式的主要环节、关键要素和操作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一体化课程教学系统设计和准备、基于翻转课堂的个体知识建构、基于认知冲突的协作知识建构、基于整合的协作知识建构、基于深度加工的群体公共知识和基于多元评价的知识建构"六个关键环节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54-5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范式的本质变革,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在泛在学习环境中,翻转课堂缺乏对学习连接和网络建构过程的关注。如何借助适合泛在学习环境的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运用、实现学习者群体智慧的共享和个体知识经验的进化,成为了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基于学习元的社会认知网络,在中学学科中开展了个体、群体及双重认知网络所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将可进化的物化资源与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人与知识的深度互动,体现了学习者知识获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靖  王琦  邓雯心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9):84-90,114
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冲突可以为持续的有意义协商、知识创生提供内部动力.很多学习者面对认知冲突时会选择逃避妥协、直接附议等方式,导致学习无法走向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因此,提出有效消解认知冲突的对话提示支架设计四原则,据此设计了选择类、改善/保留类、补充/融合类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开展了三轮实验验证支架效果,并采用认知网络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对学习者的对话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在协作知识建构中是需要重视和调节的因素;所构建的三类对话结构性提示支架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消解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及后续积极效果;对话提示支架的作用机理在于将认知冲突外显化,减少学习者面临冲突时的不确定感和低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中的知识建构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建构成为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探究知识建构的微观动力学机制是提升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协作标注和可视化知识建构的新型协同学习技术系统,通过实验研究和口语报告法,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动力学机制,探究学习技术系统在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学习机制在学习者个体和群体知识建构的不同阶段起着动力作用,协同学习技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的集体建构和集体记忆的图式化呈现。本研究能够对学习技术设计和协同学习系统建构提供一种微观指导。  相似文献   

5.
听力一直是语言教学的基础环节,传统听力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基于网络TED资源的英语专业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学生成为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建构意义,教师成为促进者和指导者。翻转课堂模式优点多,对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也有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在线协作学习中集体责任和个体生成角色的发展动态,及其对知识建构过程的协同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集体责任的三个特征(参与意识、协同交互、均衡发展)与个体生成角色(探究引申、知识促进、知识整合、探究管理)的分布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动态演进的复杂关系,且两者共同影响协作对话本质。探讨在线协作学习中集体责任与个体生成角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设在线协作学习环境,并为知识建构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知识建构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亦是各参与主体冲突协商、相互博弈的过程,而认知偏差作为学习者固有的认知心理现象,易对知识建构协同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为深入揭示深度学习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认知内在机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认知偏差、团队冲突与知识建构的关系迸行分析.研究表明,证实性偏差、自我维护偏差和敌对归因偏差显著正向直接影响知识建构,任务冲突在认知偏差和知识建构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关系冲突与知识生成的关系不显著.据此基于脑科学对认知偏差的阐释,从社会连接、心理契约、心智解读、自我意识与控制、情绪等五个维度提出了知识建构有效发生策略,拓展了深层次知识建构的研究范畴,助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先回顾原有的知识经验,再开启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已成为数学教师实施教学的常用思路.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原有知识经验的“破”与“立”.当认知冲突产生后,如果教师能基于知识本质将冲突转化为建构新知的契机,那么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就能被体现在常态化数学课堂中.文章基于认知冲突背景,提出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并对认知冲突对于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旨在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课堂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在线学习环境中,大规模群体通过深度交互,充分交织个体智慧,能生成具有重要价值的集体智慧。然而,在大规模协作实际运行中,群体协作和群体知识建构效果不佳,导致个体智慧孤立,集体智慧形成的基础薄弱。构建在线学习集体智慧生成路径(OCIG):以个体智慧为起点,在媒介供给、组织策略和社交互动的支持下,能实现个体参与群体协作,最终生成集体智慧。并依此设计大规模协作方案,进行实践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切的媒介功能,为集体智慧生成提供技术保障;多样的组织结构,转变集体智慧生成方向;提供逐级的互动支架,能够提升集体智慧层次。  相似文献   

10.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是一个面向深度知识建构的学习支持框架,这一框架通过结构化的工具套件支持个体协调发展与群体有序互动,实现"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五场协调",落实面向高阶学习目标的知识建构操作理念.基于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知识建构(CKB)的基本理念,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更加注重对个体和群体的学习过程中文化变量、协同机制和认知机制的支持,从而实现学习系统中个体与群体在信息和知识场域的互动与协调,指向课堂知识创新.本文系统分析了协同学习的三个基本阶段,即信息汇聚、群体思维和知识建构,阐释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的概念框架,设计并初步实现了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支持套具,为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德成 《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07-111
