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我爱您     
范老师是我最爱戴的老师。她讲课时很有幽默感,常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我们听得入迷。范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对学生耐心辅导,百问不厌。有一次,我做分数题时,不慎将分数线画歪了,当时我觉得没关系。可是,范老师发现了,她没有放过这一点小毛病。我当时想:老师批改得那么认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后来一天放学时,范老师专门找到我,对我说:“你还记得那条分数线吗?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我这才恍然大悟。当我们读到三年级的时候,范老师便调走了。记得离别时我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一日,我在办公室无意听到了李老师的慨叹:“又要在我们班上公开课,下午的课又泡汤啦!”“这不是挺好的嘛!你们班学生脑子活,发言积极,上课老师都点名借你们班上课。”周老师发表了看法。“就是,就是,学生优秀、班级出名,这可都是你平时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王老师附合道。“李老师,知足长乐嘛!下午的课明天补上也是一样的,更何况你们班孩子那么聪明……”我也开始劝李老师。……“哎呀,你们可有所不知啦!老师们都借我们班上课,一会儿要求学生回去做平形四边形,一会儿又要求做长方体、正方体,有时还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而且一节市级公开课,…  相似文献   

3.
周咏霖 《新作文》2013,(12):22-22
你们班有“帅”老师吗?你们心目中的“帅”老师是谁呢?我们班的“帅”老师可是大家都认识的。你猜是谁?他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范老师。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虽已80高龄,还要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特地去西部传授教学经验。在课堂上,霍老师问学生们:“你们想做聪明的孩子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霍老师说:“聪明的孩子有四件宝。”随即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聪”字。孩子们睁大眼睛,大惑不解。霍老师指着“聪”字说:你们看,它左边是“耳”代表一对耳朵;右边上面是“”,这表示一双眼睛,右边的中间是一张“口”,右边的下面是一颗“心”。学生恍然大悟,发出会心的微笑。在孩子们的笑声中,霍老师又写下“明”字,说:聪明的孩子单有这四件宝还不够,还要“明”。你们…  相似文献   

5.
师:“听,彝族小朋友请我们去干什么?”老师情并茂地范唱歌曲第一段。生:“做游戏。”师:“要想和彝族小朋友做游戏,必须要合着这首乐曲的拍子进行。”老师边说边放歌曲,然后走到画好的方格前说:  相似文献   

6.
一、优化示范方式有的老师在示范时喜欢“挂”字,上课前就将要学生写的字在小黑板上写好,上课时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临写。这样做,虽可以节省一点教学时间,可是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范写,失掉观察写字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把字写好。教师应该当着学生一笔一画地范写,让学生从老师的范写中学会怎样起笔、收笔,怎  相似文献   

7.
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看她板书生字,写前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写字的时候,你们都要认真地看,不能做小动作。如果你们做小动作,我就看见了,那你们可要受批评了。”老师讲完,就转回头去板书生字。老师这一番强调果然奏效,同学  相似文献   

8.
范老师和小怡、小海聊天,范老师问他们什么是外貌描写? 小怡说:“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范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外貌描写都描写什么吗?”小海回答说:“人物的外貌,不光指五官、面容,还包括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神情、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看她板书生字,写前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写字的时候,你们都要认真地看,不能做小动作。如果你们做小动作,我就看见了,那你们可要受批评了。”老师讲完,就转过身去板书生字。老师这一番强调果然奏效,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写字。这时,刘刚同学却突发奇想:老师面朝黑板写字,怎么能看见我们做小动作呢?难道她脑后还长有眼睛?  相似文献   

10.
贺卡     
“同学们,猜猜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从北京风尘仆仆学习归来,一走进教室,又看到五十双充满热切期盼的眼睛,我故作神秘地问道。“是好吃的!”“是学习用品!”“是纪念品!”话语中流露了期盼与惊奇。我笑而不语,从身后拿出小礼物,在学生面前一亮。“哦,是贺卡!”有位性急的学生喊道。“知道林老师为什么送你们贺卡吗?”短暂的沉默。“瞧!这些贺卡的图案有北京的美丽风光,有可爱的卡通造型,有奥运健儿的飒爽英姿,每一张都惹人喜爱。林老师送你们贺卡,除了想给你们做个纪念,也想借此机会开展一次设计贺卡的比赛。设…  相似文献   

