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2):114-114
一、山东方言的归属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相似文献   

2.
王蕊 《现代语文》2007,(10):83-83
高青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历来对其方言研究者甚少.高青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在山东方言的分区中是属于西区西齐片.高青方言除了具有西齐方言一般性特点之外,另有独特之处,语音特点明显,比如其新老异读和文白异读.  相似文献   

3.
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是官话次方言之一.学术界对于江淮官话的归属、特征问题多有讨论和研究,有趋同也有分歧,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江淮官话的分区、归属问题,及其语音、语法等语言特征作了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怀宁方言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除了要参照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当地人的认同感等其他重要因素。研究过渡区方言的归属,应在结合社会历史、当地人认同感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方言调查点和方言归属的依据,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将待定的过渡方言和邻近的典型方言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归属。从多角度综合标准看,处在江淮官话和赣语过渡区的怀宁方言应归属江淮官话。  相似文献   

5.
王福堂 《中国语文》2012,(2):186-190
一近日得见钱曾怡(2010)主编的《汉语官话方言研究》一书,读后深感振奋。感觉到这是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第一部以完整的官话方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本书的官话方言有1883个方言点,覆盖了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使用人口达八亿二千万。对这样一个大方言全面进  相似文献   

6.
入声是古代的一个调类,在今官话方言中都已消失,分派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就《方言调查字表》所列入声字对照兰银官话、中原官话陇中片方言、东北方言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比较了这些入声字在上述方言中的分派情况.  相似文献   

7.
今郴州方言古全浊声母已清化,从语言接触历史来看,郴州方言曾受客赣方言影响,具有客赣方言浊音清化的倾向,到明末又在通语官话音的强势影响下,全浊声母清化具有官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湘西自治州吉首、保靖等地地处西南官话的覆盖区,其汉语方言具有湘语的语音特点。因而语言学界就其归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本论文结合湘语及西南官话的特点,运用比较论证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的语言特点,最后证明湘西自治州吉首、保靖等地的汉语方言也应属于西南官话。另外,又根据湘西自治州八县市汉语方言各自的特点,对其分属西南官话不同片区的原因也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王晓军 《现代语文》2006,(9):66-67,43
一、山东自然地理和人文东西分布的差异对山东方言语言特征分布的影响 山东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交界区.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造就了山东方言,也长期影响着山东方言的发展和流变,并使山东方言打上了深刻的齐鲁地域文化的色彩和烙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方言的形成过程、语言结构特点和方言内部分区情况的介绍,揭示了黑龙江方言在整个东北方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方言学研究的价值,希望为进一步开展具体方言小片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卡多话是哈尼族卡多支系人所说的一种语言,属于哈尼语碧卡方言,其使用人口约有18万。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卡多话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趋势。围绕卡多话的衰退现象,从语言使用的现状、词汇能力以及语言本体的衰退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证和揭示卡多话衰退的现状,并探究其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山苏话与聂苏话的语音结构特点和它们间的对应规律,并对语言事实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两种话分化时间较晚,应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变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兴化话罗马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近代莆仙地区兴化话罗马字产生的根由,并以兴化话罗马字撰译的《新约全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出其拼音方案,并依据该方案,探讨其与今天的莆田方言音系存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由于历代移民,尤其是明末清初"奉旨填川"的影响,现代四川方言与明代以前的蜀方言、中上古时期的蜀语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文献出发,对前人所用的"蜀语"、"蜀方言"进行了梳理,提出"蜀语"有蜀人语言、蜀人俗语和方言学著作<蜀语>等含义;而<蜀语>一书又有唐李商隐在明李实之前."蜀方言"一词较为后起.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淮北方言研究进行了综述:语音主要是淮北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主要是淮北方言同普通话词汇的词义、词形、词源比较;语法主要是“子”尾、语气词“来”.  相似文献   

16.
石牌方言属于赣方言怀岳片。石牌方言话题句的基本结构有"话题+()+述题"和"话题+唛+述题"两种形式。以"话题+唛+述题"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石牌方言话题句话题成分的多样性,分析石牌方言话题句产生的机制,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加以探析。研究表明,石牌方言的超分析性使之产生了大量的话题句;在语序类型上,石牌方言话题句属于TSV型。  相似文献   

17.
把西城方言语音同《广韵》、普通话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比较,分析了西城方言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及其演变规律,并对其例外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西城方言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入声,近些年西城方言的入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临沂方言语音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区分尖音和团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区分尖团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调查显示:尖团音的分合,既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词频、语境等语体因素息息相关。尖音向团音扩散的特征是:从年轻人逐渐向老年人扩散,从丈化程度高的人逐渐向文化程度低的人扩散,从脑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扩散从书面语向口语扩散,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扩散。  相似文献   

19.
庆阳市如西峰、庆城、镇原、华池、合水、正宁、宁县以及环县合道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第三人称单数“他(包括镇原的‘那’)”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庆阳市多数方言点不具备关中以“我你他”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的特征,只有与关中毗连的正宁、宁县、西峰区温泉镇如关中方言那样,以“我你他(撵=)”变作阴平来表示复数.关中方言区只有定边和麟游(麟游限于次用)复数的标志为“们”,庆阳市很普遍地以“们”字为标志.庆阳多数方言点“兀”读作去声,跟关中多数方言点一致;庆阳多数方言点远指代词分为两个层次,其第一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不太远、看得见的;第二层次亦如关中多数方言点那样,是很远、甚至看不见的.  相似文献   

20.
滁州方言隶属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有入声是它的主要特点。《广韵》入声字在滁州方言里不是完整地保留,有个别演变为舒声。滁州方言里的入声字都是喉塞音[?]韵尾,韵母为[?]的入声字在滁州方言入声字中最多。考察滁州方言的入声现象,比较其与《广韵》普通话音类间的对应关系,探求《广韵》入声到滁州方言入声的纵向流变及滁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横向渗透,展示滁州方言语音演变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