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城里的姑姑家度假时,被《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昭君出塞”,什么“辛弃疾投笔从戎”“张骞出使西域”……真是爱不释手。我十分渴望也能拥有一套。  相似文献   

2.
姚俊松 《班主任》2012,(3):29-30
“你家万琪又在我的课堂上睡着了,不过他这一睡,我的课堂安静多了……”我一走进办公室,一位刚在我们班上完课的老师就向我告状。旁边同事也跟着帮腔:“你要是能把这位‘仙儿’教好,那你真就成仙了……”  相似文献   

3.
《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3年第5期刊登了《挪威人怎么这么“傻”?》一文,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妈妈不解地问佩德森:“你怎么还要把你太太吃的单独付账呢?”他解释说:“因为我太太不是我们单位的员工,她吃的就应该自己掏钱……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想揩公家的油。”我和妈妈听了,面面相觑。我暗自惭愧……  相似文献   

4.
张福杰 《中国教师》2012,(22):70-71
从小各种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就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为人师后,我更是经常被这种美德所感动。但有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其实“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5.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9):172-173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仉中有的已经步人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6.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用华丽的词语描述“什么是道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了,因为我们都相信,道德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也让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团结、融洽。在老师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我不由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那刻骨铭心的“班会费失踪事件”。班会费失踪了!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班上炸开了。“我们班里不会真有小偷吧?”  相似文献   

8.
人类很久以来就面临着这样一种窘境:我们每天面对的所谓“真实”。其实并不真实。原因是我们所认知的“真实”是通过多层“中介”予以间接表述的。这里我借用一下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著名的“三个世界”说法,即:真正的真实(第一世界)进入人的特定的认知系统后就变成了观念过滤后的真实(第二世界)。  相似文献   

9.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种思想。”对话教学提倡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强调让学生通过“对话”,在交往活动中进行思想与思想、情感与情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融和接纳。《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界定了语文教学,明确的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小学五年,我竟与吴闻达同桌三次,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在班上,他是赫赫有名的“男生头”,我虽非“铿锵玫瑰”.但也不是个“软柿子”.因此,我俩之间便常常进行智慧与力量的较量。  相似文献   

11.
我最初爱上高二(22)班要从我们“四人组”说起。 文科班就是一个阴盛阳衰的是非之地,我虽身属“阴派”,但我的心是“阳派”的。所以那一次班主任把我和亲爱的小菲同桌调到了两位男生的前面时,我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相似文献   

12.
“老班”叫陈学武,是我读初中时的班主任,我们总是叫他“老班”。“老班”老了,在电话里告诉我想看海。我说,中秋节来我这里吧,我带您去看海。“老班”犹豫了一会,说,路太远了,有三四千里吧?我说,您不是说年纪大了睡不着吗,您在火车上睁着眼坐二十五小时就到了,还有一车厢人陪着。“老班”笑了,说,那就去吧,带你师母一起去。  相似文献   

13.
开学一周后,班长向我反映班里个别学生变得“成熟了”,对班集体的任务很“淡定”,责任心明显出现滑坡.从而影响到了一部分同学。唉!比较下的利益得失开始展露了狰狞的面目,我感叹道。学生责任心的归位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沁润,而不是那种直言责任心的意义或在班会上对责任心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字"太差"     
王玉芳 《班主任》2014,(9):29-29
“王勃,字子安,所以也可以叫他王子安……”语文课上,我正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少年王勃》。我的讲解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陆小洋更是兴奋不已,把手举得高高的,说道:“老师,我知道诸葛亮的字是孔明,许多人都叫他孔明先生!”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说:“你肯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了解的知识真不少。”他听后,摇头晃脑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15.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可见,学校体育在练“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使学生在体质上有所加强,在智力上进一步拓展,在心灵上也要有一个良好构架。因此,我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  相似文献   

16.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相似文献   

17.
何佳乐 《辅导员》2010,(12):42-42
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给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带来一场悄无声息地“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效果明显,但在我们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却显得有些落后,“如何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班级的德育工作”,是我本人最近在班级日常管理之余,时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方圆 《家教指南》2009,(9):29-29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们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我们不无启迪。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家庭“望子成龙”的愿望与有些中国人相比并无二致,他们常常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课外班,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因此而加重。一位叫科尔内的家长反省说:“我的女儿卡尔尼刚刚5岁,她从托儿所回来后,每周还要上三次业余课:星期二学舞蹈,星期三学体操,周末学滑冰。后来我发现她累得不愿从冰上站起来,我这才决定停了这些课,让她喘口气。”  相似文献   

19.
蔡永梅 《科学课》2013,(6):16-19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每个班总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或基础差、底子薄,或自制力差,在“闹”字上各展风采,或者变着花样和你“对着干”……他们让我们很是“揪心”,面对他们,我也曾迷茫过,  相似文献   

20.
原是我班的淘气包,是令我头疼的孩子之一。早在军训期间,他就与同学发生过冲突。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脏话破口大骂另一个同学。事后,我对他说:“你今天的表现,不但伤害了同学,破坏了同学感情,而且更伤害了自己,因为你破坏了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你想修复自己的形象和跟同学之间的感情吗?”他说:“想!”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