11.
上课时,几位学生不专心听讲,东张西望,窃窃私语,老师大发雷霆:“你们这帮学生,就是不想学习,在你们班上课真累!没有老师愿意给你们班上课!”  相似文献   

12.
“饭”老师     
我姓汤,很多同学都叫我“汤圆”,我经常为此不痛快。不过现在好了,因为有消息透露:新的老师姓范。我心中暗想:我姓汤,已经够难为情了,新老师姓范(“饭”),这次总算让我逮到一个了! 今天,是范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她年轻极了,只有十八九岁,留着齐耳短发,长得挺秀丽。她微笑着走进教室,一眼就看见黑板上的一幅画,正中画着一碗米饭,旁边画着一双筷子,右边写着五个斗大的美术字“欢迎大米饭”。范老师先是愣了一下,但立刻笑着说:“谢谢同学们给的见面礼。我姓范,不是米饭的‘饭’,而是模范的‘范’。”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范”字,然后笑着说:“这样吧,你们饿了的时候,我就是一碗米饭;你们调皮不听话的时候,我就做你们的模范。这样总可以了吧?”她的话音刚落,我们就笑了起来。我心想,还  相似文献   

13.
校园逸趣     
教训老师“:犯一次错误,应该吸取一次教训。”学生“:我知道。”老师“:那你为什么屡教不改呢?”学生“:我是为了吸取更多的教训才这样做的。”隔日作废一群违反校规的学生,被老师处罚后,写了悔过书。过了两天,这群学生又被带到了教导室。老师说“:你们不是写了悔过书了吗?”学生说“:请老师看‘悔过书’的反面。”老师这才发现,反面还有四个字“:隔日作废。”睡眠不足一日,历史老师正在上课,正好讲到拿破仑。看到台下打瞌睡的学生,老师感慨地说“:各位同学,拿破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小强答“:睡眠不足会长不高。”…  相似文献   

14.
编前语;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在校的中学生。我曾问过他:“如果老师让你们同学互相告状维持纪律并给点儿好处,你们会怎么样?”这个学生笑笑说:“那我们可能就反了,谁也不会那样去做的。”面对这样一和回答,再看看在一篇短短文章中流露出的成熟与宽容,我们有理由力我们的教育欣慰;毕竟有更多的孩子遵循了一定的道德规范,能够冷静地看待学生、生活中的每个事件。  相似文献   

15.
校园逸趣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课上,老师对学生说:“如果你们能做得出这道,我就每个人发给50颗糖。”不一会儿,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向老师要糖。老师一看答案,鼻子都气歪了,气呼呼地说:“你全做错了,还想要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你要求做出来,并没有要求必须做对呀。”老师不声不响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回把一袋砂糖扔到桌子上:“分吧,每人100颗。”老师:“假如莎士比亚还活着,你会觉得他是一了不起的人吗?”学生:“是的,他一定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为不管怎样,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能活四百多岁人。”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  相似文献   

16.
善待"黑点"     
有位政治家曾经深情地回忆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白纸。白纸的右下方有颗小黑点。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一颗黑点。”整个教室里的人几乎都做了这样的回答。“不能这样。孩子们,你们不能这样,这首先是一张白纸。”他的老师如是说。看待任何事物,我们都应总揽全局,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育学生亦是如此。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认清自己。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看到自己的每一个闪光点。教育他们不…  相似文献   

17.
“老师,他在偷看书。”这是我几次在公开课上听到的一个个稚嫩的声音。 看书,不好吗?学生看书,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非要加个“偷”字?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学生上课不看书,干什么?后来在和一些老师交流中了解到,原来,我们的老师与学生有这样一些约定:上课时你们不要看书……上课时,没有让你们看书,你们就不要看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一年级老师,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看她板书生字,写前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写字的时候,你们都要认真看,不能做小动作。如果你们做小动作,我就能看见,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自然课。上课的罗老师是学校的副校长。“水,我们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实验。”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问。“烧瓶会变热。”“里面的水也会变热。”学生答。“那我们试一试。”老师说。一试,试出了“怪事”。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水增加了。”学生答。“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那水怎么往上升了?”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以后,…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设计巧妙、视野开阔,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居高临下把握数学”的理念,尤其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华老师进退自如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一、欲擒故纵,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始,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计算器图片,让学生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兴奋地回答“:会!”这时,华老师故作惊讶状:“你们都会了,用不着我教了?来看看这几道题,你们会用计算器做吗?”接着出示了三道计算题。设计这三道计算题,华老师可谓煞费苦心。第一题是57734+7698,用计算器即可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