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传播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作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交流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虚拟现实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虚拟现实中人与机器在感知系统和行为系统界面的元素构成及其在传播交流中所具有的沉浸性特征.并由此判断论证,虚拟现实以其全新的传播交流技术和独特的界面设计,正在产生一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传播交流方式--沉浸式传播.而随着沉浸式传播的出现并逐渐被大众接受,又将使虚拟现实成为一个超越电影、电视、网络等流行传播媒介的、可实现跨时空在场交流的超级传播媒介,并进一步颠覆人类长期积淀的生存经验和目前固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
姚洁 《青年记者》2020,(8):43-44
近年来,对于沉浸式传播的关注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身体与技术”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以沉浸式传播中受众身体的空间感知、以往经验感知和情感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虚拟现实取代受众的真实身体经验后,受众的身体经验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身体感知与沉浸式传播的结构性关系“身体”一直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①。哲学领域中对身体的探索集中在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VR视频“沉浸式传播”的视觉体验与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楠 《传媒》2016,(10):75-77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人类叙事实现了视觉转向,并进一步强化了视觉文化的中心地位。VR视频作为一项新的视觉产品,是对客观现实世界视觉体验的颠覆,它所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沉浸式传播。在关注这种技术与新传播形式的同时,更应思考到其背后诸如知觉的人工化、在场的孤独、视觉感知的依赖等文化隐喻,警惕其带给人的精神异化。  相似文献   

4.
陈奥妮 《视听》2022,(2):142-144
媒介成为人类身体的各种延伸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技术也能改变传播方式并影响着身体的存在意义.在传播和身体的关系中包含了许多逻辑.从身体传播的视角看,Live house所构建的传播空间允许观众忘记规训,沉浸参与.在这个传播关系中还包含在场与离场、具身与离身、精神和身体等二元对立的关系,呈现出传播学领域以及哲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框架理论及情绪功能理论的综合分析,认为媒介对风险事件的传播中可能存在情绪框架,这一框架对人们的风险感知及风险应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探讨并论证了提出一种情绪框架的可能性,并以恐惧情绪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恐惧诱导情绪框架的风险信息传播效果模型,并同时提出了四个相关的研究假设供进一步研究检验.  相似文献   

6.
吕清远 《新闻大学》2022,(7):1-13+116
身体问题已然成为传播研究不可绕过的学术地带。媒介学把身体视为一种媒介,认为身体具有启发精神、连结物质与介入实践的要素特质,在生命有机体的行为实践中发挥了中介化的结构功能。在此基础上,媒介学重新思考了人类自身的存在逻辑、主体构造与交往方式。媒介学认为,身体的中介化实践逻辑主要体现在共识达成、关系转圜与行动促发三个层面,具体表现为:基于肉身间性的社会互动、基于肉身耦合的组织动员与基于肉身界入的制度实践。媒介学把物质性视为身体研究的底层范式,把介入性视为身体研究的分析框架,把实践性视为身体研究的方法路径,为我们探索身体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资参照的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由一项社会活动发展为一项专门的社会事业时,人们对新闻传播的思考也日趋系统化了。这个过程是人类对新闻思想、新闻事业的探索,是与现实政治制度束缚的对抗与斗争。在新闻思潮的冲击与发展之下,对新闻实践的探索和完善从未停止过。作为最初的报刊主义理论思潮潜在规则的新闻核心概念之一的客观性要求,也随着新闻思潮而逐步深入与拓展,经历了一个由“隐”到“显”,进而成为一种思潮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临界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和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听、触等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本文在梳理虚拟现实技术于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新闻实际运用中的优劣势,并对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对新闻业带来的潜在冲击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是信息传播的时代。何谓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是表示事物状态和运动状态的一种普遍形式。然而,信息是摸不着,抓不到的,它既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领域;而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通过传播,人们分享着信息。信息传播在人类社会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而人们在交往中所采用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段鹏  张丁 《出版广角》2023,(7):11-15
随着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逐渐浸入人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打造优质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内容对于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媒介叙事体系至关重要。“中华礼赞:中华传统文化服饰VR城市巡展”项目通过“具身”这一概念连结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传统文化服饰,在技术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技术可供,实现虚拟现实媒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时,项目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传播方式,摸索出一条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播之路。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要在“四全媒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多重复现力、沉浸式传播感知和高效互动等传播特性,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打造出审美立意高、社会普及广、文化共识强、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选择:文献传播的普遍属性和重要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卿家康 《图书馆》1993,(3):16-18
选择,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似乎可以说,选择不仅为人类和各种生命活动所具有,而且在一切物理一化学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选择乃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也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法则。选择,同样是文献传播的普遍属性和重要法则。在一切现实的文献传播活动中,为了实现“传播”的目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传播媒介技术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与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新的媒介技术对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社会发展的自有逻辑也界定了一个时期主要的媒介形态,媒介技术与社会之间在互动中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中的权力结构,但仍未根本地消除传播中的阶级差别.传播技术作为一种兼有硬件和软件性质的制度,其创新的动力源于社会叉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建构是一个双向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并行前进,这种相互建构的过程在未来新的传播技术背景下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3.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4.
古典音乐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当代,随着人类传播技术与手段的不断丰富,消费文化的不断盛行,原本以纯粹形而上存在的古典音乐变为一种景观式的存在.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及媒介需求转变带来的受众对于艺术需求的转变.这种转变为古典音乐带来的是被裹挟的外来的异化.在现代社会文化与传媒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典音乐的传播应正面其作为人类精神精华性存在的的小众性,注重对受众古典音乐思维的培养,不断吸纳能体现当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未来的古典音乐传播应该是一种更开放的精神领域的信息共享活动,由传播的施与受双方完成共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新媒介的横空出世都是对旧媒介生态的探索革新与后继性科技成果的补偿性呈现。VR技术媒介化实践延展了新闻产业版图,颠覆了科技传播的外在图景与内在机理。“深度浸润”下的VR媒介探索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无限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业的渗透催生了深度融合、界域消融的场景新样态。物理场景的捆绑与裹挟在VR时空生存范式中已然形同虚设,被5G驱动时空重构的“虚拟与真实”映像全方位渗透、笼罩下的社会场景,正全方位多视阈地召唤着“具身性”传播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6.
对大众传播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即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机构通过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传递讯息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笔者始终认为,大众传播是对社会影响最大、最广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由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17.
传播技术理论的现代历程及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传播技术的现代发展历程,阐述了在此过程中技术思潮的兴起及它对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影响,试图揭示媒介技术的积极和消极双方面的作用.并指导人们辨证认识媒介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心在于“构建”一词,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不断地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的理论命题。我们要从“实践”角度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全球传播向全球民众传递出融合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可以为全球传播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人际传播活动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发展之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户在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交流活动时展现出一些与以往线下人际传播相异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微信为例来研究网络人际传播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弊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了解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的便利性,也应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辩证地看待这种传播活动并对它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勇  付晓雅 《当代传播》2021,(4):55-60,83
近年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沉浸式新闻报道开始涌现,与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技术一同为传统新闻业带来变革.与传统新闻报道形态相比,沉浸式新闻文本的传播效果有哪些变化?是何种因素影响着这些变化?这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可信度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究沉浸式新闻的技术特殊性是否真正影响到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进而试图建立评估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相对清晰和逻辑化的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影响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用户维度下的信任变量、媒介使用变量以及信息维度下的感知因素与技术因素.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各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