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来了个咬人的孩子浩浩3岁,入园不久就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却令老师和家长非常头痛,在初入园的一个月里,浩浩几乎天天咬人。他会在玩得高兴时,在想得到别人的玩具时,甚至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咬人,让老师防不胜防。接待新小班,老师要把许多精...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不少托班孩子经常咬人,而且很多时候是毫无理由地咬人。我们在向家长了解情况时,发现爱咬人的幼儿在家里经常被“咬”:那就是大人和孩子逗着玩时会假装咬孩子的手、脸或是胳膊。有的家长说:“我们有时觉得孩子长得胖嘟嘟的很好玩,就假装咬他一  相似文献   

3.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4.
每天中午到饭厅吃饭时,总看到隔壁班上有一位小男孩一个人坐在小桌子边吃饭。我奇怪地问他的老师:“为什么总是让他单独吃饭呢?”老师告诉我:“他太顽皮,不能与同伴们坐在一起,自己不好好吃,还搅得其他人不得安生。”一年后我接了这个班,才知道这个孩子叫维维。我打算先对他作一番深入的了解。一天放学后,我拉着他的手到他家走访。谁知刚到巷口,有位坐在巷口乘凉的大爷就问:“维维,你犯错误了吧,老师一定是来告状的。”我赶紧对大爷说:“不是的,我来看看维维的爸爸妈妈。”维维笑了。维维的父母是工人,性格很直爽。他们告诉我说,维维是出了名的皮大王。有一次,他趁大人不注意,将宿舍盥洗室的水龙头打开,自来水哗哗地淌了一天。为此父母伤透了脑筋。这孩子确实顽  相似文献   

5.
邢爱玲 《父母必读》2015,(2):106-108
幼儿园又换老师了,孩子变得不爱上幼儿园了……新学期开始了,作为家长的你正在经历这样的遭遇吗?换老师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考验。孩子对新老师的不接受、不喜欢是正常的,家长和幼儿园该如何帮孩子度过这段郁闷期呢?  相似文献   

6.
维维长得身强力壮,虽然只有5岁,但个头超过了同龄人。还爱挑起事端,小朋友们都躲着他。每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都有小朋友告状,他又打了谁,或是毁坏了谁的东西。妈妈苦口婆心地教育他,甚至惩罚他,试图矫正他的行为,但无济于事。妈妈把他带到心理咨询室愁眉苦脸地说:“这孩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该说的都说了,就是不顶事,我们现在对他毫无办法。”维维为什么总想打人呢?我们只能从妈妈的陈述中分析判断维维具有攻击  相似文献   

7.
一、盲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 赵××,男,8岁,全盲,平日总是喜欢躲在床底下、桌子底下、门后、墙角,不愿到人多的地方去;从不与人交谈,也不搭理别人的问话;手里经常握着一串钥匙,一刻也不放松;容易发怒,即使别人不小心碰他一下,也会暴跳如雷,抓人、咬人,踢东西、摔东西、大喊大叫;经常在楼走廊、宿舍内大小便.通过家长了解到,这个孩子两岁时发烧引起脑膜炎后遗症导致失明的.之后,他父母把他送到了姥姥家.姥姥虽然爱他却没能力教育他,总是怕他受伤害又怕他出去伤害别人,一直把他关在院子里,从小没有伙伴一起玩.久而久之,他的身心发展很不正常,出现以上种种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张红 《班主任》2011,(12):1
这世间,无论人还是事,其实都可以分出层次和境界。在一次家长学校活动时,我听到一个颇受启发的观点。讲课老师说家庭教育可以分为五层。第一个层次和境界的家长是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个层次和境界的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见证孩子成长;第三个层次和境界的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  相似文献   

9.
嘻嘻哈     
王老师,他欺负小同学!王老师,她上课爱说话!你跟谁学的爱打小报告?王老师,他经常打孩子!积习难改我们老师说,要讲文明不说脏话。我们老师讲,要懂礼貌不许打架你们老师没说要帮助家长做家务?说了,但没说帮助家长擦地!幽默宽银幕于昌伟好好的休闲活动何必搞得那么累!甩出那么远,早该钓上鱼了呀?再忍一会儿,保证能吃上鲜鱼!都怪鱼太多,忘了涨潮这码事!嘻嘻哈@朱森林 @于昌伟  相似文献   

10.
篮子:你好!我儿子今年读初二,是个腼腆、害羞的男孩子。他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得不发言时会脸红,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见到陌生人或同龄女孩,他也爱脸红。别人笑他像个大姑娘。这使他害怕出头露面,害怕与人交往。我们希望他能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他并不感兴趣,只是一味地回避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你能告诉我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害羞吗?我们家长又该怎么办呢?家长李用李用家长:很能理解您此刻的心情。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当家长的,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泼主动些,尤其是男孩子。害羞的孩子总是避开其他人,一般他们显得比较胆怯、易受惊吓、爱怀疑、扭捏…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秦文君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秦文君  相似文献   

13.
分、分、分,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现如今,分也成了家长的命根。很多家长爱孩子是爱他的分,有了好分数,才有好前程。于是,孩子的书包越来越沉,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品德教育却被弃之脚下。亲爱的家长朋友,请珍爱孩子的生命。把学习的兴趣与快乐还给他们,把身与心的健康还给他们,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传承给他们。请您爱他的生命,而不是只爱他的分。请别只爱他的分@李向东 @云月  相似文献   

14.
家长忌语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1.“你不听话,我告诉你们老师!”这种语言滥借师威慑服孩子,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隔阂,从而不相信家长的能力。可换成:“你想,你们老师是怎样教你的呢?”  相似文献   

15.
我儿子是个3年级的小学生。他平时活泼好动爱说话,到了课堂上也不大管得住自己,做小动作,最让老师反感的是接话茬,老师总为此找家长。常常是我们批评他后就老实几天,过后又照旧。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老实听课呢?蔡建新:每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反感学生随便接话茬,这是可以理解的。3年级的男孩子活泼好动爱说话,也是正常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16.
篮子:你好!我儿子是个小学生。平时他爱笑爱闹挺活泼,可这几天他显得有点闷闷不乐。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不理他了,时常和其他的小朋友说话,叫其他的小朋友发言。我儿子的老师平时是挺喜欢他的,常逗他玩,可能这阵子老师要照顾其他的小朋友,关注他的时间少了,他觉得受了冷落,所以不开心了。看到孩子的心理这么脆弱,我们做家长的不免有点担心,这孩子会不会有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帮他呢?家长新华新华家长:您好!作为母亲,您儿子的情况让您担心,我非常理解。但是这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是,是极为常见和自然的。老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学生,所关注的也是…  相似文献   

17.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爱孩子才能滋养他的心灵让其健康成长呢?首先要学会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本人,尊重他的感受、个性和想法。家长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进而接纳他人。家长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很多家长常常叫苦连天:我的孩子不能说,你一说他,他比你还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现在的孩子为何难管?是因为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了玻璃人,不能碰,一碰他,哗啦,碎了,一地碎片。  相似文献   

19.
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是每位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不如我们所愿。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或者是只读一些快餐式的流行读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为此苦恼。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我也通过调查及研究,摸索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0.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知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本知欲应予以鼓励一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这种活跃的气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悼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举手和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