翻转课堂是网络技术、信息化数字产品大力发展的产物,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思疑、协作探究,课堂讨论、教师解惑,课后学生知识升华为流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高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例中知识体系特点的分析,提出高校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群构建,以知识和问题为中心的多门课程联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教学中常以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掌握学习理论,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对象,设计翻转课堂深度合作学习案例并开展教学实践。实践结果显示,通过对比信度、效度及相伴概率数值等指标,发现学生在知识获取、合作学习参与情况、问题协作解决能力、合作学习意识与态度4个维度前后测数据出现显著性差异,证明翻转课堂中深度合作学习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混合式教学在中国大学校园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大学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如何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进而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与质量。为改善翻转课堂在教学活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运用扎根理论来改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程序开发扎根式课堂学习规范和标准,构建以个体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翻转研讨、集体翻转研讨等为特征的翻转学习机制,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应用,检验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对翻转课堂进行扎根式教学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教学,为大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emphasis and progress in 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inquiry in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examining how collective learning can be assessed in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lassrooms, and how students can have agency in assessing their own collaborative process. We propose that assessments should capture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spects of learning and be designed in ways that foster collaboration. We describe the design of student-directed electronic portfolio assessments to characterize and “scaffold” collaborative inquiry using Knowledge Forum?. Our design involved asking students to identify exemplary notes in the computer discourse depicting knowledge building episodes using four knowledge building principles as criteria. We report three studies that examined the designs and roles of knowledge building portfolios with graduate and Grade 12 students in Hong Kong and Canad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knowledge building portfolios help to characterize collective knowledge advances and foster domain understanding. We discuss lessons learned regarding how knowledge building may be fostered and provide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assessments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foster deep inquiry in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赵海霞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102-106
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是协作知识建构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它对于促进学生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提高学生共同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文章依据相关理论,对Web环境下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相关理论、内涵、重要特性、基本要素、生成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按CDIO理念组织教学过程,按翻转课堂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将符合CDIO理念的学习资源和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性融合,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革。通过对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旨在解决学历教育与首次任职岗位融合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升间的问题,突出学员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增强学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首次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从本质上讲,强调的是学生课前使用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场所。但是学习场所的变化不能完全影响,或者说替代不了真实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也还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要素仅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素之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翻转课堂应该更名为“翻转‘教’‘学’”,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翻转课堂在教学应用中容易出现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等局限性,根源在于对翻转课堂的定位停留在流程翻转的层面上,忽视了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翻转课堂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知识获得。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翻转课堂的三个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考虑。既保证不给教师和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又使教学媒体、教师培训、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师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内化基本原理,根据课型、学情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党兴亚 《成才之路》2021,(13):124-125
翻转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革。想要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翻转课堂,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专业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设施;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控能力的养成教育;优化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中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断被证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被推广。但是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哪些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有关,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对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中讨论学习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并以知识建构作为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课前预习中,学习者的评论行为发生在浏览资源之后,学习者会对评论进行回复,发生多轮交互。在课前的讨论活动中,有部分学习者达到高阶知识建构水平。但是,学习者课前的学习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不存在强相关关系,而学习者在课中的学习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具有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反转教学是近年来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尝试。通过对反转教学概念、特征和教学模式的梳理,从学科知识体系的主题划分、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交互行为实现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开展基于主题教学设计的反转教学的实践过程,最后,对反转教学实践中学科的适应性,对教师和学习者提出的挑战和这一新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